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点评:薄荷糖 박하사탕
平实的影像,
舒缓的节奏,
窒息的悲剧。
倒敘太殘酷了
薛景求演得太好了
极佳剧本和叙事结构,倒叙的方式让人物更加具有悲剧性,小人物被时代的洪流牵着走,我们从来就是被时代与社会裹挟,曾经的自我早已不存在,李沧东很会拍这种生活化微妙的细节,电影多次展现主角的主观思维,但却一次次被时代洪流给击垮,悲剧性的一生就在此时绽放,李沧东用一个角色牵扯出了时代与命运,社会与人心,很绝妙。
薄荷糖是纯洁的爱情,火车顺着眼睛的方向开,可是却永远无法再接近眼睛了。
“那时他们给了我一拳,跟我说拳头是一切,到后来来了另一批人对我说钱是一切,可是,直到火车朝我眼睛奔来的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人才是一切”
看电影名本以为是一部小清新的爱情片,没想到是讲述一个文艺男青年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堕落的。韩国人的精神状态原来在九十年代就那么癫了。这种倒叙的手法很神奇,娓娓道来,又让你一直想往再前面扒,从穷途末路的乞丐,往前是下海经商趾高气昂的商人,再往前是滥用职权的警察,还往前是青涩怯懦的士兵。时代造就了一部分悲剧,个人的性格也占了一定原因。电影中我时刻感叹,明明这时生活可以往更好的方向走的,但他却一步步走上了坠落的深渊。它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让你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你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生活,那竟是你的结局。或许每个人都拥有这份无常吧。是馈赠也是警示。
观影时间:2023年5月
普通人的一生,就是坐着呜呜前行的火车,不要问去哪里,不要问为什么。起初窗外也会有风景,后来才发现路途其实不由自己掌控。当你终于站起来张开手不顾一切地要与它对抗时,生命也就在此刻结束了。
堪称大师级的倒叙叙事,我们见惯了由始至终,却很少见到使用从开篇到结尾贯彻全剧的“由终至始”的故事。“由负数开始回忆到零”是《薄荷糖》一片的总结。李沧东将个体的残酷现实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拍在观众脸上,实在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片中人传达的绝望——“请让我从头来过吧!”然而当真让这个男人从头再来过一次的话,又怎能确定不再是现实的重蹈覆辙呢?
从这里开始就奠定了李沧东电影的仁慈,从破碎的小人物入手,从破碎的灵魂和时代入手,用东亚人特有的内敛含蓄去呈现影像。电影用残忍的倒叙手法,像是剥洋葱一样慢慢剥开时间给予人的外衣,露出了里面最柔软洁白甜润的内核,原来这个疯狂自杀的流浪汉,曾经也是一个看到春日、花朵、心爱之人便会落泪的男孩。我不免极度悲伤,那些我们曾看到的已经接近毁灭的人,他们是否在过去的时光里依旧生机勃勃生命盛大,而是什么让人变成了魔又变成了鬼,而什么又能让人成为人。我们在未来延展的岁月中,又会落得如何呢?
如果绿洲是拯救烂掉的灵魂,那么薄荷糖就是让灵魂烂掉,刮除纯洁美好的部分,留下烂疮脓血。一个胆怯文弱的人,最终也会变成暴虐荒淫的人,薄荷糖是一条串起的线,从后往前走,火车倒开,没有真相大白的恍然感,反而是对男主人公暴行有种麻木的同情。社会是土,种子有缺陷,最后长成什么好像没法控制,各种偶然必然因素浇灌其中。
相较于其他的现实主义创作者,李沧东可以说是在关注现实之余亦增加了对形式的探索。倒叙的形式,很好的将韩国近20多年的变迁呈现出来,并在呈现的同时,亦将人物进行“返老还童”,特别是通过歌曲、西装、薄荷糖、照相机等不变的道具的设置,透露出变化的时间中变化的内心情感。然而,这种角色的设计,实际上也是呈现现实的一部分,换句话说,角色的变化与时代的变动是并列而行的,时代犹如前行的火车,而主角正是这辆列车上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乘客。
用个体来呈现韩国的历史,但是薛景求演技过于夸张,以至于表演出来的就像个精神病超雄,随时随地大呼小叫。
还有,裸露镜头有必要那么多吗?男主一边爱着初恋,一边和不同女人发生关系,太“深情”了吧~
只需前十分钟就永远记住了薛景求。
薄荷绿色铺满了每个镜头,特别美的绿色,轻柔的绿意在上升,开头窒息的悲苦,疯狂和愤怒在下沉。李沧东用写诗的方式拍现实主义,都特么来学学怎么把经济的政治的腐败的底层的体察,编织成完整的隐喻之网。
