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点评:赛德克·巴莱(下):彩虹桥 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
电影的后半部分注定是悲壮的,莫那鲁道和族人几乎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来守护属于赛德克人的尊严,女人们的英勇就义也让人感动,但最终雾社事件还是以失败告终了,其实这种起义就像古代的农民运动,放在思想开化的近代,缺乏组织领导、缺乏统一思想的弊端无限放大,这种起义注定是失败的,但也书写了台湾人民几十年抗争史的悲歌。
第二部还是因为时间资金的问题后半段出了点问题,不影响全片的优秀。日军的战术就跟越战时美军的战术一样,毒气弹汽油弹等等的。决战简直有点抗日神剧的味道了。但是前半段对于“确定要送死”这事定下全片的基调,以及日军装备的直接对比,更体现出第一部所谓“比山还坚定的信念”。史诗片呀,以后越来越难见的题材了,台湾这点电影工业能整出那么好的片子真是太好了
赛德克·巴莱,意为:“真正的人”。影片以“雾社事件”为史实,再现了台湾原住民赛德克人为守卫家园与殖民者日本人血战到底的那段悲壮历史。
花冈一郎和二郎两人的命运令人唏嘘。夹在原住民与日本人之间,在原住民眼里,他们已经被日本同化,沦为为虎作伥的叛徒,而在日本人看来,无论他们多么努力上进,终究改变不了一张不被认同的原住民的脸。
但影片更多的是从原住民的视角来渲染历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或是拔刀自尽,或是纵身跳下悬崖,用自己的生命印证了族人可以输掉身体,但一定要赢得灵魂。
正如部落头目莫多所说,如果文明要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叫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最终他们做到了,赢得我们的尊重,但是我想说的是,当原始文明遭遇工业文明降维打击的时候,如何让野蛮和文明和谐共存?也许这才是影片带给我们的真正的思考吧。
这部电影的创作者透露出了一股浓浓的撕裂感,他在文明和野蛮之间摇摆不定,或者说他都崇拜。他对代表文明的日本侵略者有浓烈的感激之情,因此他在形象上美化日军,无视历史上日本侵权者对台湾居民无论是汉民还是番民惨酷镇压,他把台湾少数民族当成代表野蛮的原住民,而这种原始社会般的野蛮也是他讴歌的对象,即使砍人头杀老婆孩子杀老师。至为搞笑的是,创作者还把这两面统一起来了,称赞原住民们是日本武士道精神,台湾的樱花真美啊……这部电影秉承了媚日和仇外,强调台湾是原住民的台湾人这种台独分子的精神内核,而对历史无视,对台湾当年汉民和番民联合抗日斗争无视。这种电影我自然要坚决地打地板分。我注意了一下导演,原来是拍海角七号那个让台湾居民说日语就自嗨特别带劲特别深情的那位,可以理解了,但我不能理解为这部电影打高分的诸位了。
传闻中台版勇敢的心,在我来看这个更好。
注定走向悲剧的反抗战斗。
这片子8.9都低了,肤浅的才会去喷所谓野蛮人。汉族从宋可能就没了,气节这个东西放在现今社会好像是个笑话了,如此卡夫卡社会下冷漠蝇营狗苟却在这里大放厥词的喷所谓野蛮人,到底相互的眼中谁才是野蛮人。抗争永远是面对侵略不变的手段,汉奸是没好结果的。现代人好似只有钱才是自己的彩虹桥。片子本身拖沓冗长这些在如此表现之下都是细枝末节。
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
那我就带你们看到野蛮的骄傲
如果你的文明是在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让你看看我们野蛮的骄傲。中学历史书中记录高山族抗争到最后原来是指这个,赛德克巴莱的女性真的太伟大了。这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当前缺失的,我也相信,当民族危难之际,该觉醒的,总会觉醒,因为这是传承于五千年文化中的血脉传承…
