小编点评:喜丧 自己没想到也会步入老人这个千古问题上来,外婆四个子女,大姨不管不问,二姨前两年去世,剩下我妈跟我舅舅,舅舅家这两年培养出吸血表弟,借债去城里买房买车,今年还换了一辆18万的车,一家人还钱不得不出去打工,于是让我妈在家照顾外婆,外婆却心疼不过,接近九十还想补贴他们一些,种一些瓜果蔬菜,我妈就怕老人身体出问题,一直对这个问题很...

导演
张涛
主演
郁凤云,王士兰,李宝明,阮凤鸣
发行日期
2015-12-05(青年导演海上影展)
标签
喜丧

小编点评:喜丧

自己没想到也会步入老人这个千古问题上来,外婆四个子女,大姨不管不问,二姨前两年去世,剩下我妈跟我舅舅,舅舅家这两年培养出吸血表弟,借债去城里买房买车,今年还换了一辆18万的车,一家人还钱不得不出去打工,于是让我妈在家照顾外婆,外婆却心疼不过,接近九十还想补贴他们一些,种一些瓜果蔬菜,我妈就怕老人身体出问题,一直对这个问题很头疼,我说,这就是命,我们做好我们应该做的,其他问心无愧,说外婆该享福的日子却物质精神双匮乏,不好听日子也是难熬。想起来过年给外婆钱,外婆流着眼泪,生而为人。

看了20min就很感同身受了,农村家庭中(当然不只是农村 只不过对我来说有点凝练的真实),表面上在说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能直戳家庭中另一成员的肺管子,用在自己身上合适 用在另一位身上更合适,也是一种因果 一种恶性循环,现在的ta又岂不是未来的你,永远没有健康的家庭环境,老一辈的悲剧与折磨“言传身教”到下一辈,“我是这么苦过来 为什么你不能呢 凭什么你不能呢”,似乎只能逃离,幸好还能逃离。——看完了,想了好多,也不知道怎么系统的表达,最简单的- -最后敬老院里老太太一直在等的那个床位,给二儿媳住进去了吧,老太太的床位可能给了她 老太太治病的钱可能也会用在她身上,怎么不算一种因果 一种恶性循环,怎么终止呢,好像只能走出去。以及电影中的老太太一辈子都是这样“软弱”的样子吗,想来年轻时也未必是这样

据统计,1980年农村老人自杀人数占全国自杀总人数的20%,10年后,这个数据上升为40%,而到了2000年,这个数据居然已经达到了可怕的80%。
如今,20多年又过去了,又是什么情况?

不饿死、不病死、不寂寞死——所谓“三不死”,如何避免?

金钱至上的消费主义如同洪水猛兽侵袭农村
有些人完全丧失生而为人的权利
有些人终将被因果轮回审判裁决
人性之恶 礼崩乐坏 老无所依
养儿防老是伪命题

当你被贫穷与困厄缠身而自顾不暇,
对老人能做的未必比片中的儿女好多少。

在农村,上一辈的喜欢生养很多小孩,图个人丁兴旺、老有所依,但等真正老了,往往天不遂人愿。见过太多老人在五六个子女家轮流住,到哪都被嫌弃,生了病到谁家谁家看,为了点财产大打出手,现在多了个去处,凑钱送养老院。

电影《喜丧》用非专业演员将以上真实呈现了出来,看完电影你甚至没办法去埋怨里面的子女,众生皆苦,一切都在轮回。活着的时候愁苦,莫名其妙的怪病让老太太常常控制不住大笑,越笑越觉悲凉。

影片中孙女去大城市打工,火车站广场上响起了黄渤的歌《我的要求不算高》,让人哭笑不得。

八十平米的小窝

我的要求不算高

还有个温柔的好老婆

孩子能顺利上大学

毕业就有好工作

每天上下班很畅通

没有早晚交通高峰

故事太真实,真实的让人无地自容。片中大量的细节,包括:康师傅茉莉茶、农夫山泉等布景,都让人感觉置身其中。每个人都能在这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故事也太悲哀,贫贱家庭百事哀。所谓老无所依,其实每个儿女,也不是不管不问,而是生活所迫,从而在心理上选择逃避,概因自身的小家庭也是百事缠身。

影片是一个故事,却让人感觉它不是一个故事,而是真真切切的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

你出生的时候,母亲什么事不做,也要给孩子带大;等母亲老了,为什么自己会说工作没有时间照顾,不是应该照顾母亲是最重要的事情吗?
大家反思一下。要做自己想做的,不要顺大流。钱不是万能的,当没有亲人的时候,有再多的钱有什么用。

比东京物语残酷一百倍
片里子女的嘴脸令人难过,但更核心的是,中国人太难了,农村人活着就用尽全力了

以我的经历来说,绝对比隐入尘烟还真实,不知道是不是太真实刺痛了自己,看的时候一直沉浸在一种虚无的悲恸中,虽然自我感知从特别感性变得越来越冷漠,但面对真实的人性,可怜、懂事、熬日子的老人,本来觉得可以去敬老院挺好的,但最后觉得解脱了也是喜丧了吧,一直问敬老院来信了吗,就是在盘算还有多少日子…
对于底层生活来说,贫穷绝对是悲惨的来源,因为穷导致的自私,愚昧,嫉妒,是要带到坟墓里去的,而每一家的故事都是众多家庭中的谈资。

我相信这不单单在批判子女不孝,
而是在记录一种无奈的残酷轮回。

没了生存欲望的老人,最为窒息。
“我不想死都得死呐”

最后的画面定格在了最势利的二儿媳摔倒那一刻,至此,又开始了新的轮回。其实这个题材超级现实,当儿女长大后有了自己的家庭,矛盾点由此展开。整部电影看下来很压抑,也有点难受。
有一说一,我老了之后还想着挑个好一点的敬老院去呢。