很震撼的电影结构,倒叙的方式让一个悲剧的故事变得更加沉重,最初的故事多么开心,也就映衬结尾的那个自己是多么的可悲。这不仅只是一个人的一生,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男主总是被推动着进入人生一个又一个阶段,无论对外人展现出来的是多么凶狠和不讲情面,内心的他还是那个在河边对花花草草和女孩心动的那个男孩。愿我们能够永远保持内心。
视觉化倒序的火车,缓慢驶回二十年前那个春日渐暖的午后,回到那个未来还有憧憬希望的日子。社会运动和体制到底异化了多少人,最初都心怀理想信念,坚信一切都不会改变,最终却也物是人非怀念从前。非常精美的文本,群山和烤肉店逢初恋两场戏浪漫又深沉,一夜情女孩哭的实在动人。值得二刷。薛景求演技太牛啦,从文青到落魄社长,都是什么都没有了,心怀希望多么重要。
一个韩国男性成熟的代价,只能是摈弃柔软,只能冷漠、强势、虚伪?这样才能保全自己?我觉得只能代表敏锐触角很丰富的这类人或者金正浩这个人,但所观社会上的男性似乎都带一点这样成长起来的影子,很悲哀。#睡前又记起这部电影,于是想写下来— —回忆翻来覆去的,原来我也是这样成长,所以不仅仅是代表男性,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可能没有电影中这么激烈,但是也给我们造成了打击或者伤害,让我们不愿再打开自己,并且背上壳,忘记了自己本来的模样,但是我要尽力守护柔软,很想对自己说。
李沧东第二部作品就展现出非凡的叙事能力和美学风格,加上其扎实的剧作基础,使其初具大师风范。影片使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男人浮浮沉沉的二十年,并且最后走向毁灭的一生。火车倒退的设计作为时光回溯的转场非常出彩,倒叙的叙事方式可以让故事变得悬念丛生,他是如何变成现在这样的?原来他曾拥有过美好和希望。每一段都有悬念,而下一段的故事中会解释清楚。最后还能首尾呼应。诺兰真的没看过本片吗?《记忆碎片》的叙事风格和本片实在太像了。而诺兰和达伦一样,有借鉴的老毛病。说回电影,李沧东还巧妙的将本片七个章节都对应了韩国历史上的重要节点,最后会发现,摧毁男主人生的并不是某个人,而是残酷的时代。火车无法倒行,人生无法重来,被踩碎的薄荷糖无法复原。这就是现实。男主命运多舛的人生,是大时代下的一个缩影。9分。
第一次看东是看的这一部,再看的时候发现果然没看懂。1.郊游的对比真的很有趣。明明是整个国家的伤痛记忆,为什么20年过来,自杀的只有薛景求。2.倒放火车时的配乐赞(很难想象是作曲家出道作。从99年的薄荷糖干到24年的首尔之春。很多人虽然活下来,但是在1980年就已经死了)3.我爱文素丽我爱金汝珍。薛景求一开始就告诉文素丽他喜欢吃薄荷糖,但是他在和金汝珍的关系里始终是被动的,自行车倒了不去扶她就是注定悲剧。4.对宗教始终保持相对主义的东是好东。5.我觉得这一部讲性比绿洲好(好means复杂)东可以拍得毫无邪念也可以拍得肮脏不堪,谢谢东。6.同样是分单元,不愧是东,讲故事的天才,线索得很连贯主题也很集中。7.东是我心中最好的左翼…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对的呢?我想停下,“我想回去”。//18.4.14
再年轻一点的时候,我常常为了薄荷糖的悲剧而神伤。
我尖锐、偏激、脆弱的审美取向,配了一副柔和圆润的性子,现在我明白电影只有一条路径,有限的主题,而生活是全景,是可能域(may be?),我们可以圆润一点再圆润一点,重点是维护自己内心的正义和柔软。
看完之后越想越不是滋味,这是一部很典型男性叙述,让我想起很多张学良 胡兰成的言论文章,把自己的不堪推脱得一干二净——都是时政害的、都是亲戚最初的勾引让我荒淫 看不起女人…这种男性对我这样天生的反思怪,像是另一个逻辑自洽的物种,把自己从性成熟后到阳痿前的腌臜事都找到责怪对象。不过男主的帅脸和演技还是很出色的
李沧东常常用路的延伸去象征时间与心绪的流动,正如《诗》《密阳》里汽车前窗里的道路,和《薄荷糖》中倒行的铁轨。弯弯曲曲的路面加上似有若无的配乐,产生了一种宿命般的无奈感。倒叙的结构让人觉得人生是一场巨大的骗局,当知道结果后再去探寻原因,方觉命运之手的翻云覆雨。正如《烧纸》中的故事一样,李沧东鲜少直接描写历史,历史却巧妙地隐匿在他的叙事中。非法逼供中的鲜血与暴力,警察局悬挂的总统像,学生“人生是美丽的”日记,无一不暗示着光州事件这残酷的历史。薄荷糖和尹顺任是关于美好的象征,原来故事开始薄荷糖洒落一地,顺任在汽车尾气中逐渐消失,这一切就已经写好了结局。几场留白的情欲戏很有张力。
人生是美丽的。
永远的诅咒和受难。
懦弱和恐惧滋生暴力
平庸的恶埋在体制的集权专制之下。