抗日的仅只是题材,影片又名是真正的人。当回眸百年前野蛮与外族冲突时,时间的灰烬处许多弥足珍贵的念想已经被所谓的文明与现代化淡化殆尽,反思一个少数民族有什么是可以追忆和称之为永恒,怎样的价值观与生存理想可成执念?而部族之间的矛盾与外族仇杀孰轻孰重,或者在铁木瓦力斯的理念里,在刀锋之下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因之,战争片的血腥与人性丑陋的厌恶是我不喜欢暴力的缘由,或许前事不忘才是魏德圣的想法。换个角度,历史上哪次冲突不是如此?一段故事,打开视角,走进台湾大山,了解一些被遗忘的部族,见识不一样的生活。
看了个影评说导演有美化日军之嫌,确实发现导演有一句错了“日本人不会对孕妇怎样的”,去看看南京大屠杀就知道日本人是世界上对孕妇最残忍的军队了。还有对于进入日本队伍的赛德克人,穿着和服说着日语切腹自尽的场面,我竟有点不以为然。瞬间不理解人性居然也可以在民族大义和侵略行为中纠结徘徊?至于在日军挑拨下,居然依旧选择两族对立而不是并肩作战的同族人,我也嗤之以鼻。这些有战斗力的男人连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都不如,而女人集体自尽的场面太泪崩了!太阳旗有多酣畅淋漓,彩虹桥就有多心酸哽咽。最最后要说的是歌曲虽然听不懂,但是也太太太好听了吧。
表现和表达应该分开而论,表现是绝对艺术的,先锋的,英雄主义的,壮美,鲜血淋漓。表达却是如纪录片,如手术刀般冷静,没有刻意地美化蕃人的残杀,没有刻意地丑化日本的暴虐,光这两点足以让十分之九关于英雄的电影汗颜。他们不是开明的民族,他们不愿意开化,不顾忌未来,只是渴求鲜血的刺激,渴求复仇的快感。毫不接受改变的文明注定也留不下值得铭记的东西,除了那段故事,就没有什么了。谁知道呢,工业文明的铁蹄下埋没了多少赛德克巴莱而毫不留痕,文明世界的警察向他们开枪,他们狂笑着,踏上了撒满鲜血的彩虹桥。
宏伟壮阔的史诗
从最后日本人口中的武士道精神
到集体自缢的妇女
确实是悲惨壮烈
一口气看完上下两部,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如果单纯的把它当作是一部反侵略的电影那就太小看他了。导演用四个半小时谱写了一曲赛德克人的悲歌。民族的文化,人性的不同。都在这部电影里被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下部比上部来的更让人惊叹。集体自杀的女人,在矛盾与纠结中自杀的一郎与二郎,以及最后战死以及自杀的所有人每一部分都让人深思,震惊,这一切又到底值不值得。
相比上集,下集要弱些。
什么是仇恨?是全族女人为了民族气节自愿舍弃生命省下口粮的决心。
什么是痛苦?是亲手将孩子丢下悬崖自己上吊却被殖民者救活的无奈。
什么是戕害?是身份认同障碍的土著宁可亲手送走妻儿又切腹自尽也不愿苟且的心酸。
莫那鲁道说得相当好,这是一场要让敌人吓破胆的战争!
有战死和自杀的觉悟 杀了那么多人 事情搞那么大 最后投降估计也是个死 最后遗族也被清灭 不过鲁道他们的目的达到了 雾社事件后 待遇改善了 也获得了尊重那就是值得的 之后还有高砂义勇队 那个更屌 区区几千人打出不可思议的战绩
规则的冲突,不是某者更文明而某者不,地方与在于此的人共同孕育与信奉的神灵,当冲突无法回避,谁敢以生命献祭更超越的事物谁就因其勇气与激情立住(某种意义上理性无法匹敌更原始的情感–如果要这么划分维度)。许多年前日本人也还拿着武士刀厮杀,他们现在穿上了齐整的军服,有严明纪律长枪利炮,平民战胜了贵族,西方战胜了东方,而最后还真的给了二者比对的对话。
部落间的宿敌,另一个冲突是血亲之仇(及血的延续)与部落神(精神)何者更重要。目睹妇孺集体上吊见挣扎。前者是终在安稳平淡中忘却出身,生意味着羞辱,后者是轰烈地断绝可能,死拥抱最高嘉奖。战火中女人中向所有人发问我的孩子们你们在做什么。
一直在挣扎是否要涉及男性性与女性性。
最后这个莫那鲁道不是战死而是自己去死我有点不能理解
不过这里面还是死于不团结,或者说因为经费问题没有拍出日本真的有多强大。。起码我认为这300人再多点,干翻小日本不在话下。。。
壮烈!