一个母亲要饭养活了六个子女,六个子女却养不了一个老人。
《喜丧》中国版东京物语。
素人演员的演技很牛逼,特别佩服这种电影导演的能力。

偶然被阿B推送的片子,拍摄和演技都很简陋,全篇最大的触动不是对老人的种种,反而是老人孙女想出远门打工看世界时,老人儿媳的一番言论,大意就是女孩子找个条件好的、结婚生小孩日子最舒服。
大概就是这种思想才让这片贫穷的土地继续贫穷、一代又一代女性重复老年被赶来赶去的命运吧

哎题材就赢了,四星或者四星半的片子我就直接打五星了。刻画的也很真实,很真诚,不是空有噱头的那种片子。另外很喜欢片子的纵深感。总感觉小道这个人物有啥别的象征意义,但看了其他人的影评也没想明白。
有人觉得用力过猛,过于刻意,儿女们的恶是无根的无来由的,但我觉得对三组家庭环境的刻画已经足够。

今天十六,市场上摊位都来开门,中午来我家店,对面一个小门头却贴上吉摊出租,经营那家店的是个寡妇,前几年养的狗长瘤子死了,儿子家生了孙被叫去看孩子,不让她干了。那个姨是个有本事的,整条街属她勤力,能干能骗,才是个做买卖的好手,白天关了门晚上还蹬三轮赶夜市。她也想继续干,可是一个月却挣不出儿子请月嫂的钱。我妈让她算了一卦,过了年,她就走了。等她孙子长大了,也嫌弃她老了,她客户知道她不干以后也就不来。
老了也干不动了。

我的太太还活着时,农村没有暖气,所以到了冬天会到三个儿子家轮流住。记忆中的奶奶就像电影中的儿媳一样,对她充满厌恶。而爷爷似乎对她也没有爱。太太死时,我问爷爷,听说人死时驼背会变直。爷爷笑着说:“好像确实是这样。”他不带一丝伤感的笑容让我记了很久很久。电影的风格很容易让我联想到近几年上映的《隐入尘烟》。走下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上帝视角,电影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难。老无所依,小无所养,中年丧夫。中国有时就是这样矛盾,打着家人的名义彼此捆绑束缚,但却又彼此厌恶,彼此逃离。

悲剧确实喜丧。对家人是喜,对旁人来说是悲,对老人来说就不知道是什么了,这种事只是冰山一角,感谢导演记录显露出来!
还是要为自己活着,老了之后价值不复,特别是在什么保障都没有的农村,很难说会发生什么。人性不可靠,不行就三个儿子自行了断,体面一点也安逸,等死是不可能的

鲁南张庄,86岁老人林郭氏,身体硬朗,在农村老宅独自生活。林郭氏突发脑血栓,身体状况逐渐恶化。子女积极为老人操作敬老院入住事宜。敬老院床位紧张,只有等待敬老院有老人去世,按照老人的意愿,开始了到子女家轮流居住的短暂旅程。这一过程中,林郭氏中风摔倒,脑神经损伤,得了笑病。敬老院终于有老人亡故,空出床位。却在去敬老院的前夕,林郭氏怀揣着全家福老照片流然长逝。按照老风俗,儿孙们给她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喜丧。生活重新开始,又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作为独生子女,我没法接受自己的父母陷入这样的处境,从局外人的眼光审视剧中的子女难免得出不孝的结论,而代入生活中却又有太多真实的例子,可谁也没法批判到这些子女的不孝都是源于内心,听马家辉讲过一句谚语:孝迹论心不论迹,论迹千古无完人,这大概就是我想表达的意思吧。普通人的生活真的太难堪了,活着就几乎用尽力气…不行,我绝对要预防这种悲剧发生在我的家庭中…

鲁南张庄,86岁老人林郭氏,身体硬朗,在农村老宅独自生活。林郭氏突发脑血栓,身体状况逐渐恶化。子女积极为老人操作敬老院入住事宜。敬老院床位紧张,只有等待敬老院有老人去世,按照老人的意愿,开始了到子女家轮流居住的短暂旅程。这一过程中,林郭氏中风摔倒,脑神经损伤,得了笑病。 敬老院终于有老人亡故,空出床位。却在去敬老院的前夕,林郭氏怀揣着全家福老照片溘然长逝。按照老风俗,儿孙们给她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喜丧。 生活重新开始,又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我记事起,就有一个老姥姥成年在床上躺着,吃喝拉撒都要人伺候,没有亲孙子,只有一个儿子和孙女一起照顾着,四个女儿离得都不远,经常来瞧,一躺就是好多年,80多岁去世,埋得那天下了很大的雨。现在姥姥姥爷也6、70了,身体硬朗,爱说爱笑,有福相,一大家子人过年聚到一起非常热闹。只是人都会老,都会有不能动的那一天,不知道那时候还热闹得起来吗。

鲁南张庄,86岁老人林郭氏,身体硬朗,在农村老宅独自生活。林郭氏突发脑血栓,身体状况逐渐恶化。子女积极为老人操作敬老院入住事宜。敬老院床位紧张,只有等待敬老院有老人去世,按照老人的意愿,开始了到子女家轮流居住的短暂旅程。这一过程中,林郭氏中风摔倒,脑神经损伤,得了笑病。 敬老院终于有老人亡故,空出床位。却在去敬老院的前夕,林郭氏怀揣着全家福老照片溘然长逝。按照老风俗,儿孙们给她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喜丧。 生活重新开始,又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相关电影