我让你离开不是因为不爱你,只是我已经活在泥沼里,但愿你朝着光亮生存。
失控的社会作恶堂而皇之,内心的道德泯灭,只是权力的绝对臣服和做狗的尊严。
神的祷告救不了受苦的人,寄托于神的救赎,过着疯狗的人生
有人在时代车轮下顺着车轮爬行越发狰狞丑陋,有人被压成一摊烂肉
政治被冠以崇高分民主化历程的名义,但身处于漩涡风暴之中的人啊,深陷于血的噩梦之中
回到最初的那个事件的确是惨烈的。但是它跟后面的事件的联系其实很微弱。归根到底男主本身依然是一个喜欢自虐的同时也伤害他人,且特别容易与社会同流合污,被时代的浪潮淹没的人。所以我自始至终都无法共情他。所谓的“初恋情结”对我来说一点都不make sense,失去白月光以后就自暴自弃这种桥段我真的看够了。更别说女性都是工具人了。已经身处2024年的我看这部电影的体验真的太糟糕了。(没想到我男票甚至比我更加厌恶和无法理解这个男主,他觉得导演拍这部电影的初衷就是为了批判和讽刺男主这种小人,丝毫没有对这个男主的同情。甚至最后一段我男票也觉得不能体现出男主的任何善良:因为他没有真正去帮助那些反抗者们
2024第52部。一个韩国年轻人的一生。普通人故事换了讲法,就变得精彩起来。这电影不同的是,先给你看结果——一个商场失意的离婚男人卧轨自杀前对着火车大喊「我要回去」,再一点一点给你看是什么让他走到了这一步,从冷漠的商人,到刑讯逼供手段凶悍的警察,随着时间一步步向前,你发现这个人原来也曾满怀单纯的理想,也曾面对喜欢的人羞涩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从参军后,人性的善良美好被制度强权一点点蚕食殆尽,从他小心收集起的薄荷糖被撞到地上踩得粉碎开始,从他失手打死女学生开始,一切开始变化,从一个丰富的人成为一个单薄的社会角色。个体在社会滚滚向前的洪流中留不下半点鲜活,正如他有次在审问时候问出的那句话「你真认为生活美好吗」。发现导演真的爱拍转圈圈,上次是开着车转圈圈,这次是骑自行车转圈圈,以及特写推情绪。
历史,政治运动对于一个或许善良的人的创伤确实大,但金永浩并不值得同情,在种种选择中,他选择了服从,懦弱…甚至于暴力,自暴自弃。
我觉得本片是隐喻意义大于人物设计,那些历史痕迹,是所经历过的韩国人挥之不去的隐痛。
倒序设计呢,从观感上,曲折不少,情绪上,也丰富,复杂了些,火车呢,让“时间反向流逝“表现得自然,以及以情感的平淡,直视着男主的这一生。
韩国社会,在“独裁统治”与创作自由中,现实与艺术中,相互依存着。感觉挺有趣的,只是立足点是悲惨的。
韩国版《灿烂人生》
但生命一点儿都不美好
火车每倒退一次,Yongho的生命就向前回溯一次,于是我们看到了生命中无数的痛苦与创伤。其实韩国电影看多了,会发现那些社会病灶贯穿了多年的韩国影史:南北战争、民警对抗、男权霸凌、步入现代民主等,这些在电影中的反映弥足珍贵,因为社会的伤疤被揭露出来才能变得更好。个人觉得感情线还是有点弱,有点难以共情两人的关系。一瓶薄荷糖成为了Yongho痛苦回忆里唯一的一抹甜。
社会机器缺失了怜悯和温柔,软弱在其间除了面目全非也再无他法,我一时也不知这种表达给人带来的幽恨经济、政治、男权体制还是人性,只是反复看到生命是美好的吗?(其实在看后我也只能说如果内心软弱是底色,确实难以美好)//好规范的形式,倒叙、倒回的车和人,一直向前的列车,薛景求好赞的演技,李沧东这部情感好露骨的表达,一点都不保留反倒就怕少了。
4.5星 演员要求太高了吧 但是真的但是演员完成的太好了吧 为什么选择火车轨道自杀 一步一步回溯 在火车轨道误杀一个人 最后在火车轨道结束自己的生命 最开始纯洁美好的地方似曾相识的地方就是自己最后离开的地方 人性有善有恶 要学会面对自己的恐惧与自己和解才能走向更加和善的方向 人物的尴尬感 无力感!特别是无力感 人生最不愿意面对的一大恐惧之一 被刻画的淋漓尽致 再一次告诉了我们不要害怕不要抵抗不要逃避 面对无力感才是正解
我总是会想我眼前的人是怎样变成现在这样的,每个人不会生来就如此,都是环境的产物。韩国还是很敢拍,总是会提起那段历史。
倒叙和正叙的感觉真的完全不一样啊,男主的演技真的太好了,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
我看的时候禁不住想,这该死的初恋情节。但是我总感觉男主不一定是特别爱他的初恋,只是这个初恋所在的时间点给他留下了太多难以忘怀的,痛苦的回忆。
人真的会在多年以前的某一个瞬间感知到未来的命运吗?本来想用来拍花朵的手却沦落到用来殴打犯人,和总觉得来过,这就是宿命吧。这部很有寺山修司的疯劲儿,倒叙的片子还是第一次看,好新奇的手法。车上做完吃薄荷糖,响起的是catch the rainbow我心要碎了。回忆太美也最伤。还有抓犯人的时候想起的那两句歌词 至今也没找到是哪首歌 太喜欢李沧东的配乐叻!
