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小编点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后半段渐入佳境!真枪实弹的战场是战事,回归普通生活后又何尝不是一场战事?只是参加了一场中长秀,就经历了侮辱,挑逗,讥讽,殴打……好像英雄也没有啥光环!就像又回到了战场一样。没有主旋律,没有特别明显的反战论述( 只有姐姐一个人)导演只是在陈述这件...

导演
李安
主演
乔·阿尔文,加内特·赫德兰,克里斯汀·斯图尔特,范·迪塞尔,李淳,麦肯兹·利,史蒂夫·马丁,克里斯·塔克,本·普拉特,阿图罗·卡斯特罗,亚斯特罗,博·纳普,伊斯梅尔·克鲁斯·科尔多瓦,巴尼·哈里斯,布鲁斯·麦金农,迪尔德丽·罗夫乔,劳拉·兰迪,艾伦·丹尼尔,兰迪·冈萨雷斯,蒂姆·布雷克·尼尔森
发行日期
2016-11-11(中国大陆)
标签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小编点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后半段渐入佳境!真枪实弹的战场是战事,回归普通生活后又何尝不是一场战事?只是参加了一场中长秀,就经历了侮辱,挑逗,讥讽,殴打……好像英雄也没有啥光环!就像又回到了战场一样。没有主旋律,没有特别明显的反战论述( 只有姐姐一个人)导演只是在陈述这件事,评判交给观众。
题外话:我觉得他们的军便装好好看!

7分,烟花和战火的拼接很有趣

想起了法国凡尔登绞肉机里PTSD的年轻人

“因为一生中最糟糕的一天而受表彰,挺怪的”
“你错了,我所做的,我们所做的,不仅是什么故事或观念,那是我们的生活”

通过商人的利益之眼去看待一些事,简直是一种侮辱;穿插叙述的手法看多了有些乏,但在这里这样说战争,很好,非常好;最后被打的反转高潮,突兀,可不就是一种反衬吗?为他们面前的坚守,为他们后背的荒芜

四星半

从来没有一部战争片让人如此切身实地的体会人的情感,比起广泛的宏观叙事的战争片,李安的镜头是种慢慢渗透的真实感
ps.听李安电影的片尾曲写影评真是享受

在飞机上看的,所以完全没有视觉震撼的感受。
这片子到底是想往左还是往右呢?骑墙电影。

普通人眼中的战争和经历战争的人眼里的战争总是有堵墙隔着,brave中场回到美国,媒体大肆宣传,只是想要满足政客和资本家的利益需求,没人理解他们没人在乎他们,只是和平的年代,大众人们需要一个信仰和英雄,而brave在合乎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下出现,满足了这些人们,战争的残酷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会理解,这和《西线无战事》中的保罗休假回到家,听到人们议论的战争一样,他们以为战争只是过家家一样好玩,殊不知他们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是谁匍匐前进头破血流的在枪林弹雨中奋力奔跑得来的。

李安真的是我的偶像。是周三选修课讲到,老师先放了真正节目导播时候的影像,几个大兵在节目里真的只是无人在意的几只,之后又放了这场后台,通过很小的切口反映了一件需要很多时间很多人认真思考的问题。淡淡的很压抑的痛苦,大家都沉浸在宏大的叙事里和一些看起来光荣的标签里。不过一切一切都只是中场休息,他还是要回到战场。

好讽刺 好悲伤
前半部分看了好几天,真是漫长的跋涉,看到中间就被紧紧抓住了,男主演的真好,是不是有灵气的新人演员就是这么牛,处女作就演李安的电影还有很有实力啊

这个世界不能没有李安。短暂的中场休息 却让他意识到更为远大的人生和目标 这才是其真正的含义吧从未离电影中的角色这么近,都能看到演员眼睛里的血丝,这不是一部主旋律,也不是一部反战片,这就是一个男孩的成长,在人生的一个节点,学会主动的做出自己的选择,走自己的路。对于战争的看法,片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终究不是士兵们眼里的战争,士兵们的战争,只有上过战场的他们才会懂。触动我的是结尾处林恩对拉拉队女孩只透露出一点离开军队的念头,女孩就瞬间变脸,全然不似刚才甜美的模样。很多人说李安是用东方人的情感,表达西方人的故事;用西方人的技术,拍东方人的哲学。其实在人性深处,哪有什么东方西方,我们的焦虑,我们的恐惧,我们的困惑,我们的愤怒,以及我们的爱,都是一样的。痛苦是个人的,痛苦也是全人类的。