192 条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 头像
    鲸鱼 投稿者

    喜丧。一个山东的老奶,在中风后离开老屋到子女家里生活,不同的家庭面临不同的问题,最后在进敬老院前一夜吃药离世。很真实的农村养老问题 。

  • 头像
    小窗最亮的星星 投稿者

    看完这个人都不舒服了,完美诠释了养儿防老这个词语,女婿的厌恶,子女的排斥,人性的贪婪展现的淋漓尽致,恶心,难受,老人,哎,反正以后有空可以看看,这个还是哎

  • 头像
    星野南 投稿者

    一种结构性的痛苦,笑病设计不错,但又是FIRST喜欢的2015-2019年间“独立农村文艺片”的类似样态,不大喜欢的那种。片名给的期待太高。

  • 头像
    异域南方 投稿者

    真实的可怕,没价值的老人会被踢开,赤裸裸的人性,片名的喜丧就是一种讽刺~

  • 头像
    薇渔 投稿者

    故事太真实,真实的让人无地自容。每个人都能在这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就好像在深剖自己,好像把最不愿面对的责任,最难以启齿的耻秘和最见不得人的想法挖了出来曝晒。

  • 头像
    若云 投稿者

    看了开头,因为太真实,感到压抑,不敢看了,不知道演员是真的演员还是真的素人,真的演得好真实

  • 头像
    希尔伯特程 投稿者

    比《树先生》还是差远了

  • 头像
    评烦 投稿者

    乡音特别浓厚,导演应该是土生土长的枣庄人,虽说艺术要高于现实,只是有些过于夸大,女儿视角只能想到我的妈妈,还有一点枣庄少有这么好的奶奶,多得是老二媳妇这种恶毒重男轻女的封建余孽。只是导演对于我脑中的枣庄小城复刻得真好,甚至连小时候陪妈妈打面的场景都一一展现……

  • 头像
    文雅原创诗歌专辑 投稿者

    各种反讽衬托出的悲凉,个中况味还没等老已能体会。

  • 头像
    晓彤 投稿者

    谁都有可能成为主角

  • 头像
    做个 投稿者

    社会的现状,子女都有自己的事,老人的事儿哪儿顾虑的到啊。

  • 头像
    陶思宇 投稿者

    老人家的演技真好,小人物难道就没有活路了吗,哭死

  • 头像
    薄暮知秋凉 投稿者

    奶奶讲起自己母亲的时候格外动情,人在弥留之际都会像孩子一样想到自己的妈妈吗

  • 头像
    金洪源粮油 投稿者

    即使观音像被摔碎了,老人临死前还不忘求菩萨保佑家人平平安安。都说穷是原罪,但我以为再穷的人,都不该丢了为人儿女该有的良心。你以为像垃圾一样送走了老娘,可有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被嫌弃的垃圾。丧礼的艳舞,荒诞不羁,可笑又热闹。

  • 头像
    爱生活的小薇 投稿者

    懂得宽恕,懂得原谅,开心的是自己,懂得淡泊名利,懂得享受生活,放松的是自己,懂得珍惜,懂得关心,自己不会有遗憾,人生需要懂得很多,开心了就会放松,放松了活得就不遗憾。

  • 头像
    指筝朝夕 投稿者

    生如蝼蚁死如草芥

  • 头像
    黑妹妹 投稿者

    按照老人家的意思,去旅行还是挺好的,如果剧情在好一点更完美了

  • 头像
    教师资源 投稿者

    因为老太太在这个年纪去世,不仅自己少受罪,也给儿女减轻负担,是为喜丧。

  • 头像
    雪落无天 投稿者

    好像都是儿媳的错,但儿子态度的纵容才是儿媳的态度的根本原因

  • 头像
    秋墨 投稿者

    好看

  • 头像
    沃爾本集團章翔 投稿者

    非常希望这样的社会题材电影能再多一点!

  • 头像
    注定没有结局的相遇 投稿者

    最后二女儿摔倒在地,这部片子就不只是讽刺,而是无尽的重复轮回。

  • 头像
    徘徊在自暴自弃边缘的无敌美少女 投稿者

    据统计,1980年农村老人自杀人数占全国自杀总人数的20%,10年后,这个数据上升为40%,而到了2000年,这个数据居然已经达到了可怕的80%。如今,20多年又过去了,又是什么情况?不饿死、不病死、不寂寞死——所谓“三不死”,如何避免?

  • 头像
    细谷太太超神啦 投稿者

    稳健的镜头下絮絮道出养儿防老荒谬、社会人情淡薄的议题,奶奶佝偻着走动的背影或一声声吃吃的笑都将反讽的情绪逐步推向顶峰

  • 头像
    简简简简简 投稿者

    希望你我不会成为里面的角色

  • 头像
    梦想韦老师 投稿者

    影片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尤其是老奶奶的角色,她经历了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反映了农村老年人普遍面临的困境。

  • 头像
    会做梦的臭屁虫 投稿者

    唉 更像是一部纪录片。

  • 头像
    投稿者

    老太太笑病的设置真的是神来之笔,让剧情荒诞又可悲。年轻是不可再生资源,但日子比想象中还要长。

  • 头像
    高翔 投稿者

    没价值的老人会被踢开。这是中国的孝。

  • 头像
    江湖 投稿者

    真实的农村,残酷的儿女情长

  • 头像
    徐志玲 投稿者

    “敬老院来信儿了吗,我儿。”

  • 头像
    爱吃西瓜的欧阳长空 投稿者

    太压抑了,感同身受

  • 头像
    楠苝 投稿者

    电影里的每个人我都认识,每个场景我都见过。它正在上演,也正在消失。但是消失只是换了剧本,关于人性和悲凉,仍然是主题。

  • 头像
    高高 投稿者

    唉 被嫌弃的老年人生…

  • 头像
    阿塔尼斯 投稿者

    扎心了

  • 头像
    南海姑娘 投稿者

    7,这好像比《吉祥如意》更像是个纪录片啊。

  • 头像
    解叮叮 投稿者

    影片通过对比和失望,探讨了老年人的幸福、子女的孝顺、家庭关系以及社会对老年人的态度等问题。

  • 头像
    花似雪 投稿者

    想到了很多自己的遭遇,看的过程很揪心,后半段压抑的情绪终于可以通过哭发泄出来了。蹦迪那段真没太在意,顾着哭了

  • 头像
    暴力白小兔 投稿者

    为什么摔老人的观音像!!!