一路蜿蜒的铁轨分不清是前进还是倒退,往后飞的小鸟,反方向的行人和汽车,向着树飞去的花瓣。每一次倒退回去的空镜和配乐,每一次主观镜头的转化,都拍得好美,刚开始是迷惑,后面逐渐心痛。倒出血水的军靴,沾满粪便的双手,落下泪水的脸庞。但我还是觉得开头一直劝告他下来的小个子男同学更可怜,也许他的故事会更悲惨,也许不会。
神经症的倒叙剖析。在铁轨上寻死前主角的记忆随着倒行的火车走经过往人生,直到最后才发现这个往后的烂人在经历政治和社会的摧残前也对生活有着美好的向往。故事本身其实很老,但是倒叙的叙述方式很有趣。
导致主角崩溃的最初原因是光州运动时服兵役的主角在停放火车的铁轨旁误杀了一个平民,电影在之后主角人生的每个重要节点都有火车与铁轨作为背景物件存在,像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这之后的主角认定自己已不配拥有美好的生活,选择放弃往日的纯真,任由自己变成丑恶的样子,却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失去了自己的事业,再次被命运背叛。电影的结尾在时间顺序上是最早的,主角在郊游时走到一边躺在地上,眼前在他最后葬身的铁轨上驶过火车,作为早已知晓他命运的观众能感到一种悲伤:在不久后的一天他会失手,他会成为过去的奴隶,他的一切就这么全搞砸了。
李沧东文学性浓厚的文本,影片讲述的是全斗焕簒权以及他当政的时期。没有带上爱情的标签,李沧东只是借对既清晰又模糊的初恋的不舍用倒叙审视了韩国当时的社会,讽刺的阶层一个不落,再加以爱情线调味,章节叙事又使节奏平稳,我是真挑不出毛病,整部下来确像一颗薄荷糖一样,清爽而又有回韵。
电影不是现实,文学也不是,现实主义也是人创造的
4.5一部很棒的讲述故事的影片,在我看来这可以算是一部实验电影,运用倒叙的方式来讲解一个男人的一生,剧情方面我还是感觉有些许欠缺,很多片段就是浅尝辄止一笔带过,有些遗憾,但是对于主角的形象塑造的还是到位的,那种一个一个片段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倒叙更加强化了沉重的氛围,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个很高明的叙事手段
1999年春天,对生活绝望的中年男子金永浩(薛景求饰),落魄地参与了同学会,他神经质般哭叫,并在高架桥上面对迎面而来的火车嘶喊:我要回去!
火车带着记忆倒走,三天前的金永浩已然崩溃,欲寻了断,但是被神秘人物叫去见一个人;再之后是1994年,他生活放荡,对妻子(金丽珍饰)冷若冰霜又出手大打;1987年身为警察的他,手段凶悍;1984年、1980年一直到1978年,直到第7个片段通过初恋情人(文素利饰)以及“薄荷糖”这一点题信物,影片才给出是什么碾压过主人公的生命,粉碎其美好的答案。
这个倒叙实在是太好了啊,越看越妙啊!我们的人生也在这样的清晨日落和夜晚一步步破碎了。
平实的影像,舒缓的节奏,窒息的悲剧。
重开一百遍,火车也是往着设好的路轨行驶到终点
韓國也有傷痕文學
我们见到了糖心的腐坏,所以剥开糖纸的过程才弥足动人。
著名死法:活死。
倒敘太殘酷了薛景求演得太好了
22年在恋爱电影馆,小武和薄荷糖连看,虽然两部电影基调也不甚相同,但是电影里出现的元素出奇地巧合。打火机和门铃声的献给爱丽丝,舞女或是陪酒女,以及二话不说就脱光衣服的男主角……因此,之后回想起这两部电影中的某一部,我总是要微妙地想到另一部。
薄荷糖是纯洁的爱情,火车顺着眼睛的方向开,可是却永远无法再接近眼睛了。“那时他们给了我一拳,跟我说拳头是一切,到后来来了另一批人对我说钱是一切,可是,直到火车朝我眼睛奔来的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人才是一切”
多年后,再回想这样的迷茫或许连执著的原因都记不得了,青春就是让你张扬的笑,也给你莫名的痛。
人生啊
祥子也以为自己是铁人
过去一直对电影分段存在偏见,看完这部才领悟这种结构的精巧之处。片段式+倒叙+意象连接而不显得松散,每一段都与前一段紧紧相扣,抛出的钩子在下一段扣响回音。因为是倒叙所以显得加倍残酷,过去的伤口从未愈合,反复溃烂。再加上主题是我最爱的:一个本性不算坏的普通人是如何一步步滑向崩溃深渊的。
结构很有意思,倒叙手法。叙事内容很有文人电影的风格。
一个男人是如何走向崩溃的
“人生是场巨大的后知后觉”,希望我能记住让我感到真切幸福的每一刻,以治愈未知的明天。
观影时间:2023年5月普通人的一生,就是坐着呜呜前行的火车,不要问去哪里,不要问为什么。起初窗外也会有风景,后来才发现路途其实不由自己掌控。当你终于站起来张开手不顾一切地要与它对抗时,生命也就在此刻结束了。