感觉李安很擅长拍这种很细腻的心理的东西。餐桌上短暂的小小风波让我完全明白了kat为何如此珍视这个弟弟……
爱情线我一开始还觉得生硬,因为女角色过于上赶着,我总以为她居心叵测,直到那句“刚刚险些带着你逃跑”之后的陡然变色,惊觉她的爱之所以来得如此迅速和猛烈,因为她爱的不是具体的人,而是那个崇高意志下的受勋英雄。
与马女士的电影互推第一期,我给她推了你逃我也逃。

弦乐的使用像《断背山》一样,把观众拉进一种欲罢不能的情绪里。中场/战场即洛杉矶/伊拉克的交错叙事,将people与hero置于价值观的两极。普通人关注英雄,称颂英雄,甚至献身英雄,但从未将英雄视为个体的“人”的存在。和《色戒》一样,李安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表现的,也是个体的情绪和价值被战争吞噬的过程。林恩对着车里的姐姐摇头的一刻,和王佳芝的那句“快走”一样动人。他们的生命,只属于使命。

1、从limo后座切换到战场运兵车后座视角,从美国人群切换到伊拉克视角,这种转场很棒,能让人感受到主角人在国内了,但心还在战场,对人一举一动的警惕成了习惯,没有一刻放松;
2、被推出来的军人代表成了群众意识的投射,单方面语言轰炸;
3、战场上敌人只想杀死你,不像文明社会里,每个人只想让你看起来像个傻瓜,这话写得真好,两种环境下,肉体消灭和削弱影响力的对比;
4、其实这些士兵还是孩子,脑子里想的无非是面子、女人、乐子,切黑白画面os有点生硬;
5、幽默其实是种拉开心理距离的手段,当对方问到了触及隐私的问题,通过幽默来转移焦点;
6、和范迪塞尔的树下对话很有禅意,担忧和疑问都是因为执着于自我,造成的迟疑会致命。当你找到对你来说比自己重要的东西,不是神明或国家这些拿你当工具的东西,就不会再迟疑了。

李安的电影太真实,残酷的真实。说起来是美国英雄,群众偶像,其实也只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更关心啦啦队员和实际的酬劳。资本对于英雄的无情使用,有用就用,没用就甩。民众也是看完就忘,然后奔向下一个热点。年轻人工作机会少,工资报酬不高,当兵只为福利。这片戳中了美国人的痛点,撕碎了太多人的美国梦。看起来歌舞升平,暗地里浑浊不堪。李安太坏了。

伊拉克战争时期,来自美国德州的19岁技术兵比利·林恩(乔·阿尔文 Joe Alwyn 饰)因为一段偶然拍摄的视频而家喻户晓。那是一次规模不大却激烈非常的遭遇战,战斗中林恩所在的B班班长(范·迪塞尔 Vin Diesel 饰)遭到当地武装分子的伏击和劫持,而林恩为了营救班长不惜铤而走险冲锋陷阵。视频公布于世让他成为全美民众所崇拜的英雄,然而却鲜有人理解他和战友们所经历的一切。为了安葬班长,B班得到了短暂的休假,因此他们得以受邀参加一场在德州举行的橄榄球比赛。林恩的姐姐因某事件深感愧疚,她希望弟弟能借此机缘回归普通生活。而周围的经纪人、球迷、大老板、普通民众则对战争、卫国、士兵有着各种各样想当然的理解。球场上的庆典盛大开幕,林恩和战友们的心却愈加沉重与焦躁……

本片根据作家本·方丹(Ben Fountain)的同名小说改编。

相关电影

194 条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 头像
    收容所 投稿者

    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 头像
    难得糊涂加 投稿者

    补标

  • 头像
    也会有未来 投稿者

    李安导演的又一部佳作 让人潸然泪下 回忆和现实不断穿插的闪回 在电影的叙事里找到了英雄的慰藉

  • 头像
    小麦吖 投稿者

    只有姐姐懂比利

  • 头像
    韶华 投稿者

    傲娇班长好帅哦

  • 头像
    浅花丶旧景 投稿者

    后半段渐入佳境!真枪实弹的战场是战事,回归普通生活后又何尝不是一场战事?只是参加了一场中长秀,就经历了侮辱,挑逗,讥讽,殴打……好像英雄也没有啥光环!就像又回到了战场一样。没有主旋律,没有特别明显的反战论述( 只有姐姐一个人)导演只是在陈述这件事,评判交给观众。题外话:我觉得他们的军便装好好看!