  • 头像
    梨树 投稿者

    其实电影还是呈现了一些真实的社会问题的,警醒当代年轻人,但是人物的刻画我觉得稍微有点死板,关于冲突的论述我觉得导演还稍欠火候,一部为了“拼奖”而创作的电影!?

  • 头像
    略知天下事 投稿者

    金钱至上的消费主义如同洪水猛兽侵袭农村有些人完全丧失生而为人的权利有些人终将被因果轮回审判裁决人性之恶 礼崩乐坏 老无所依 养儿防老是伪命题

  • 头像
    青果 投稿者

    开场还可以,然后逐渐滑落为平庸

  • 头像
    风玉竹 投稿者

    人都有老的一天,养儿也不一定防老

  • 头像
    始于心动 投稿者

    发人深省

  • 头像
    刘菁宇 投稿者

    常规的故事和镜头语言

  • 头像
    李武龙 投稿者

    往后的日子比你以为的长。喜丧在这片土地大大小小的村子里轮番上演

  • 头像
    林家老林 投稿者

    哎哎哎

  • 头像
    凌晨三点海棠花未眠 投稿者

  • 头像
    呼气白虹 投稿者

    养老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还是经济问题。通过放大局部的人性,并用道德去批判农村,这是不公平的。表层现象的批判无法剖析问题的根源,也就无法改变这现实。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应把责任归于家庭,基本养老问题应当由社会负责。

  • 头像
    方兄扯机 投稿者

    苦难从不值得歌颂,更没有必要组团吃苦,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不婚不育有时候也是一种孝顺_____

  • 头像
    念念 投稿者

    看完哪敢生孩子

  • 头像
    随心移动 投稿者

    片名里带了个喜字,片子的基调却是悲凉,儿孙满堂却老无所依的悲凉。王家卫说这片子是中国版的《东京物语》,但从老太太那句“不想死也得死”的感慨来看,这片子的内核更像是中国版的《楢山节考》。

  • 头像
    文刀 投稿者

    关注老人👵

  • 头像
    一条热爱写作的鱼 投稿者

    当你被贫穷与困厄缠身而自顾不暇,对老人能做的未必比片中的儿女好多少。

  • 头像
    感性的我 投稿者

    喜丧喜丧,原来喜的是儿女,丧的是老人。笼罩在阴霾之下的农村生活,老人笑病的讽刺感,无力又无法指责的伦理关系。又是一部看完缓不过来的电影,太沉重了,太贴切了,太真实了。

  • 头像
    比心阿越 投稿者

    纪录片风格的影片。老人不受控的发笑总是在最关键的节点,越笑越悲凉

  • 头像
    破晓黎明 投稿者

    实话实说养老是社会问题不是个体问题,归咎于孝道更是避重就轻。

  • 头像
    趣步团队招募 投稿者

    2024.3.28

  • 头像
    良人归心 投稿者

    太写实了,冷战、吵架、撕破脸的戏都很接地气,懂的都懂

  • 头像
    随缘 投稿者

    所以不要问不婚主义老了怎么办 养儿并不防老也可能加速死亡

  • 头像
    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 投稿者

    山东农村对片子里情节些许熟悉,中段加入的“发笑”神来一笔,结尾葬礼的脱衣舞扭打更是妙,还借年轻人的目光,远离这种故乡,这种家庭。

  • 头像
    明远 投稿者

    现实向的残忍最可怕!

  • 头像
    学如春草 投稿者

    孝 笑话 很真实的场景一直都在发生

  • 头像
    萌萌 投稿者

    绝了 过于真实

  • 头像
    黎莉 投稿者

    在农村,上一辈的喜欢生养很多小孩,图个人丁兴旺、老有所依,但等真正老了,往往天不遂人愿。见过太多老人在五六个子女家轮流住,到哪都被嫌弃,生了病到谁家谁家看,为了点财产大打出手,现在多了个去处,凑钱送养老院。电影《喜丧》用非专业演员将以上真实呈现了出来,看完电影你甚至没办法去埋怨里面的子女,众生皆苦,一切都在轮回。活着的时候愁苦,莫名其妙的怪病让老太太常常控制不住大笑,越笑越觉悲凉。影片中孙女去大城市打工,火车站广场上响起了黄渤的歌《我的要求不算高》,让人哭笑不得。八十平米的小窝我的要求不算高还有个温柔的好老婆孩子能顺利上大学毕业就有好工作每天上下班很畅通没有早晚交通高峰

  • 头像
    履霜坚冰至 投稿者

    还行吧,有真实的一面但肯定不是代表大多数

  • 头像
    糕糕 投稿者

    生孩子有什么用,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有什么用,大概就是离开前,可以一一道别,嘲笑人生的悲凉,留下最后的祝福,然后无牵无挂的离开,这个结局确实切题。(笑病非常绝,每次都在关键点发病) 世事轮回,最后在同样的门槛绊倒…