stc:勇士们的复仇以失败告终。//下半部稍逊色于上半部。张老师推荐这部电影的时候,评价道:对于双方都没有贬低或者美化,比较写实。但现在看来还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土著人的勇猛形象有所修饰,毕竟历史上貌似只弄死了几十个日本兵。中间的叙事有些混乱,加上脸盲,理解起来有些费劲。但两场戏还是比较印象深刻的,一是女人们选择自杀,二是由于缺乏医疗条件,只能忍痛对于受伤的战友痛下杀手。这两场戏毫无疑问升华了第一部中所提到的“野蛮的骄傲”,堪称点睛之笔。但日本方就有点扯淡了,既然提到武士精神,又为何使用毒气弹?难道武士精神竟只剩切腹了么。日本方的暴躁司令略显败笔。
从樱花中来,化为樱花而去。台湾被日本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影片最后关于武士道的讨论不置可否,甚至对于“抗日”的内核都有所动摇。可能赛德克根本不是抗日,而是源自于本能的抗争,对于权利、传统和尊严的维护,在其上添置任何政治因素的都是另一种亵渎和鄙夷。剧情前半部分的丛林游击战有声有色,后面却莫名其妙的滑向“温泉关”式的决战;妇孺的自尽令人动容,但背后的赛德克精神的空虚和迷茫逐渐显现,狂欢之后的何去何从缺乏解释。整体看来,本作的视角平和,高饱和度的画面和幽远的音乐固然加分不少,但剧本和剪辑依然拖泥带水,可能是魏德圣过度的自恋和难以割舍。
最后半个小时是个什么鬼
虽然导演解释道歉了,但是你没弄好就是没弄好,明显的漏洞瑕疵,那你重新补拍啊,没钱补拍就删了呗,还tm不舍得删
挺喜欢这部电影的,但这种明显的错误是可以弥补的,导演的处理方式我很不爽,只能拒绝平分了
一部没有意识形态宣传色彩的抗日片,讲台湾原住民在台湾日据时期武装反抗日本军队的故事,原住民战士为了某种内心的英勇,在明知赢不了的情况下,起来反抗日本统治者,但同时也有被迫牺牲的原住民妇女儿童、无路可走而自尽的原住民丈夫和日本妻子,视角很宏大。但是这个片子里的台湾汉人都很怂的样子,除了开头有一幕讲汉人被公开屠戮之外,整部电影里的汉人都是怂包。
6/10分。下部整体令人略感可惜,变得更像是一部类型片了,大部分的篇幅都给了游击战,尽管动作场面是非常有观赏性,但在具体人物上少了塑造,同时转而注重整体的民族气节。当然在这一点上情绪是表现得十分到位的,结合史实可以看到,总参与者1200余人(其中300是可以作战的壮年),有近1/4是自缢,让人动容。花冈两兄弟是上里让我记忆比较深的配角,尤其是一郎,但他们的结局更像是对上的收尾,两个人物对身份的挣扎本可以有更近一步的展现。莫那的饰演者林庆台作为一位素人演员,可以说是全片的灵魂人物,气场十足,只是可惜他在下里没得到很好的发挥空间,不如上。其他配角也有不大不小的问题,比如小岛的情绪和他最后字幕表现出来的复仇心态没能结合,日军将领从开头拍桌子踢板凳到“在千里之外见识到武士道精神”也没有很好的过渡。
第二部显得有些冗长,但我控制不住给五星,赛德克人追求的精神、灵魂、归宿,是让他们奋不顾身前行的力量,莫那·鲁道带领族人冲锋的镜头让人热血沸腾,而族人为图腾和灵魂甘愿牺牲的画面让人十分震撼,他们都在走向彩虹桥,走向先祖
极具史诗气质。游击战对抗阵地战,或者巷战对抗,原住民熟悉山间的一草一木从而可以自由的穿梭腾挪,而入侵者只能笨拙前行,这种对细节的熟悉恰如本土统治者对原住民的内在肌理的熟悉,他们知道什么话语能激起治下子民的爱恨情仇,而外来统治者那套生硬的统治话语体系显然水土不服,因为他们无法从无意识角度切入原住民的认知,思维,情感,观察,情绪,必然会有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的反抗,
被忽视或者低估的应该载入华语电影史的史诗巨制,编导重心的立场并不那么鲜明,几个主要角色的设置也经由多个角度得以让观众思考战争与文明的宏大议题;