  • 头像
    陈桂军等领导 投稿者

    战后的创伤是金钱买不回来的。

  • 头像
    康态怡秀 投稿者

    还不错,小k非常惊喜,还有夹带私货李安的儿子,哈哈哈哈

  • 头像
    君莫多 投稿者

    悬念留到最后一刻。

  • 头像
    越来越好 投稿者

    拍出了小人物在历史进程里被裹挟前行的无力感,比想象中好

  • 头像
    卫澜 投稿者

    战争也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经验主义者倒在了消费主义时代的血泊中。最后,战争不值得被赞颂。 男主长得有点像陈冠希有没有?

  • 头像
    禅杖先生 投稿者

    人本质上是孤独的

  • 头像
    小智 投稿者

    7分,烟花和战火的拼接很有趣想起了法国凡尔登绞肉机里PTSD的年轻人

  • 头像
    金山好朋友 投稿者

    没啥感觉

  • 头像
    月光下晃动的海浪 投稿者

    温情

  • 头像
    樱桃好吃 投稿者

    像真的

  • 头像
    彩霞 投稿者

    李安好会拍,虽然一度看不下去,但对战争意义的探讨其实在加深。每个士兵都有自己的家庭、关系及如影随形的PTSD要处理。而普通民众对战争的理解是如此不同,真正主导战争的并不是前方的军人。

  • 头像
    阿敏 投稿者

    7分。乏善可陈。

  • 头像
    蓁蓁 投稿者

    反战题材

  • 头像
    投稿者

    通过比利林恩战后的视角,看待关于,爱情,亲情,友情,战争,不一样的战争片

  • 头像
    西李李 投稿者

    李安的三星是对比他以前的辉煌给的

  • 头像
    皮大王的 投稿者

    joe是美国版染谷将太谁懂

  • 头像
    的海滨小屋 投稿者

    “因为一生中最糟糕的一天而受表彰,挺怪的”“你错了,我所做的,我们所做的,不仅是什么故事或观念,那是我们的生活”通过商人的利益之眼去看待一些事,简直是一种侮辱;穿插叙述的手法看多了有些乏,但在这里这样说战争,很好,非常好;最后被打的反转高潮,突兀,可不就是一种反衬吗?为他们面前的坚守,为他们后背的荒芜四星半

  • 头像
    包包 投稿者

    20161124 major sukhumvit

  • 头像
    礼姑娘礼物商城 投稿者

    太好了。无差别的悲天悯人。it’s their stories.

  • 头像
    一刻影像科技 投稿者

    换掉了新裤子的时间,和这一整晚。回想那几个词的心痛和错付,和看到taylor站在舞台上闪耀的幸福。错过了雨中的夏日终曲,我好难过。2024.4.7.01:12

  • 头像
    孙佳航 投稿者

    战争一直都是权贵的利益,杀戮是资本的娱乐,践踏别人的国家很容易,冲锋陷阵的都是穷人的孩子,乱世炮灰盛世牛马

  • 头像
    站在山頭朢世界 投稿者

    “有时候没有要比有一点更好”

  • 头像
    酷酷的胡 投稿者

    李安是个优秀的导演,拍不出离谱的烂片,问题只在于他是否能够拍得更好更深入,例如这部片,当然是很好的片,但当然也称不上绝佳

  • 头像
    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投稿者

    不好看,没看完

  • 头像
    妍凝空间 投稿者

    抛开战争的立场不谈 人类的情感确实是可以共通 没有上过战场的人 没办法理解真正在战场生死线徘徊过的士兵 李安导演确实是细微之处见真章

  • 头像
    二次萌 投稿者

    第一次体验,imax看的,形式大于内容,很多年前老的吧,为了搜饮食男女补一下

  • 头像
    安酒 投稿者

    初看完全没想到是华人导演李安,李安无疑是好莱坞最成功的华人导演了,没有主旋律,没有煽情,只有似有非有的讽刺,这才是电影艺术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 头像
    梅子黄时日日晴 投稿者

    主线太单一了 讨好型明星电影

  • 头像
    半岛铁人 投稿者

    直面

  • 头像
    呆酱妹 投稿者

    4K 120帧又是什么样的呢?

  • 头像
    一个人的夜晚 投稿者

    题材特殊 可能是拍给美国人看的吧 看不太懂 整片男主好像都处于精神状态不太好 像只受惊的猫 还是希望军人和娱乐分开吧 太割裂了

  • 头像
    花婆婆 投稿者

    两次看完的,观感一般,可能是没有带入吧,全片看下来都比较平,没有高潮

  • 头像
    体育备用在线 投稿者

    知道想表达那些标签、口号、cliche表层下,人作为人的存在,但是故事确实有点让人看不下去

  • 头像
    一起去晚饭吗 投稿者

    配乐合唱团的那首《heros》上学的时候每次半夜复习或者在外面学习都会听🥹

  • 头像
    追梦人 投稿者

    奔赴战场的士兵,被人民口中称为的“英雄”,却成了最大的耻辱,没人知道战场会发生什么,残酷的战争只是他们消费痛苦博取利益的工具,绚丽的烟花比爆炸还刺眼,国家比战火还冷漠,一次口号,一次国歌,展示的是国家的“荣耀”,不是战争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人生……