  • 头像
    天旺 投稿者

    故事太真实,真实的让人无地自容。片中大量的细节,包括:康师傅茉莉茶、农夫山泉等布景,都让人感觉置身其中。每个人都能在这部电影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故事也太悲哀,贫贱家庭百事哀。所谓老无所依,其实每个儿女,也不是不管不问,而是生活所迫,从而在心理上选择逃避,概因自身的小家庭也是百事缠身。影片是一个故事,却让人感觉它不是一个故事,而是真真切切的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

  • 头像
    祢乐 投稿者

    你出生的时候,母亲什么事不做,也要给孩子带大;等母亲老了,为什么自己会说工作没有时间照顾,不是应该照顾母亲是最重要的事情吗?大家反思一下。要做自己想做的,不要顺大流。钱不是万能的,当没有亲人的时候,有再多的钱有什么用。

  • 头像
    请叫我西瓜瓜君 投稿者

    乡村信仰的消逝、礼义廉耻的丢失,都在最后那场喜丧上跳梁小丑般的表演中炸裂

  • 头像
    刘颖 投稿者

    在华西排队排到昏天暗地是人生,南常敬老院的床位等不到也是人生;领取着大额退休金的老年生活是真实,儿女成群却无家可归的痛苦也是真实;西方喜爱曝光的不美丽有依据,自己人不想让你看见也说得过去。希望这世界能更好吧

  • 头像
    刺槐女侠 投稿者

    比东京物语残酷一百倍片里子女的嘴脸令人难过,但更核心的是,中国人太难了,农村人活着就用尽全力了

  • 头像
    北巷 投稿者

    喜丧,这他妈是人话?

  • 头像
    宗岩 投稿者

    我还以为纪录片

  • 头像
    邕小桃 投稿者

    以我的经历来说,绝对比隐入尘烟还真实,不知道是不是太真实刺痛了自己,看的时候一直沉浸在一种虚无的悲恸中,虽然自我感知从特别感性变得越来越冷漠,但面对真实的人性,可怜、懂事、熬日子的老人,本来觉得可以去敬老院挺好的,但最后觉得解脱了也是喜丧了吧,一直问敬老院来信了吗,就是在盘算还有多少日子…对于底层生活来说,贫穷绝对是悲惨的来源,因为穷导致的自私,愚昧,嫉妒,是要带到坟墓里去的,而每一家的故事都是众多家庭中的谈资。

  • 头像
    忆往昔沉沦于谁的容颜 投稿者

    与其说它是一部电影,不如说它是一部记录片,沉重的故事线,就像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有人会觉得它过于讽刺和深刻,不相信人性会如此冷漠。

  • 头像
    园子东角一棵树 投稿者

    英文译名反而比中文更有韵味 真的很难理解大家一天到晚都在忙什么 真的有比家人更重要的事吗 还是说妈妈老了就不再是家人了 最后二孩看到老人的尸体第一反应是用手去探鼻息 比推理小说的路人甲看到尸体还要冷漠

  • 头像
    银财神 投稿者

    很沉重很压抑。聚焦中国农村老无所养,直面现实,无限悲凉,触目惊心。老太太的笑声令人毛骨悚然、意味深长。结尾画蛇添足,在老太太遗像在台下看表演那里结束就好了。7.8

  • 头像
    予玥兮 投稿者

    看完缓了好一阵 这种没有经过任何(后天社会化or教育带来的)掩饰的人性展现 真是让我连批判都下不了嘴了……想来想去只能憋出一句 穷 从生到死 都是罪

  • 头像
    体育备用在线 投稿者

    母性、孝道、生死、轮回,多重的意义空间。凌厉、真实、窒息感

  • 头像
    先力 投稿者

    一个寡妇能带大六个孩子,六个孩子却照顾不了一个老人…十分感到伤心的是老人回想自己的童年时光,还有父母照顾…自己老了之后无依无靠的无力感很痛

  • 头像
    万物收纳 投稿者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过上了《欢乐颂》中安迪一样的生活,我只知道有很多家庭遇到了《喜丧》里奶奶一样的问题。

  • 头像
    安徽舒涵 投稿者

    竟然忍不住流泪了好几次.笑病的设计太巧妙,哭笑的混淆和交错,让辛酸加倍、张力放大。乡村信仰的消逝、礼义廉耻的丢失,都在最后那场喜丧上跳梁小丑般的表演中炸裂。母性、孝道、生死、轮回,多重的意义空间。凌厉、真实、室息感

  • 头像
    只为遇见你 投稿者

    想起了姥姥,没老去之前能干很多活儿,生活不太能自理之后,像个皮球一样,被他们踢来踢去,哪里有这么多孝顺,没有物质的亲情也是力不从心。

  • 头像
    暮烟四合 投稿者

    我相信这不单单在批判子女不孝,而是在记录一种无奈的残酷轮回。

  • 头像
    西宁盛典 投稿者

    可以

  • 头像
    月华笼露华 投稿者

    心痛

  • 头像
    柒姑娘 投稿者

    安置在人世间的摄像头

  • 头像
    郎咸亮 投稿者

    人性如此,也许因为贫穷,也许因为社会制度,但好像也不全是。我们也即将面临这个无解的问题。

  • 头像
    小棉花 投稿者

    成长是种磨练,老去是种惩罚

  • 头像
    车荣杰爸爸 投稿者

    你坐在高台之上,山河净收眼底,有重峦叠嶂,有蜿蜒曲折,可青山依旧,绿水长流。

  • 头像
    和语 投稿者

    魔幻现实主义 中国式的孝与不孝。

  • 头像
    城里春 投稿者

    五一回家看奶奶

  • 头像
    高金成 投稿者

    克制的拍摄角度,传递出的却是无比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

  • 头像
    星星 投稿者

    太TM写实了。摄影也不错,摄像机视角非常客观。

  • 头像
    快窒息的鱼 投稿者

    心情沉重

  • 头像
    双耳不闻天下事 投稿者

    为了什么

  • 头像
    南二爷 投稿者

    没了生存欲望的老人,最为窒息。“我不想死都得死呐”

  • 头像
    小瓦斯 投稿者

    生而为人,做为儿女对待养育自己长大的母亲都能嫌弃并冷漠地对待,不得不说与贫穷和富有都无关,是人性的阴暗面使然,却不知因果轮回总有一天自己也会遭遇报应,善良和爱并不需要金钱来支撑,可惜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忘记了怎么做人。这世间真正可怕的不是老虎,狮子等动物,而是身为高级动物的人类!