牛啊
薄荷糖本是很纯粹很美的,是他十八岁时候敏感的心,然后被狠狠碾碎,沾了污泥,再也不能吃了。观影过程前半段反正很不舒服,但也一直有悬念在那里,看到最后年轻的主人公因为美好的春色流下眼泪时,我感受到的是悲伤和心痛,于是舒服释怀的眼泪也从我的眼眶流下来了。
他这么痛苦或许是因为心底保留着的依然是善良。李沧东说特别痴迷《薄荷糖》的观众都是好人,也许他们希望保持一些脆弱的梦想而不是粉碎它。男主具有穿透力的演技,加持了电影的后劲。
史上最具吸引力的开场12分钟。
李沧东真是太他妈屌了,对人物的把控是天才的直觉!李沧东太他妈屌了,韩国的妥翁,反向的德昌!
很棒,从自尽到临死遇见初恋之夫到怀念初恋到与初恋分手再到默默等待初恋再到同初恋郊游,想起巨石演讲下那从前的美好重要的意义,不过,这男的真配不上初恋。珍惜吧,时间,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切还有诸多变数
叙事结构真不错,尤其是倒放的轨道镜头,就是男主实在让人共情不起来啊,有一说一,枪法挺准的,都没瞄也能射准.
非常非常优秀的倒叙,以一身落魄开场,抽丝剥茧一般慢慢揭开永浩逐步被毁灭的人生,环环相扣,人生总是在不经意之间走向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向。每一步都被社会和时代的浪潮裹挟着推着往前走。第一次看只能大概明白这个故事发生的原因,值得二刷去感受深层的细节。
丰富的内涵,沉重的剧情
因为他手上曾经沾满鲜血。
青春早已像部隊裡的薄荷糖散落一地被踩碎
没看明白
抱着疑问和丝缕希望,最终还是在生活的绝望下日渐坠落。永浩当然也是可悲的,可是百因必有果,自己的所作所为和极度的玻璃心也是隐患的根源。感性的人当然情感丰富,可是这也是不稳定、朝三暮四、朝秦暮楚,最终自甘堕落的昭示。
这很李沧东,也想到了《Hello!树先生》
没有后面几部规整 但好喜欢
回忆是一条铁轨
薄荷糖和照相机贯穿电影的始中末,一个象征着纯粹一个象征着理想,一个被踩烂了一个被卖掉了,一如金永浩一步步无法挽回的人生
一定要这么故弄高深才能得高分吗
人生很美丽,对吧?
用个体来呈现韩国的历史,但是薛景求演技过于夸张,以至于表演出来的就像个精神病超雄,随时随地大呼小叫。还有,裸露镜头有必要那么多吗?男主一边爱着初恋,一边和不同女人发生关系,太“深情”了吧~
易回想起负面情绪
两个小时的观影中心脏好像一直被裹挟着无法喘息,他无法拯救自己,我们好像也是,权利的霸凌,资本的物化,秩序的压迫,李沧东极好的文本加上演员极好的表演,看到最后我们好像都想要走向那个轨道,祈求时间的怜悯
火车况且况且开过去,带走了时代带走了青春也带走了人生。
一个东亚男人如何成型又如何走向毁灭。和我们父辈的一代人颇有共鸣。
只需前十分钟就永远记住了薛景求。薄荷绿色铺满了每个镜头,特别美的绿色,轻柔的绿意在上升,开头窒息的悲苦,疯狂和愤怒在下沉。李沧东用写诗的方式拍现实主义,都特么来学学怎么把经济的政治的腐败的底层的体察,编织成完整的隐喻之网。
对韩国社会变迁和人生的精妙总结,很难想象这是90年代的电影。思考的深度直切时代的最痛处。
美丽的镜头语言加上悲凉的深层内涵,野花的纯美和命运的惨然结合颇有诗意。
男主演技堪称整容!看的人唏嘘……在时代背景下的人只能默默承受……
刚开始看很不喜欢男主这个人设,有暴力倾向。看完之后发现整体结构很完整。时代下个体的选择都显得身不由己。
光州是那一批韩国文艺工作者永远绕不过的结
一个一去不复返的悲情人生,男主演技绝伦,但是剧情可能有因为我是中国人看不懂的地方,还得在多看看解说啥的。
最后的两滴泪,宛如玻璃渣刺进心脏。黑格尔说的对,悲剧的内核一定也是美的。导演每段点到即止的克制真的很有质感。
一个叫金永浩的男人决定去死
生活像刀子一样残忍
不要再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_╰)╭
不结合韩国的时代背景去看估计比较难理解,个人觉着挺无聊的。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祈求时光倒流,我渴望时光倒流让我回到过去。”
不知道为什么哭的稀里哗啦
实打实的五星,简直就是降维秒Top250,初看可能会觉得缺少经典电影质感,对人物没有兴趣继续了解,耐心看下去,会惊叹于李沧东文学影视的残酷,好伤啊,伤到骨髓里,流淌在血液里,抬起头,你会问自己,我为什么会忍不住地掉眼泪
男主演技太好了。一个人被国家机器摧残的一生,然而一层层揭开的真相还是让我觉得有些无语,你们男导演注定要拍这种白月光叙事吗…… 最戳我的点大概是日记本里那句“人生是美好的”,可人们都抵不住被现实一点点倾轧,人生是美好的吗?