  • 头像
    云涛星河 投稿者

    感同身受到了电影里的身受和无法感同。

  • 头像
    强先生 投稿者

    战场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但那里有比利的战友,他们会彼此说我爱你,然后在枪林弹雨里活下去

  • 头像
    天外飞猪 投稿者

    永远喜欢细腻的内心刻画!战争英雄的故事和概念固然是吸引人的,但真正重要的是背后每个个体的生命体验🥺用生命换取别人的美好生活,这种选择实在太伟大,伟大到或许一个善良的、愿意换位思考的人都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

  • 头像
    陳永甜 投稿者

    人是复杂的,战争中的人更是如此。

  • 头像
    悠悠众深 投稿者

    好做作的雙線穿插 好莫名其妙的感情戲⋯

  • 头像
    健康管理平台 投稿者

    忠实安斯林

  • 头像
    西城暖阳 投稿者

    英雄不问出处,人生各自安好

  • 头像
    小米星的天空 投稿者

    七分

  • 头像
    私人教练贝贝 投稿者

    是慢慢涌上来的孤独

  • 头像
    雨花石 投稿者

    你当强壮,且纯粹

  • 头像
    咖喱黄瓜 投稿者

    支线叙事有点散,有点一股脑粘贴在主角身上的感觉,不过与cheerleader的部分特别真实,”I’m about to runaway”最终只是Billy身份标签营造的幻想,cheerleader的回答让Billy明白他只能回Iraq。最后一车欢声笑语,但却是一群命运类似人的无奈选择。

  • 头像
    吴文杰 投稿者

    无法入戏

  • 头像
    志在四方 投稿者

    高帧率确实能走进主角内心,直面战争伤痕的沉浸感还是有的。

  • 头像
    徐庆 投稿者

    很残酷

  • 头像
    模糊的葱头 投稿者

    真实感

  • 头像
    疯狂人生 投稿者

    第一次以这种形式观察战争

  • 头像
    美少女壮士 投稿者

    残酷又忧伤的故事。

  • 头像
    猫元素素 投稿者

    故事感觉很平庸没怎么看进去

  • 头像
    亿客行 投稿者

    美国对世界极致的贪婪和欲望被映射无比,对待为自己国家奋战的士兵,却以资本的角度对待,这就是美国的本质。

  • 头像
    冰芋紫 投稿者

    还是很李安的味道,表达了一些非常微妙隐忍的情绪。但可能因为文化背景的关系吧,是不是中美观众都会有点点 get 不到

  • 头像
    九州学府 投稿者

    几乎没有正义之战。士兵的第一视角,战场与自由美利坚。#伊拉克战争

  • 头像
    网络推广刘 投稿者

    测试家庭影院看的,画面很漂亮,剧情聊胜于无

  • 头像
    哥的笑百度搜不到 投稿者

    120帧是有内容意义的。

  • 头像
    温筠 投稿者

    集体刻奇症候群,这才是战争的起因,而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战斗”(《摩罗衍那》、《摩诃婆罗多》)则不虚此行,也不需此行。另外,球场老板是照着麦凯恩选的吧。。。在所谓“战情室”胡乱指挥球队(JD)

  • 头像
    西瓜瓜呀 投稿者

    看过,但记忆只剩支离破碎的几个画面。或许应该好好再看一次。

  • 头像
    橡皮擦 投稿者

    漂亮国主旋律

  • 头像
    安妮宋 投稿者

    好看

  • 头像
    暮回首时伊人犹在否 投稿者

    好好看

  • 头像
    马大娟 投稿者

    难看的电影,主角最后很通透

  • 头像
    转圈圈 投稿者

    我也要谈帅哥处男,前姐夫真是盛世美颜

  • 头像
    凌晨一点二十 投稿者

    一直不太喜欢反战题材

  • 头像
    芝麻酱紫 投稿者

    离开故土才能茁壮成长

  • 头像
    喋喋以喋以喋喋 投稿者

    配乐带来了平静的阵痛,在战场上和在生活中好像没什么区别,好士兵和好英雄,一个是听从指挥,另一个还是听从“指挥”。

  • 头像
    湖南长沙德信牌具 投稿者

    我记得当时被橄榄球小子呛了我也很生气,但现在,我只会说,这是现实

  • 头像
    慵懒的久久 投稿者

    三星半

  • 头像
    火花 投稿者

    菜鸟士兵的遭遇战,下意识地救了受伤班长被捧为英雄,回国巡游接受采访。一边被人崇拜一边被人当轻视,一边享受和平繁华一边脑海重温战场残酷。战争终是上层者的赌局游戏,底层者只有无尽的痛苦。