  • 头像
    焰火灿烂时 投稿者

    不爱看。穷就别生孩子,自己攒点儿钱养老

  • 头像
    国芳 投稿者

    值得五星

  • 头像
    微弇仐竹 投稿者

    我的妈呀刚才还在笑然后就哭到泪失禁了我天 导演你陪我眼泪

  • 头像
    大事的父亲 投稿者

    时间和我都在往前走,不是每个问题都有答案,不是每件事都能如愿。

  • 头像
    年期侍你的出现 投稿者

    20210103

  • 头像
    王者归来 投稿者

    她并不是想笑,只是尝遍冷暖,哭不出来而已~

  • 头像
    威尼斯 投稿者

    唉,所以到底是怎样的终点才配得上这样的一生,真荒唐啊

  • 头像
    前半生的烟火气 投稿者

    家庭暴力又何止是夫妻之间?不仅是农村,城市里头也一样,否则泰康和光大养老社区等如何有挣头?生儿女养老也得看命,穷命真的可悲,苟且偷生都难受…

  • 头像
    陀螺 投稿者

    看完这部电影,很大的感触就是,一种无奈的真实,感觉每句对老人的话好像都是在身边时常听到和发生的事,没什么看下去的刺激点,但是有种缓慢的消亡,一种农村女性婆媳关系更迭交代的命运感。

  • 头像
    投稿者

    人的悲苦和恶都体现的淋漓尽致,喜丧这个词本身就讽刺吧

  • 头像
    时德政 投稿者

    虽然没有见过去世后在台上跳脱衣舞的喜丧,但是却看过一样活着的奶奶

  • 头像
    福气来来 投稿者

    不错

  • 头像
    赵彩虹 投稿者

    生老病死,晚年凄凉。更像一部纪录片。

  • 头像
    云风 投稿者

    最后的画面定格在了最势利的二儿媳摔倒那一刻,至此,又开始了新的轮回。其实这个题材超级现实,当儿女长大后有了自己的家庭,矛盾点由此展开。整部电影看下来很压抑,也有点难受。有一说一,我老了之后还想着挑个好一点的敬老院去呢。

  • 头像
    别听我瞎说 投稿者

    沉重而真实,底层本就艰难,中国没有社会保障兜底的农民更难,都在批判片中出现的二儿子,三儿子一家,可是另外一个儿子和女儿更是直接隐身。身处生命的结束,都是悲凉的吧

  • 头像
    夏墨染 投稿者

    儿孙满堂的死又何尝不孤独呢?在葬礼上搞擦边表演惊呆我。找老年演员应该挺难的吧。

  • 头像
    有缘人 投稿者

    好悲凉

  • 头像
    吴小 投稿者

    不管病死还是吃老鼠药自杀,只要死了后能让孩子们高兴,那就是喜丧。

  • 头像
    笑笑 投稿者

    脸谱的呈现乡村的周遭,借着《东京物语》的框架又稀释掉老龄化的核心表达,让他们“被看见”的社会价值也所剩无几

  • 头像
    泉彬 投稿者

    【A-】轮回从一次摔倒开始,到闹剧般的丧宴中收尾。头尾衔接的轮回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着。被砸碎的菩萨,苦等的敬老院来信,以及—远比你想象中长的日子。

  • 头像
    棂渐 投稿者

    至少自杀潮还没到浙西农村,这样的故事只在传闻里,和隐入尘烟一样夸张

  • 头像
    垒猪儿 投稿者

    题材不错,但是拍得问题有点多,电影多用远景,很多时候你连演员的脸都看不清,感觉导演似乎对演员的演技很虚心;矛盾冲突刻画刻意,像什么摔观音像,老人下跪之类的,现实中肯定有

  • 头像
    马小跳 投稿者

    唉~~血淋淋的拨开伤口给独生子女政策看

  • 头像
    程雪 投稿者

    如果说《万箭穿心》是中国式矛盾的戏剧化演绎,那《喜丧》就是中国式矛盾的生活化描写。在道德和责任感丧失的社会中,众生皆苦。

  • 头像
    福多多 投稿者

    一个母亲要饭养活了六个子女,六个子女却养不了一个老人。《喜丧》中国版东京物语。素人演员的演技很牛逼,特别佩服这种电影导演的能力。

  • 头像
    小高同学 投稿者

    这才是真实的中国,目前绝大多数人的现状!可能很多人没有生活在农村,即便是城市里面,也是如此,90岁的老人的存在简直就是一种负担和罪过!