精致小片
人性本善 要做一个不被打垮的人
好人,去天堂;坏人,看好人去天堂。
被历史被社会裹挟的小人物总是让人唏嘘。我觉得男主想通过和过去身份告别,把从军的回忆一并忘掉。就好像当年那个参军的年轻人不是自己
被时代裹挟着往前走的人都想要回到过去,可即使回到过去依然也无法改变命运设定好的轨迹
(好?)人是如何在tz里变坏的,或者说不是变坏了而是成了tz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还想要保有最后那一inch的尊严,还是得远离tz这种玩意
完全不觉得是社会和环境造成的主角悲剧的人生,完全是他自毁的人生,而且主角令人厌恶。真服了!导演想要表达的和传达的完全相反,这难道不是影片的失败之处吗?
流泪。“生命是美好的吗?”歌声遥远,而死亡近在咫尺。薄荷糖的样子还和以前一模一样,可是我们却不一样了。是特别熟悉的生命和生活,软弱的心灵,无从把握的人生,矛盾不一的言行,刻骨铭心的经验和记忆
再年轻一点的时候,我常常为了薄荷糖的悲剧而神伤。我尖锐、偏激、脆弱的审美取向,配了一副柔和圆润的性子,现在我明白电影只有一条路径,有限的主题,而生活是全景,是可能域(may be?),我们可以圆润一点再圆润一点,重点是维护自己内心的正义和柔软。
长长的铁轨
Madera | 美丽的薄荷糖被人踩过 美丽的人生也重复地被火车碾碎了
倒序加留白,感觉这是主人公临终前闪过的对一生的回忆。逐步退回到原点,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主人公的变化,也才知道什么是薄荷糖。
至今未能平静,看到了曾经单纯透顶甚至愚蠢的自己,一步步变成未曾设想过的模样
韩国导演中又一个特色鲜明的。
真是如散文一样的电影,文学性很强。这就是作家出身的导演的底蕴和能力啊。
第二遍,伟大的电影,伟大的演员
闭环了
“好想回到过去”
很有趣,仿佛看了一本书
人就是被这个社会慢慢杀死的
又是一部电影,他们都看出了深刻含义,而我还在思考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叙事手法,顺着时间线不能写吗?
很喜欢的一部电影,看着看着,就代入进去了,看完后很惆怅,后劲很大,一切选择看似是自己选的,可是一切又那么被动,心中的愧疚一辈子难以释怀
你真的决定人生很美丽吗?
人生是美丽的。永远的诅咒和受难。懦弱和恐惧滋生暴力平庸的恶埋在体制的集权专制之下。我让你离开不是因为不爱你,只是我已经活在泥沼里,但愿你朝着光亮生存。失控的社会作恶堂而皇之,内心的道德泯灭,只是权力的绝对臣服和做狗的尊严。神的祷告救不了受苦的人,寄托于神的救赎,过着疯狗的人生 有人在时代车轮下顺着车轮爬行越发狰狞丑陋,有人被压成一摊烂肉政治被冠以崇高分民主化历程的名义,但身处于漩涡风暴之中的人啊,深陷于血的噩梦之中
非常喜歡「告白」這一幕。
第一次看,给整压抑了…… 回头再看一遍
男主活的太拧巴了,很多错误都是自己造成的,电影节奏太慢,有点失望,太作了太作了,同类型拍的还不如国内的某些反思文革的电影
忧郁安静的金永浩啊,时间把他推进了一个个人生的境遇里,慢慢丢失掉最初的自己。可人生就是这样啊,最初简单的美梦要实现可多不容易啊!所以人生真的是美丽的吗!男主演技太炸了,尤其是青年那段!
关于一个人如何一点点被社会被体制异化腐烂的过程。薄荷糖是终将被遗失的美好。
倒叙是一种悲伤的叙述方式
以终为始,讲述了一个向往美好内心柔软的青年,是如何被社会裹挟一步步走上不归路。用逆行的列车连接起过往生活,才知道命运如齿轮般环环相扣无法逃脱。
站在轨道上直面死亡的那一刻 我的人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错轨的呢?