  • 头像
    负伤奋斗 投稿者

    这玩意也就Asian American能拍出来

  • 头像
    静静老师奇峰 投稿者

    补,应该是上两年看的了

  • 头像
    张凌宇爸 投稿者

    四星半

  • 头像
    听心 投稿者

    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反而弱化了男主追寻自我的过程,一旦身入地狱,又岂是能轻易出来的呢

  • 头像
    初心 投稿者

    故事很好 把原著小说也看了

  • 头像
    大陈的西游 投稿者

    舆论很喜欢造英雄 然后再看英雄从天坛上滚下来

  • 头像
    未未 投稿者

    挺感动的

  • 头像
    尘封 投稿者

    李安很安静地将这些矛盾展现得真实又细腻,想看他更多的电影。

  • 头像
    朗姆的庄园 投稿者

    他们把他们当做玩偶,当做工具,当做英雄的符号,他们没有把他们当作人

  • 头像
    我的自由路 投稿者

    已经和李安成为好朋友了

  • 头像
    康姆 投稿者

    从来没有一部战争片让人如此切身实地的体会人的情感,比起广泛的宏观叙事的战争片,李安的镜头是种慢慢渗透的真实感ps.听李安电影的片尾曲写影评真是享受

  • 头像
    鑫兴通讯 投稿者

    6.2

  • 头像
    老北京布鞋华新路店双节大促销 投稿者

    阿尔文真的演到了我的心里。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感受。

  • 头像
    免费送你 投稿者

    比利真帅哈哈哈。只有凯瑟琳明白比利要的是什么,但是他选择回到战场是为了他的战友们

  • 头像
    終終 投稿者

    在飞机上看的,所以完全没有视觉震撼的感受。这片子到底是想往左还是往右呢?骑墙电影。

  • 头像
    那就这样 投稿者

    大学时候自己一个人买票去看的,全程只有我和另一个小姐姐,谢谢她借纸给我,两个袖子上都是鼻涕眼泪,根本不够。

  • 头像
    赵鲜森 投稿者

    sometimes we die但也有可能茁壮成长。

  • 头像
    大草原水 投稿者

    想起《刀锋》里拉里。

  • 头像
    长乐 投稿者

    挺一般

  • 头像
    石磨豆 投稿者

    几个人去参加橄榄球表演的故事,视角从主角回来到脑海中是不是跳回战争的时候,有种五号屠场的感觉,中间碧昂丝那段加分,吵架没有凶狠的感觉,印象中断背山也是酱紫的

  • 头像
    年期侍你的出现 投稿者

    内核很深刻 不同人对战争有不同的理解 但我还是希望那种冲突和矛盾更赤裸更刺痛一点 还是喜欢李安拍中国人 这种复杂含蓄又拧巴的情感需要点东方美感来体现

  • 头像
    张强 投稿者

    忘了 看过但已然毫无印象

  • 头像
    钅月 投稿者

    我居然看哭了,战争确实残忍

  • 头像
    爱看你笑 投稿者

    李安拍得真冷静,我看着只想冷笑。讲的倒不是嫉世愤俗的故事,这点反而更令人难过。归根结底,People move on.

  • 头像
    梦里蓝天之雷水解 投稿者

    几乎是选择了所有的不理解与羞辱元素杂糅在片中,稍微缺失真实立体感,但也确实达到了目的,让我明白战争对士兵来说只是生活,就像我们的生活也只是接受生活本身而已

  • 头像
    独占神话 投稿者

    剧情拖沓,总体来说比较拉跨

  • 头像
    绽放的美好 投稿者

    看到一半。。。有点太长看不下去,感觉好像是我自己的错

  • 头像
    稻香 投稿者

    李安拍东西太细腻了

  • 头像
    同福鱼庄同福渊祥 投稿者

    士兵接受表彰,中场休息的故事,对战争的思考,略微没看懂

  • 头像
    梁华荣 投稿者

    我很希望男主最后上姐姐的车,不再重返伊拉克,远离战争,可谁又能真正理解他,只是表露出了一点点逃离的想法,女朋友就脸色大变,队友的信任,女友的期许,身上的责任让他没有回头路,尽管社会并没有真正的尊重军人,尽管前方是枪林弹雨,但这也是一个男人的选择,哪怕只是当美利坚的炮灰。