  • 头像
    开启创业之路 投稿者

    快10年前的片子,牛

  • 头像
    马琴 投稿者

    偶然被阿B推送的片子,拍摄和演技都很简陋,全篇最大的触动不是对老人的种种,反而是老人孙女想出远门打工看世界时,老人儿媳的一番言论,大意就是女孩子找个条件好的、结婚生小孩日子最舒服。大概就是这种思想才让这片贫穷的土地继续贫穷、一代又一代女性重复老年被赶来赶去的命运吧

  • 头像
    阳光下微笑的小图 投稿者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头像
    大海一样的男银 投稿者

    我的天。方言让我恍惚,甚至有些Ptsd。每个角色都能对应一个亲戚,所有的对话,和角色的思维逻辑,像极了我原生家庭的七大姑八大姨姨夫舅舅舅妈们。

  • 头像
    金龙 投稿者

    真相是一种美丽又可怕的东西,需要格外谨慎地对待

  • 头像
    一分钟快三怎么玩会稳赢技巧 投稿者

    乡村信仰的消逝、礼义廉耻的丢失,都在最后那场喜丧上跳梁小丑般的表演中炸裂。母性、孝道、生死、轮回,多重的意义空间。凌厉、真实、窒息感

  • 头像
    工众号 投稿者

    还行

  • 头像
    看着天蓝蓝 投稿者

    人老了之后无论怎样都是一场悲剧。子孙孝也好不孝也罢,从需要依赖他人的那一刻起,悲剧就已经开始。这个片子不是说教人们遵守二十四孝,而是让人知道当你以养儿防老的目的去繁殖的时候,就要有承担某种风险的准备。

  • 头像
    黑不溜球 投稿者

    如哭的笑声,似是无力似是嘲弄。唯一一次被众子女包围在正中,是看着自己葬礼上的大腿舞。夜夜在菩萨前为子孙祈福,日日却看着每个子女家里的苦难荒唐。最后一次拜菩萨,是扑倒在镜头前——菩萨是镜头外的观众,就看着你们的可笑,你们的自私,你们的悲苦,你们无能逃脱的轮回。那如神明般的菩萨,就这样被打碎在地。

  • 头像
    予万山 投稿者

    过于真实,好窒息

  • 头像
    細細粒 投稿者

    哎题材就赢了,四星或者四星半的片子我就直接打五星了。刻画的也很真实,很真诚,不是空有噱头的那种片子。另外很喜欢片子的纵深感。总感觉小道这个人物有啥别的象征意义,但看了其他人的影评也没想明白。有人觉得用力过猛,过于刻意,儿女们的恶是无根的无来由的,但我觉得对三组家庭环境的刻画已经足够。

  • 头像
    海棠府项目个税申报 投稿者

    沉闷与沉默、推搡与谩骂、祈祷与苦笑,无一不是老龄化社会的悲怆现实。不要总说荒诞至极,他就是无数身边的家长里短、生动写照。

  • 头像
    歆平儿 投稿者

    窒息

  • 头像
    荆棘鸟号飞行员 投稿者

    剧本和台词很优秀,导演的水平不稳定,设计感很强的背景音和布景有点多了。

  • 头像
    投稿者

    苦难是如此普通

  • 头像
    来自唐朝的她 投稿者

    百善孝为先

  • 头像
    静心 投稿者

    满分10分,给打9.5分。一部真实到令人窒息的片子,剧情简单但是却很用心,生活的悲剧,并没有因为林大娘的去世而结束,儿媳妇的摔倒仿佛又是下一个轮回。

  • 头像
    小令 投稿者

    #日子比你想象的还长呢# 近年看片哭最惨 上一次是相遇伊斯坦布尔

  • 头像
    回头打屁屁 投稿者

  • 头像
    潜龙勿用 投稿者

    以后都会经历。

  • 头像
    投稿者

    这个社会怎么了?敬老院里的老人就像被社会遗弃的人,被不认识的人当着面讨论怎么还没死

  • 头像
    泽金李 投稿者

    今天十六,市场上摊位都来开门,中午来我家店,对面一个小门头却贴上吉摊出租,经营那家店的是个寡妇,前几年养的狗长瘤子死了,儿子家生了孙被叫去看孩子,不让她干了。那个姨是个有本事的,整条街属她勤力,能干能骗,才是个做买卖的好手,白天关了门晚上还蹬三轮赶夜市。她也想继续干,可是一个月却挣不出儿子请月嫂的钱。我妈让她算了一卦,过了年,她就走了。等她孙子长大了,也嫌弃她老了,她客户知道她不干以后也就不来。老了也干不动了。

  • 头像
    陈厢风 投稿者

    不得不说电影的叙事方法很中国,各种含蓄委婉暗示,就是不明说

  • 头像
    安瑞检测认证 投稿者

    很好的一部农村老人题材电影,老人养老是每一个人都会直面的难题,很有趣的事,我们对于未来的养老状态总是很乐观,到了那一步你才会发现老年的你,做什么都是有心无力的

  • 头像
    时光微笑 投稿者

    真实并不让人羞耻,伪装才让人不齿

  • 头像
    凯西张 投稿者

    笑病这个安排得太有意思了

  • 头像
    若水 投稿者

    百善孝为先。今天的年轻人也是明天的老人。

  • 头像
    麗子 投稿者

    有点生疏

  • 头像
    田伟 投稿者

    电影里有我不想再去回想第二次的真实感!