通过影名得知主题更多的是对赛德克族精神的展现,赛德克巴莱意为真正的人,即使失去身体也要赢得灵魂。如果你的文明是卑躬屈膝,那么我便向你展示什么叫野蛮的骄傲。
赛德克精神的闪光点在于哪怕失败也一往无前的果敢,去践行自己所认为的何以为人的信念,当今文明也需要不愿为奴的人性光辉
婦女為節省口糧上吊自殺那一幕,想起了预感到生命即将结束的大象,都会在有限生命的最后几天,走到丛林的深处。。。主題曲很棒,我是因為主題曲才來看這部電影的,特效比較拖後腿。最後的收尾有點蛇尾。這部台灣的主旋律比金陵十三釵不知道高多少。
看的长版,剪辑太拖沓了,全都是血腥的打斗戏。魏德圣太直肠子,彼岸的彩虹桥安葬战士的亡魂,那真的要拍出来劣质动画特效的云海彩虹吗,口述历史和部落民谣是重要象征,那真的要从头到尾一遇到抒情场面就唱几句同样的词吗。
真的很喜欢部落围在一起喝酒跳舞的时候那个弹弹的乐器声…很直接地感受到在野蛮至上的原始社会 女性是怎样在决策中被边缘化 手段化的,可惜真的历史就是这么让人反感。 最喜欢的一段是雾社出草后,一段柔美的女声唱和着“为实现梦想需吞下许多遗憾”,族人们做出跟日本人一样烧杀抢掠的行径,所有固有的价值判断也一同被大雾淹没。
感觉全程bgm配战争画面有点太多了,有点疲劳,脸谱不脸谱不在于其他地方有没有出现过,在于能否感觉到双方都是人类
喜欢最后杀死铁木那个镜头
我不喜欢这样的价值观,甚至非常鄙视。。。为何不全民武装起来,而是选择自尽?连死都不怕,为何这么怕小日子??为何不利用熟悉的山地,打游击战???这群赛德克巴莱人,有一定的智商,但不多。而且同胞们也不团结,战争里,最可怕的不是敌人,而是汉奸。被小日子团灭,几乎是必然的事情。
讽刺的是,一开始日本人禁止了不文明的猎首行为,后来马赫坡反了之后,又奖励与之有世仇的部落反杀猎首,还出动了生化武器和燃烧弹,真的是没有下限,难怪土著人在行动里只杀日本人,不杀汉人。土著人本来就落后,互相之间还不团结。猎首行为固然野蛮,但也可以看做是控制人口防止环境超载的一种原始的自我调节方式。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来他们的行为难以理解,为什么要白白牺牲?但信奉万物有灵的土著人,他们对死亡并不畏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英雄让人敬仰就是因为身上所具备的高光品质:勇敢,坚定。现代文明和原始文明的冲突,就跟《阿凡达》如出一辙,但现实中可没有阿凡达那种突然如有神助。
一部充满肾上腺素的电影。。。
“我究竟是日本天皇的子民,还是赛德克勇士?”本剧最心酸的一幕
部落妇女集体自尽看的我鼻头一酸。
赛德克的勇士们,你们的精神值得后世永远铭记,莫那鲁道永远留在了霾社。
了解了一下,其实所谓的血祭神灵,更多是一种说辞,每个人都会权衡利弊,而不是一根筋,单线条,莫那之所以隐忍了十几二十年又选择反抗,肯定也有他自身的利益(可能是觉得自己即将被杀?),当然英雄和勇士不需要完美的人格,我们赞颂他是因为他的勇气和无所畏惧,而不是他完美的人格,一旦谈到完美就不真实。
“日本人比森林的树叶还要繁密,比浊水溪的石头还要多,但我反抗的决心比齐菲山还要坚定!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带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
生活在和平年代看这部电影感触震撼,赛德克·巴莱是不惧任何强权的自由文明,愿他们的灵魂在彩虹桥安息,愿我们这一代人能不忘历史,守护和平。