  • 头像
    开启创业之路 投稿者

    真实的现场远远比画面更残忍,好几次都可以感受到颤抖的窒息感和巨大的孤独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和所经历的一切,与其他人无关,回到自己的道路上~

  • 头像
    喵咪和花朵 投稿者

    美 对于战争的思考

  • 头像
    赵煜垲 投稿者

    非常喜欢,虽然是李安作品里争议比较大的

  • 头像
    么么哒 投稿者

    Joe好帅

  • 头像
    椰子 投稿者

    只有技术突出了

  • 头像
    胡某 投稿者

    烈度战争之后,繁华也变了味道

  • 头像
    画船听雨 投稿者

    看到了每个人在乎的东西,不同也相同

  • 头像
    你将是我最美的新娘 投稿者

    春天啊暖阳啊快些来吧 保全他一路上无风无浪 我的白马儿你慢些跑啊 这一次没有我带你回家

  • 头像
    漫步英格兰 投稿者

    李安 李导

  • 头像
    天骄 投稿者

    挺感动的!

  • 头像
    微笑着的你 投稿者

    看电影时,朋友打电话来问我有关我所学专业的问题,脑中的电影情节瞬间消散,我也被拖到了我的“战场”中,但我没觉得不好。当然,我没有经历过他的苦难,卡宾车变成战车;烟花变成rpg;随时都有机会后退,但只有前进才能面对苦难

  • 头像
    何亚虎 投稿者

    居然先买了书。(update,还是先看了电影哈哈,相比看书我更喜欢看电影。算是李安的第一部,蛮有意思的。能感觉到电影艺术表达之趣,故事简单,情感细腻,人物丰满。佳作。

  • 头像
    雨小田 投稿者

    维特根斯坦说,让我看看你脑子里的甲虫

  • 头像
    徐小小西 投稿者

    我想给4.5吧,其实不boring,甚至有点心酸

  • 头像
    全球科学大会 投稿者

    一般

  • 头像
    专业为肚子 投稿者

    感觉要是能了解美国军队史和宗教神学相关知识会对这部片子感触更深。

  • 头像
    我不完虚的 投稿者

    人们的不理解,战场和现实生活的冲突和融合。

  • 头像
    岁月如歌 投稿者

    以男主的个人视角展开的故事,并不追求从更高的层次去论述是与非,而专注于一个士兵,一个弟弟,一个英雄,一个杀人者,一个男孩在战事的中场休息充满矛盾的主观感受。可惜vr头显没法达到120帧高刷。

  • 头像
    乐比悠悠 投稿者

    质朴细腻的展现了一位年轻美国士兵战场归来的心路历程 愿世界和平

  • 头像
    斜晖 投稿者

    三星半。跟《断背山》一样,李安电影暗流涌动,深层的东西看不懂。对于战争和军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而这些人大多虚伪。真正了解如比利这般人的人,少之又少。

  • 头像
    赵永强 投稿者

    细腻,身临其境,2h把2w的亲情,爱情(crush?),友情(生死之交),工作交代清楚。这不是什么故事或者idea,这是生活。最有意思的是,这就是去中国拉投资拍出来的电影?哈哈哈,很好玩,都串起来了。

  • 头像
    周卫征 投稿者

    用主观视角,用两个世界的交替展现一个PTSD患者,同时试着去展现美国不同的群体对他们国家发动的战争的看法,论反站片中规中矩,但是对比利·林恩内心的刻画和他与身边人若即若离的感受表现得很好,就是一个被战争摧残的年轻人的生活抉择吧。

  • 头像
    微醺甜橙 投稿者

    这不李安 也很李安

  • 头像
    英超晓俱乐部 投稿者

    一直想看但没看,看名字以为是厮杀的战争片,没想到如此柔软细腻地表达情感,战争宏大,但我们应该聚焦个体。

  • 头像
    何冬梅 投稿者

    故事平淡得像白开水,情节的聚散也没有节奏,批判和思考都浅尝辄止,像是用东方人的笔调写出来的没名堂的打油诗。

  • 头像
    明远 投稿者

    可惜当时没有在影院感受强大的技术支撑。就电影而言,很平和但是足够扎实的叙事手法,每个人物都有足够坚实的行为动机和表现;唯独克里斯丁,一直流于故事表面,每当她出场我就狠狠出戏