这种倒叙一点一点的揭开全幕的拍摄手法真好,男主的悲伤愈发的深刻
2020
匆匆看完,你是什么呢泪火
順林xi⋯
买了薄荷糖分给大家,倒叙的结构实在是有力量。
打个五星吧,不愿用自己拙劣的语言去污染这部电影,想了很多,但却不想说,不愿强迫自己为了评论而去评判。
全统治时期原来是属于寒国人伤痕文学。这列倒行的火车究竟要退回怎样的起点。
好压抑 即使这段爱情在穿梭
很多年之前看过,最近在看李沧东的短篇,站在30+的自己偶尔又回想到这部作品(也算是一种回望)。这是一部以倒序的方式徐徐展开的作品,复盘着生命中不同的阶段,岁月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们,生活的列车驶向了我们所意想不到的方向。
唉…但是我不是很喜欢
3.7
倒开火车的配乐很好听……
一直标注的想看,看了40多分钟,静不下心来,改天继续看吧。最近被搞得心神不定,本来就只是聊天,哪有资格去想那些破事。现在的一顿操作,很尴尬,本以为当面开玩笑的方式说两句就会好,现在看来真的就僵住了,头疼。
sb
历史,政治运动对于一个或许善良的人的创伤确实大,但金永浩并不值得同情,在种种选择中,他选择了服从,懦弱…甚至于暴力,自暴自弃。 我觉得本片是隐喻意义大于人物设计,那些历史痕迹,是所经历过的韩国人挥之不去的隐痛。 倒序设计呢,从观感上,曲折不少,情绪上,也丰富,复杂了些,火车呢,让“时间反向流逝“表现得自然,以及以情感的平淡,直视着男主的这一生。 韩国社会,在“独裁统治”与创作自由中,现实与艺术中,相互依存着。感觉挺有趣的,只是立足点是悲惨的。
能再次开始吗?
可惜人生无法回头
配乐与景色稍稍生涩,火车的时间后退意向很妙。看完至今不知道要感叹什么,那一个下午,从所有人的热闹中走开,静静躺在河边,看天空上的白云。
简直是悲伤倒叙的范本。。。
中途放弃,不是我的菜
带我走吧
Emm看完怪难受的… 看到了专属成年人的暴躁…
命运早已注定,像卷轴的画卷,她徐徐展开。
一个男人是如何走向崩溃的。
两个小时的观影中心脏好像一直被裹挟着无法喘息,他无法拯救自己,我们好像也是,杈利的霸凌,资本的物化,秩序的压迫,李沧东极好的文本加上演员极好的表演,看到最后我们好像都想要走向那个轨道,祈求时问的怜悯。
回不去了。
爱到死
20岁真美好。
韩国版《灿烂人生》 但生命一点儿都不美好
非常非常好 印象最深的还是车上放catch the rainbow的那段 昭示了真正的悲剧核心
随着时间腐烂的人生,无力感。
这一部爱情电影描述过最多的地方就是铁路线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许多曲折,在人生的旅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有些事情甚至将改变你一生的命运
年代感、末日感拉满。 整体氛围和片名很符合又很有反差感,看到接近尾声才看懂这种反差。
卧轨的火车。
每次看李沧东的作品都要政治性抑郁老半天。
一些无可厚非的肮脏涂抹于洁白之上组成了我们称之为的命运
温存的话语其实都是虚伪的幻觉,也许最真实的只是曾经的感动,就像那薄荷糖入口的一阵清凉。
是明摆着的暴力,结构时势赤裸摧毁着心灵,暴雨夜看非常应景
我总是会想我眼前的人是怎样变成现在这样的,每个人不会生来就如此,都是环境的产物。韩国还是很敢拍,总是会提起那段历史。倒叙和正叙的感觉真的完全不一样啊,男主的演技真的太好了,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我看的时候禁不住想,这该死的初恋情节。但是我总感觉男主不一定是特别爱他的初恋,只是这个初恋所在的时间点给他留下了太多难以忘怀的,痛苦的回忆。
于是逆流而上,退回到无穷无尽的过往。
好喜欢的调子 文素丽好耐看 薛景求这演技 经得住打磨 李沧东真的好温柔哦
独裁暴力与民主自由的斗争,薄荷糖的清新和野花的香气,逆行的火车与碾碎的最初
慢慢化掉了
居然是1999年的电影,拍的太深刻了。
诗意的表达,人生是行进的永不停歇的火车,倒叙给故事加了很大的分。
想到《少年来了》,一场运动同时摧毁了军人和学生
对无辜的人犯浑,命运也对他犯了浑。射杀女学生和对初恋的错过或许是他致命的创伤,他得到的不他希望的替代品,换来的麻木几垮了自己和身边的一切。你看他失去一切后的悔恨吧,死前向自己的恐惧宣战,了然。
一个烂人的回忆录,又黄又暴力…