莫那鲁道(林庆台 饰)率领族人在公学斩杀异族血祭祖灵后,拥有了通过彩虹桥的资格,剩下来的,就是在英勇战斗后从容赴死。在日本方面,雾社的消息很快传达各处,陆军少将镰田弥彦率军队与警察组成的联合部队,迅速发起讨伐。马赫坡等社分头行动,利用地形优势和灵活战术给予日军先头部队重大杀伤。山地警小岛(安藤政信 饰)利用个人威望和部族矛盾成功劝说铁木瓦力斯(马志翔 饰)连同部落加入日军阵营,协助围攻莫那鲁道。在开战初期,随部落向密林转移的妇孺为了不拖累战士们,纷纷自尽,在矛盾中痛苦的一郎亦选择了切腹。镰田弥彦对部队的缓慢推进大为光火,不惜使用糜烂性炸弹对付赛德克人。满山火光中,莫那鲁道迎来了最后决战的时刻……
我们的国家也是无数个莫那鲁道誓死捍卫取得的胜利。
部落的所有人都是好样的。他们都将走过彩虹桥。紧张的攻防战,煎熬的战斗,却煎熬得如此神圣
与上一部相比,这一部更像一曲悲歌,赛德克巴莱们没有选择妥协,这是他们的天性
史诗
课堂上的无声电影
结局和预想的一样,终归没有抵抗住被灭族的宿命,你可以征服一个民族的身躯但是永远也无法征服一个民族的灵魂
下部太拖沓了
经典,要上下连着看才好看
后半段过于冗长。总体没有上好。最后赛德克巴莱!
谢谢!
下部之所以成为史诗,在于它挖掘出了复杂的人性,好与坏的标准,究竟在何?
本世纪以来至目前最好的华语片,没有之一。毋庸置疑,上集亦如此。
彼时坚毅、勇敢仍在,挥刀指向彩虹桥。
人类最伟大的品质就是勇气,明知前方是死亡,仍然义无反顾的向前真的太令人动容和震撼了!
天使·巴莱
抖刷
很伟大的电影
虽然说看完上部大致就猜到下部是什么内容了,但还是被狠狠震撼到,不断去check还有多久电影结束因为太惨烈了,实在不忍心看他们再战斗下去。再点名表白配乐,对于气氛的推进十分到位
赛德克·巴莱,意为:“真正的人”。影片以“雾社事件”为史实,再现了台湾原住民赛德克人为守卫家园与殖民者日本人血战到底的那段悲壮历史。花冈一郎和二郎两人的命运令人唏嘘。夹在原住民与日本人之间,在原住民眼里,他们已经被日本同化,沦为为虎作伥的叛徒,而在日本人看来,无论他们多么努力上进,终究改变不了一张不被认同的原住民的脸。但影片更多的是从原住民的视角来渲染历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或是拔刀自尽,或是纵身跳下悬崖,用自己的生命印证了族人可以输掉身体,但一定要赢得灵魂。正如部落头目莫多所说,如果文明要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叫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最终他们做到了,赢得我们的尊重,但是我想说的是,当原始文明遭遇工业文明降维打击的时候,如何让野蛮和文明和谐共存?也许这才是影片带给我们的真正的思考吧。
心都在滴血!
年度电影。
这部群像厉害 但可能文化不同很多地方有点难以理解 但依旧向英勇的赛德克巴莱致敬
带领自己的族人走向灭亡,而且还有点乱。
道泽部落真是狗来的,人家日本人打到家门口,还在忙着跟隔壁村的村口械斗,给霓虹几当狗,生气生气生气😡
拍的挺好,就是没看出来田中千绘演的谁
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带你们去看看野蛮的骄傲。
3.5
妇女儿童为了不拖累选择自尽,我真的要哭死了…
传闻中台版勇敢的心,在我来看这个更好。注定走向悲剧的反抗战斗。
这才是一个民族该有的样子。
😭😭😭😭😭😭😭😭
为了节约粮食妇女小孩赴死 他们就是赛德克巴莱
原住民永远也搞不懂为什么荷兰人来了,汉人来了,日本人来了,都要欺负他们。因为他们不懂殖民与被殖民,战死也许就是他们的最好的宿命。所以落后就要挨打,不进步就要被历史淘汰,千古不变。
拖的人想死,大陆版和上下集版一起看的,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燃烧,拍短点能怎么样?最气人的是它都已经这样了我也不可能给更低的分啊。大家是不是对史诗有什么误解?这是又臭又长的动作片!