  • 头像
    红心烂番茄 投稿者

    3.8 挺难过的 没人在意英雄的痛苦

  • 头像
    陌寻的狗 投稿者

    愿世界没有战争🥲

  • 头像
    物美超市 投稿者

    “halftime walk”译成“中场战事”,闪光,巨响,烟火,暴力,处处如战场。“圣战徒对我们的尊敬都比您的多”,生活的战争也挺残酷的不是吗

  • 头像
    尴尬人儿 投稿者

    好讽刺 好悲伤前半部分看了好几天,真是漫长的跋涉,看到中间就被紧紧抓住了,男主演的真好,是不是有灵气的新人演员就是这么牛,处女作就演李安的电影还有很有实力啊

  • 头像
    双阳华图 投稿者

    四部下来都挺喜欢的,李安不错啊

  • 头像
    绿色 投稿者

    所以这部片是将一个男孩的成长?没太看明白

  • 头像
    虾米 投稿者

    开头的战地照片塑造了一个满足人们意淫的英雄 却杀死了一个有尊严的军人

  • 头像
    山水之间 投稿者

    中场休息,讽刺啊……

  • 头像
    小的小小净 投稿者

    李安的细腻的情感太准确了,镜头语言+背景+切片回忆一下子支撑立体起来了。每一个镜头叙事都是真实的体现,意志的强大和观念等级的提升才是国家梦实现的根源所在了。

  • 头像
    大熊老师 投稿者

    不错

  • 头像
    我爱老番茄 投稿者

    没有太多印象

  • 头像
    幽人独往来 投稿者

    动人的故事

  • 头像
    岁岁年年碎碎念 投稿者

    没什么感觉 不知道为什么

  • 头像
    一碗梁粉 投稿者

    有被评分骗到

  • 头像
    茶饮观察员 投稿者

    李安导演的,战争残酷

  • 头像
    志仔表业 投稿者

    超越第四面墙地传达了PTSD对个体的影响

  • 头像
    中原工作处 投稿者

    战争已经深深改变了我们,别人无法理解,我们不得不孤独。他们庆祝我最糟糕的一天,做着让我们反感的事,没人真正在乎我们。

  • 头像
    致远无止境 投稿者

    比利林恩们的痛苦被大众无耻无情地消费 家人不理解 制片商利用 还有各种猥琐的讥讽和挑衅 就连喜欢的姑娘也只是爱自己英雄的头衔

  • 头像
    撅嘴吧 投稿者

    李安导演的作品。一名士兵在战争中,面临的巨大危险,生存危机重重。从与敌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的不同角度,解读战争的残酷

  • 头像
    小龙女 投稿者

    内容永远是关键

  • 头像
    平安贷款庞小梅 投稿者

    记得当时看的时候都哭了好几次 现在2刷了也好好哭

  • 头像
    采尺的茱萸 投稿者

  • 头像
    万物收纳 投稿者

  • 头像
    阿来 投稿者

    电影很沉重,真实感是慢慢渗透出来的,哭了很久。

  • 头像
    呆仁 投稿者

    故事性很强,安导牛~

  • 头像
    襟上花 投稿者

    影院沉浸式体验绝佳,反战片里最细微最能代入主角情绪的一部。当时真心觉得电影帧数真的能关系到观影的投入程度。

  • 头像
    庄与周文学 投稿者

    感觉李安很擅长拍这种很细腻的心理的东西。餐桌上短暂的小小风波让我完全明白了kat为何如此珍视这个弟弟……爱情线我一开始还觉得生硬,因为女角色过于上赶着,我总以为她居心叵测,直到那句“刚刚险些带着你逃跑”之后的陡然变色,惊觉她的爱之所以来得如此迅速和猛烈,因为她爱的不是具体的人,而是那个崇高意志下的受勋英雄。与马女士的电影互推第一期,我给她推了你逃我也逃。

  • 头像
    柒姑娘 投稿者

    之前李安的片子没觉得有特别,这部着实震撼很多,我们也是电影里的一份子,我们会怎么解读实际就是资本,比赛观众,比赛劳工,各个阶层都不同。全片都在强调作为美国军人“没得选”,也是各种台词在嘲讽美国。

  • 头像
    教育博导 投稿者

    战争的残酷除了真实的血流之外,还有战后应激创伤,以及个体身份被标签化消费的压抑。对于他们来说,生活和战争是一体的,而更可悲的是生活并不比战争好多少。

  • 头像
    漫藤青屋 投稿者

    无聊至极,全篇就一直在唠嗑。真实性还可以,但内容有点空洞了。就像在和一个当兵的朋友聊天,轻描淡写讲了一些对他们影响比较深的事情。剧情太普通了,表现毫无张力,剪辑和摄影也都只是一般影楼的水准。Just soso。