一个四处留情有性格缺陷不讨人喜欢被时代摧毁的烂人的回忆录
没有感受到太多忧伤和苦难,直到最后的合唱才被打动一点,不过在结构上是挺好的。
一步步地走向毁灭,倒叙非常出彩,看的解说
野花和薄荷糖终究还是会溃烂
人就像水,只会越来越浑浊
太真实了
回不去了
1980.5.17全斗焕宣布全国扩大戒严。1987.4.13实行护宪措施,禁止讨论改宪问题。
4: 重新来过:搭上反方向的列车,剥去尘世的污秽,以佝偻的灵魂谢罪,寻回薄荷与春水,拾回敏感与纯粹。
天呐,这是被时代毁掉的人啊。唉
一个人的变化竟可以如此之大
在倒叙中逐渐剥开主角内心深处曾有的柔软,仿佛一场幻想,在时间的不可逆下显得悲剧如此的盛大和不可逃脱。
之前看的时候没把韩国近代史串联起来还没明白。昨天重新看才看明白。历史背景的个人进程。还有关于家庭生活关于爱。
电影开头让人莫名其妙 摸不着头脑 当时间倒流回到过去 普通人一切的“疯”与“神经”背后是国家的巨变 ps.男主演技真的细腻真实
神经症的倒叙剖析。在铁轨上寻死前主角的记忆随着倒行的火车走经过往人生,直到最后才发现这个往后的烂人在经历政治和社会的摧残前也对生活有着美好的向往。故事本身其实很老,但是倒叙的叙述方式很有趣。导致主角崩溃的最初原因是光州运动时服兵役的主角在停放火车的铁轨旁误杀了一个平民,电影在之后主角人生的每个重要节点都有火车与铁轨作为背景物件存在,像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这之后的主角认定自己已不配拥有美好的生活,选择放弃往日的纯真,任由自己变成丑恶的样子,却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失去了自己的事业,再次被命运背叛。电影的结尾在时间顺序上是最早的,主角在郊游时走到一边躺在地上,眼前在他最后葬身的铁轨上驶过火车,作为早已知晓他命运的观众能感到一种悲伤:在不久后的一天他会失手,他会成为过去的奴隶,他的一切就这么全搞砸了。
二十年后再会,物是人非,倒叙很巧妙
10
剧情有点让男主强行溃烂,会有种“其实也不必啊”的感觉。不过演得真好啊,太好太好了,导得也好,弥补了一些。
一开始觉得男主是不是ptsd,后来觉得就是人不行。人不是橡皮泥,时代如何就捏成如何。
人生来天生就是坏的 但有些东西会让你更坏
中年人看的确很应景。看这类电影并不会有太多触动和感伤。可能是因为有xiny吧,总觉得人生再苦其实并不那么灰暗。
他只是一个经历时代变迁的普通人
神经病,不懂韩国历史看这部电影极为痛苦
结构很清晰,意象很明确,薄荷糖、火车、照相机、河边卵石滩。一个人被社会改造的过程吗?起点在military和polizei?很真实
没想到,唉,光州啊
李沧东文学性浓厚的文本,影片讲述的是全斗焕簒权以及他当政的时期。没有带上爱情的标签,李沧东只是借对既清晰又模糊的初恋的不舍用倒叙审视了韩国当时的社会,讽刺的阶层一个不落,再加以爱情线调味,章节叙事又使节奏平稳,我是真挑不出毛病,整部下来确像一颗薄荷糖一样,清爽而又有回韵。电影不是现实,文学也不是,现实主义也是人创造的
今天下雨,电影里面的雨也总不停
很难欣赏
艺术性大于观赏性,对男主特别厌恶
倒叙的杀伤力极强。一颗美好的薄荷糖,最终化为一坨屎。在滚滚的铁轨下,回不到过去。
无数的可能性,成就了最后的必然。我一向很吃倒叙手法(比如marrily we roll along),但是李沧东居然把结尾又放在了开头的那个铁轨和那批同学,有点太殇了
不建议脸盲看
A shitty life
一个男人的一生,说不出来的观感,可能这类剧情片我无法感受,无论是时间的倒叙手法,还是男主的每一次变化,都无法让我共情。最后就是感慨一下,人生似乎没有轨迹,不知道怎样就走到这条路上。
我愿称之为狗东西的一生,但也是男主惊人的演技呈现了这么一个让人反感的角色,薄荷糖和两次郊游上的歌谣呼应,让我在最后生出了一丝不那么反感的心情,也借此了解了一下光州事件,没了韩剧童话般的滤镜看韩国的街景和生活在其中的人,观感上有点慌张无措
很完满的倒叙结构。//闭上眼睛还是那片明媚的天,年轻的人,不设防的笑脸…
凑合
很工整的电影,倒叙被碾碎的永浩的一生,看完只想叹气。
每次看金基德就犯恶心,看李沧东就想死,看洪常秀就想恋爱
平淡无奇
列车回溯,走马观花,一生的滋味像薄荷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