在中国电影低谷的那几年,他捍卫了华语电影在世界上的尊严。
史诗巨作!!
这是中国人的精神
骄傲的死,不要苟且的生
日日本!
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带你们看到野蛮的骄傲
神作,无法超越。
挺牛逼的。。。
震撼!
就算注定失败也要勇往直前
最后二十分钟不知道在干啥,人不是在桥上被炸死了么
故事曲折,不计生死的质朴情感震撼人心!人物鲜活生动!场面宏大!
捐躯赴族难,视死忽如归
那年看过内地剪辑版后来看的,本身第一部两个多小时已经让人难以喘气,两部总共接近五个小时,看完人还是很难受的。
后来我一直在纳闷从桥上掉下去为啥不死
为解放自己,不是为哪个高概念
少数部族的悲怆史诗
我心里的5分电影不多,这算一个
内地完全没有能力拍如此精彩
在彩虹桥彼端相见吧
不如上。
2024.3.16重温
有一说一,真的不咋样
上下2集一起看才过瘾!5星⭐⭐⭐⭐推荐!补记看过!
👍👍👍👍👍
很好看,但是最后结尾酋长自己跑了没理解
屠日本人这段,深深理解。
原住民的悲歌!女人也有勇敢不屈的灵魂!有些反抗是必须的,即使知道结局是死亡,在彩虹桥的彼端我们终将在一起……
宏伟壮阔的史诗从最后日本人口中的武士道精神到集体自缢的妇女 确实是悲惨壮烈
特别喜欢有血性的,主要是我做不到
找到属于自己的猎场,猎下对手的头,然后灵魂越过彩虹桥,任何大是大非的事情都应该是这样的。
好可惜,没有字幕,凑合看吧。
很不错的史诗片
牛逼,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台湾少数民族上演的可歌可泣的反抗大戏
相比上集,下集要弱些。什么是仇恨?是全族女人为了民族气节自愿舍弃生命省下口粮的决心。什么是痛苦?是亲手将孩子丢下悬崖自己上吊却被殖民者救活的无奈。什么是戕害?是身份认同障碍的土著宁可亲手送走妻儿又切腹自尽也不愿苟且的心酸。莫那鲁道说得相当好,这是一场要让敌人吓破胆的战争!
内地的抗日战争有一部拍的比这好吗?
被Nathan的短评逗笑了,这种短评也配看电影?
时间轻如一朵火焰,你们灵魂里的星星都已经被点燃,在彩虹桥彼端的牧场上舞蹈,唱着祖灵的歌………幸福快乐
看的精简版
早上雾很浓
明知山有虎 偏上明知山 才稱得上民族史詩 #20240306寶島原住民抗戰史💯
放開所有你先前接收到的文明去看這部電影,會接觸並了解到更多賽德克族在當時為何做出這樣的選擇,發現到一選擇後就沒有所謂的絕對正確或絕對錯誤。
原住民被日本侵略者屠杀的片子,填补了台湾日据时代的影像空白。整个片子拍摄视听质朴,也展现了原住民对乡土的情怀和信仰,整体算是难得一见的以少数民族为视角的战争片。
“接下来我们要选择的,不是欢庆的酒宴,而是死亡的方式”,依旧震撼,但是这一部在剪辑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已经无法让人忽视了。
我觉得是非常不错的电影,影片的意义特别值得我们思考
图腾!
史诗级的片子,把雾社事件清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致敬每一个为了尊严勇敢奋斗的民族。
集体自杀太震撼了
现在的台民还会记得这段历史吗?
不自由,毋宁死!
这才是我们国家该有的战争片!赛德克巴莱!
当需要民族情绪爆发时,拿起你的刀和枪吧,甚至一块倔强的石块,将这些杂碎统统屠杀殆尽,血红色的天空是捍卫者的图腾,一具具带着荣耀而归的尸体,为华夏土地贡献肥沃的有机质。
周杰伦还借了4千万元呢 否则拍不下去 !抗日记录!