  • 头像
    上海夜场娱乐招聘 投稿者

    略显冗长

  • 头像
    才华数据阿旭 投稿者

    你人生中最糟糕的一天,人们却以好奇、祝贺、崇拜之名让你一遍一遍重演。

  • 头像
    壬骑龙背 投稿者

    电影到底应该是什么呢,李安讲故事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到底取舍了什么。

  • 头像
    芷蕲 投稿者

    一天之中,天知道比利经历都经历了些什么,但他知道,要回到战场上去

  • 头像
    倾泻一山谷的花朵 投稿者

    best of the best

  • 头像
    你去哪里 投稿者

    挺难看的 脚爱闻的演技也

  • 头像
    南塬牛 投稿者

    战争的可怕

  • 头像
    青桔生活 投稿者

    这拍摄太绝了,战争的可怕

  • 头像
    愿得一人心 投稿者

    2016年11月20日看

  • 头像
    大杏仁儿 投稿者

    从另一个角度去诠释战争的残酷,从伊拉克战争到俄乌战争在我们现在看来仿佛只是很远的一个故事,今年提出了“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虽然删除了和平,但我还是能希望和平的统一。

  • 头像
    抖加传媒 投稿者

    李安导演太神了

  • 头像
    齐帆齐 投稿者

    还行

  • 头像
    啊正能量先森 投稿者

    这部电影也只是我们所以为的他们而已。

  • 头像
    呼气白虹 投稿者

    补标,上映时观看。

  • 头像
    说不出的感受 投稿者

    人类悲喜并不相关,“所有人都来表扬你人生中最惨烈的一天”。

  • 头像
    酒馆阿艺 投稿者

    1、从limo后座切换到战场运兵车后座视角,从美国人群切换到伊拉克视角,这种转场很棒,能让人感受到主角人在国内了,但心还在战场,对人一举一动的警惕成了习惯,没有一刻放松;2、被推出来的军人代表成了群众意识的投射,单方面语言轰炸;3、战场上敌人只想杀死你,不像文明社会里,每个人只想让你看起来像个傻瓜,这话写得真好,两种环境下,肉体消灭和削弱影响力的对比;4、其实这些士兵还是孩子,脑子里想的无非是面子、女人、乐子,切黑白画面os有点生硬;5、幽默其实是种拉开心理距离的手段,当对方问到了触及隐私的问题,通过幽默来转移焦点;6、和范迪塞尔的树下对话很有禅意,担忧和疑问都是因为执着于自我,造成的迟疑会致命。当你找到对你来说比自己重要的东西,不是神明或国家这些拿你当工具的东西,就不会再迟疑了。

  • 头像
    小鹿 投稿者

    家里电视看的,没有感受到帧数上的创新,也没有明显的立场,像流水一般地记录,带走了一天中的分秒……

  • 头像
    戏如人生 投稿者

    出师无名的战争,得不到国民的尊重。不知道电影在故作深沉什么

  • 头像
    咋装 投稿者

    没想到关于战争的描写很少,但处处都是士兵对战争的阴影以及民众对战争的不在乎

  • 头像
    一只打了鸡血的猫 投稿者

    李安第九部,镜头很有灵气,技术上也实现了突破,不管是战争场面的还原,还是中场秀的部分,都有十足的表现力。剧本我认为也不差,战争创伤与人文关怀,男孩的成长,蛮多小细节都挺有意思的,情感默默从地底传递,润物细无声

  • 头像
    陌陌看这你乀 投稿者

    不少闭口不谈的隐喻时刻。石油?民主?生活还是战争?似乎有的选择。很真实的普通人,光环下的英雄。

  • 头像
    十四个六天 投稿者

    我承认我只是为了看joe alwyn的帅脸,当年在电影院看着实震撼。

  • 头像
    遠煙 投稿者

    属于看完之后不知道剧情的那种

  • 头像
    杨兆辰 投稿者

    有点薄,我不许是很喜欢这种太文的拍法,相对于美国国民性来说这显得太娇气,

  • 头像
    小牛 投稿者

    看的我都快有PTSD了。。。

  • 头像
    期许过好余生 投稿者

    经典李安片,战争片也可以这么平静,这么充满情绪的流动。不知道以后能否在影院看

  • 头像
    冬至 投稿者

    好多年前看的 没什么感觉

  • 头像
    微同城客服部 投稿者

    不知道说什么好,不愧是李安

  • 头像
    周正杏 投稿者

    最后还是回去了,说回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战场,唉。拉拉队也只是想有个噱头和他。

  • 头像
    陈梓贤 投稿者
  • 头像
    余论 投稿者
  • 头像
    放下皆得 投稿者
  • 头像
    海中金 投稿者
  • 头像
    寒山不说 投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