  • 头像
    好赞学院 投稿者

    真实,残酷。“娘,你想死吧?”脸在笑,心在哭。非职业演员确实有惊人非凡的表现。“菩萨保佑孩子们都平平安安。”

  • 头像
    潘潘 投稿者

    听到发小说为了将来给自己养老所以要生小孩,我心想这不纯是狗屁吗,养儿防老这种狗屁话怎么还有人信啊。

  • 头像
    时间都知道吖 投稿者

    好几个片段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老人在孩子家备受嫌弃,我心里想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难道大家没有老的一天吗。看这样的片子总是会让我很沉重。另外印象十分深刻的是葬礼时,舞台在跳舞而镜头直对着老人遗照。心酸呐。

  • 头像
    舒馨 投稿者

    闭环,重复

  • 头像
    张敏 投稿者

    大多数人能看到的只有热辣滚烫之流吧

  • 头像
    忘羡 投稿者

    想起前段时间看的《最好的告别》,但我们的老龄化才刚开始。

  • 头像
    怪物大萌 投稿者

    看不了一点,但每个老中人都该看看。

  • 头像
    费冢 投稿者

    引用一句话:生如蝼蚁,死如草芥,制作稍微粗糙了点,但是细节很多。

  • 头像
    投稿者

    这部电影看得很触目惊心,是因为我觉得非常真实很多人能做出来,并非虚构大儿子的埋怨,不信任被嫌弃脏,麻烦推来推去推卸责任,利用老人赚钱自保私囊唯利是图,而老人却一声不吭。每次的苦笑都像是哭泣,看破不说破,最终选择自杀算是一种解脱。

  • 头像
    打牌先出王炸 投稿者

    福 格外的刺眼

  • 头像
    开心就好 投稿者

    悲剧确实喜丧。对家人是喜,对旁人来说是悲,对老人来说就不知道是什么了,这种事只是冰山一角,感谢导演记录显露出来!还是要为自己活着,老了之后价值不复,特别是在什么保障都没有的农村,很难说会发生什么。人性不可靠,不行就三个儿子自行了断,体面一点也安逸,等死是不可能的

  • 头像
    唐先生来解说 投稿者

    这部电影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养老问题,同时也反映了老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电影的拍摄手法和角度类似于纪录片的风格,让观众能够更真实地感受到老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 头像
    潭州日志 投稿者

    全篇充斥着悲凉色彩,人这一辈子终究为了啥?含辛茹苦拉扯大六个儿女,到头来却变成了他们的累赘。

  • 头像
    一滴水 投稿者

    传统道德崩坏:子欲养而亲不待

  • 头像
    王宝宝 投稿者

    流浪

  • 头像
    火狐嚯嚯 投稿者

    人是被现实和肉体困住的神,但也是给予灵魂高贵和神圣的鬼。在现实中挣扎着苟且着的你我,所传颂的那些崇高孝道,无异于痴喃自嘲般的美丽愿望;这个美丽的愿望,就像是一只面目狰狞的恶鬼,对镜梳妆抹粉,还沉溺于某种幻梦般的美好中。

  • 头像
    我是将小遇 投稿者

    ★8

  • 头像
    天使爱美丽 投稿者

    纪录片式的电影 贫穷是原罪吧 久病床前无孝子 农村养老的常态

  • 头像
    恭喜发财 投稿者

    轮回

  • 头像
    影子 投稿者

    “菩萨保佑孩子们平平安安”想哭😭

  • 头像
    宿友通 投稿者

    扫地僧没有责任,他是不争不辩,不闻不看。不争不辩,方为高人;不闻不看,方为圣人。不争就是慈悲,不辨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 头像
    三尺青锋横行天下 投稿者

    小成本电影 色调阴暗压抑,节奏很慢,镜头中无处不见老人的无所适从,老无所依,真实展现养老问题

  • 头像
    蒙仕林 投稿者

    什么时候开始,老人过马路的时候会横冲直撞,司机们敬而远之,小孩们会嬉笑打闹说跟着老不死走,他不怕死,他真的不怕死吗?谁知道呀

  • 头像
    梅沁 投稿者

    我想我外婆了

  • 头像
    天地时光精华 投稿者

    祸的根源不在于贫穷,而在于患不均的思维与心理。大家都不觉得自己有错,只是追求所谓的公平罢了。

  • 头像
    小鱼妈妈 投稿者

    咱老中大多数农村妇女晚年的苦难含量大概是《被嫌弃松子的一生》+李沧东,结局还是回归《楢山节考》。

  • 头像
    肆意的流云 投稿者

    可能很多人以为这样的故事是虚构的杜撰,但它鲜活的存在于当代农村的很多角落。

  • 头像
    弘法寺 投稿者

    不养老,迟早也会不养小的。

  • 头像
    陈桂军等领导 投稿者

    农村生活过的都知道,这不是电影而是纪录片

  • 头像
    同创出书汇 投稿者

    让人思考 让我改变

  • 头像
    蓁蓁 投稿者

    真实

  • 头像
    寄托 投稿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忍耐并不是美德,而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在这种传染病的影响下,冷漠成为常态,同理心反而成了矫情和神经。

  • 头像
    哦呵呵 投稿者

    养了6个孩子 可最后只能去养老院!就算被苛待 也还要菩萨保佑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她的笑是笑吗 她一路哭泣!86岁的她其实已经如得道高僧 无怨无悔 原谅一切 走了!中国的家庭关系爱总是向下流动 索取总是向上探求!孩子们也知道自己不对 但为什么 是什么让他们最终抛下了母亲!

  • 头像
    我爱科学 投稿者

    8.9 完美受害者人设,可是拍的确实好,现实强烈的撼动人心。

  • 头像
    家居与资讯 投稿者

    嗯,很接地气,很心疼。

  • 头像
    管事七号 投稿者

    人生 太复杂

  • 头像
    深圳百可浩建筑修缮技术服务 投稿者

    好感动啊,太贴近生活了,把孩子抱给姥姥后离家打工这种平凡的分别,老人说梦见妈妈想她了,老人抽泣着说我也不想走我怕见不着你们了

  • 头像
    鸵鸟 投稿者

    安静的窒息的

  • 头像
    向严龙美景创意标牌标识 投稿者
  • 头像
    投稿者
  • 头像
    丁李宁 投稿者
  • 头像
    許我一世孤獨 投稿者
  • 头像
    城西往事 投稿者
  • 头像
    华华 投稿者
  • 头像
    小姐 投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