野蛮与野蛮
规则的冲突,不是某者更文明而某者不,地方与在于此的人共同孕育与信奉的神灵,当冲突无法回避,谁敢以生命献祭更超越的事物谁就因其勇气与激情立住(某种意义上理性无法匹敌更原始的情感–如果要这么划分维度)。许多年前日本人也还拿着武士刀厮杀,他们现在穿上了齐整的军服,有严明纪律长枪利炮,平民战胜了贵族,西方战胜了东方,而最后还真的给了二者比对的对话。部落间的宿敌,另一个冲突是血亲之仇(及血的延续)与部落神(精神)何者更重要。目睹妇孺集体上吊见挣扎。前者是终在安稳平淡中忘却出身,生意味着羞辱,后者是轰烈地断绝可能,死拥抱最高嘉奖。战火中女人中向所有人发问我的孩子们你们在做什么。一直在挣扎是否要涉及男性性与女性性。
@2014-04-04 11:57:25 @2023-05-28 21:48:47
下辈子也想在丛林里当有信仰的野人
这部电影好在让现代人感到一种对异文明的共情与纠结
非常有特色的民族佳作
最后这个莫那鲁道不是战死而是自己去死我有点不能理解不过这里面还是死于不团结,或者说因为经费问题没有拍出日本真的有多强大。。起码我认为这300人再多点,干翻小日本不在话下。。。
好的,值得深思。
我记得没错的话。我看过。评价很好。就是票房很不理想。好像是的。可惜了。现在的人都沉不下心来好好看一部电影。很可惜。
集体自杀的情节令人动容,战斗部分有些过度神话,但仍不失为一部史诗佳作。
下部更加热血,不是zz上的敌我阵营,而是对于家园和家族的守护,某种层面上这部更像中国版的阿凡达…当然电影技术的粗糙,但是扎根于民族的配乐和表达,远比现在一窝蜂的主旋律战争片来得更深刻,也更有诚意。
凡人皆有一死,但不是每个人的生都会那么光荣
补标
推荐四小时版^_^
壮烈!
如果你们的文明是让我们卑躬屈膝,我会让你们看看野蛮的骄傲
感觉倒也不必拍那么多的战争场面,太审美疲劳了,在花冈兄弟和妇孺集体自尽那段高潮中结束就挺好,这样还能和上部合成一部。
究竟愿意当充满陋习,甚至可能会集体自杀,但是拥有自我感动的“尊严”的原始人。还是被文明世界所殖民?
他们最终走上了彩虹桥 只是太过于悲壮
唯一的缺点就是有一点点历史虚无主义了,这样反而容易被反对者抓住把柄。
最后半个小时是个什么鬼虽然导演解释道歉了,但是你没弄好就是没弄好,明显的漏洞瑕疵,那你重新补拍啊,没钱补拍就删了呗,还tm不舍得删挺喜欢这部电影的,但这种明显的错误是可以弥补的,导演的处理方式我很不爽,只能拒绝平分了
此片精髓就在此处
斗士基因
剪辑不行。
真实事件改编才是最感人的
台版阿凡达。
出草
史诗之作
2024-3
如果,文明要让我屈服,那我选择野蛮。哎,不知道是不是中年失意,每天在格子间里坐牢,我更加憧憬少数民族那种野性勃勃却向自然臣服的生命力
真正的抗日神剧
中国史诗大片
看了前10分钟,是好片。
历史课
有机会去台湾去看看赛德克族的历史
来自森林的野蛮生长力量 妇女自缢献身 男人浴火重生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同族相争让人伤心
一个英雄并不能阻挡世代的洪流,但是历史会记住他。
看的热血沸腾
这集的剧情一如我所料,时长不短,内容不多。看一场注定失败的战斗,看他们走上彩虹桥。
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剧组演员全体高度还原了悍不畏死的原住民精神。
当初看过最长的电影
我没有在看完哪个电影之后比看完这个还要久久不能平复心情,震撼敬畏心疼五味杂陈,,
真男人
好看
好久没一部让人流泪的电影了。孩子巴万那威看到同伴和长辈都战死后,口衔弹夹的一刻。
把复杂的身份背景简化、变成仅着眼当下的阿凡达式的文明与野蛮之冲突,是取巧或者说妥协的方法。缺失的视角是不能以煽情的视听弥补的。
连续两天看完了上下部,下除了投降派的选择和非战斗人员自尽就全是我军英勇日寇傻逼的战斗场面实在有些乏善可陈…上部也不知道说了什么人生第一次还被审核了…
2021-09-18想看。
妇女儿童们自杀,男人们英勇杀敌,最终在彩虹桥想见。
史诗级的电影,压迫不停,抗争不止
难得一见的华语史诗
😭
每一幕都有精彩点,很容易就处于落泪边缘🥲(虽然分两天看的上下,还是有点累)
赛德克·巴莱!
什么比生命更重要?骄傲!
最佳
民族气节
被忽视或者低估的应该载入华语电影史的史诗巨制,编导重心的立场并不那么鲜明,几个主要角色的设置也经由多个角度得以让观众思考战争与文明的宏大议题;通过影名得知主题更多的是对赛德克族精神的展现,赛德克巴莱意为真正的人,即使失去身体也要赢得灵魂。如果你的文明是卑躬屈膝,那么我便向你展示什么叫野蛮的骄傲。赛德克精神的闪光点在于哪怕失败也一往无前的果敢,去践行自己所认为的何以为人的信念,当今文明也需要不愿为奴的人性光辉
87分
不自由 毋宁死
叛徒果然无所不在
挣扎熬两个半小时,渴求几乎不可能的希望。感谢日本演员尊重史实的敬业演出,野蛮的武士
对历史电影最好的尊重就是尽其所能地呈现客观
感动到了。
感觉全程bgm配战争画面有点太多了,有点疲劳,脸谱不脸谱不在于其他地方有没有出现过,在于能否感觉到双方都是人类喜欢最后杀死铁木那个镜头
第一部半思想半战争,第二部除了妇孺自杀略有震撼外,成了纯纯的战争片,且战况与历史还有较大出入,这一部就不该存在,精简成上一部的结尾会更好
史诗,下集感觉不如上集精彩,但女性为了不拖累男人带着孩子自尽,和解后的战士悉数自尽,我不认同这种价值观,但敬佩这是真实的事件,天使·巴莱里有周杰伦~
致敬信仰与灵魂
2024.1.4晚七点值班于贤文办公室自己看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尽管结果已经注定了
台湾电影或者扩大到华语电影范围内,能做出这样一部鸿篇巨制都是了不起的成就,拍的水准很高,即使被人诟病节奏拖沓剧情冗余,但这绝对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佳作,在台湾电影多为小成本制作的环境里更加难得。
战死吧!赛德克·巴莱!
剧情方面比第一部大为逊色,续作更多地把镜头用在了氛围营造上,但导演未免有些用力过猛,导致唯美的悲壮成了拖沓,难以调动观众的情绪。
9 延续第一部的风格 毫不拖沓的优秀作品
比第一部好看一点
对日军死亡人数的夸大反而削弱了赛德克人背水一战的悲壮感,不是吗?
一次次集体自杀实在是太令人震撼了…
仇恨只会产生更多仇恨
民族史诗不为过
准备再看几遍
所以一帮子汉奸在那里玩什么自嗨
挺残酷的,但可能是画面的原因,我觉得有点太老了,不太能看得进去。
一部充满肾上腺素的电影。。。“我究竟是日本天皇的子民,还是赛德克勇士?”本剧最心酸的一幕部落妇女集体自尽看的我鼻头一酸。赛德克的勇士们,你们的精神值得后世永远铭记,莫那鲁道永远留在了霾社。了解了一下,其实所谓的血祭神灵,更多是一种说辞,每个人都会权衡利弊,而不是一根筋,单线条,莫那之所以隐忍了十几二十年又选择反抗,肯定也有他自身的利益(可能是觉得自己即将被杀?),当然英雄和勇士不需要完美的人格,我们赞颂他是因为他的勇气和无所畏惧,而不是他完美的人格,一旦谈到完美就不真实。
“日本人比森林的树叶还要繁密,比浊水溪的石头还要多,但我反抗的决心比齐菲山还要坚定!如果你的文明是叫我们卑躬屈膝,那我就带你们看见野蛮的骄傲!”生活在和平年代看这部电影感触震撼,赛德克·巴莱是不惧任何强权的自由文明,愿他们的灵魂在彩虹桥安息,愿我们这一代人能不忘历史,守护和平。
@2021-04-21 19:14:28 @2023-03-03 04:01:48
台湾版勇敢的心
只有在死亡中,我们才不是异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