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苟住求活,才是长期主义

随笔2个月前发布 乌云
33 0 0

新年第一篇文章, 不聊技术,聊聊当下的大环境,以及技术同学如何职场求生。

原谅我用求生这个词,但真实的情况,比我们想象和感受到的还要严峻。说一句不太中听的话,很多人会在这一波经济下行和裁员失业浪潮下彻底被淘汰掉,成为时代奔涌向前趋势下,沉入河底的泥沙,再难以出头。

可能有人会说我在危言耸听,这个不重要。

危言耸听也好,忠言逆耳也罢,下面这些话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听听就好。

 

一般来说,任何行业变革大概都会经过如下几个阶段:

2024年,苟住求活,才是长期主义

萌芽期:计算机技术出现,以及开始尝试它的应用场景,系统化的理论开始出现。
探索期:以浏览器、操作系统和硬件设备(服务器、通信光缆)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开始商业化探索。
发展期:在基础设施之上开始探索To C的应用场景,并通过提供信息检索、分发和传输等服务实现商业化。
爆发期:有赖于硬件设施和网络服务能力的巨大发展,移动互联网浪潮来袭,并开始改造原有的商业模式。
稳定期:互联网巨头占地为王,开始划分各自的领域并不断向其他方向蔓延,商业领域进入存量市场。对应的是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岗位分工细化。
衰退期:行业可见的覆盖领域几乎全被探索完毕,商业领域内卷加强,巨头互相侵略对方的领域,利润降低。典型的反应是开源(猿)节流和降本增效(笑)。

 

吃到第一波互联网红利的从业人员大多是85后,侥幸如我这般的90后正好赶上了移动端爆发带来的第二波红利。行业爆发增长带来的红利一方面是从业人员的薪资水平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是生活的便利性大大增强。

但行业的发展趋势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互联网进入衰退期,正逢经济下行,以AI为代表的未来还处在探索期,新旧周期的过渡阶段,对个人来说就是痛苦无比的折磨,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35岁程序员失业危机”的源头。

身边认识的很多同行,吃到了行业爆发增长的红利,薪资待遇快速提升,然后贷款买房买车,再加上这个年纪正好是结婚生子的最佳时期,房贷车贷孩子抚养父母赡养,经济支出短时间内大幅扩表。如果薪资可以如预期长期良好增长,那负担这些开支倒还好。

但是,在新旧科技和经济周期切换的过程里,对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个体来收,活下去才是最实在的长期主义。

 

人只能做当下自认为最好的决策,但身处行业的巨大变革趋势中,绝大多数人都无法及时看清身边发生的变化以及对个体的影响。这样的情况带来了一个很严苛的现实挑战:心理落差。

比如16年到21年,业内都在讲体系化、平台化,对技术同学来说,测试开发、devops等偏技术的岗位是香饽饽。但疫情之后现实极速反转,大家都在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所有无法直接为业务发展带来明显价值的部门和岗位迅速变冷。市场当下的要求则是懂业务,低成本,至于所谓的体系优化也好,平台化也罢,统统一刀切。

对应的则是大面积裁员,市场上新增的HC寥寥无几,同一个岗位的竞争人数迅速扩大,买方卖方市场行情倒转。前几年资产扩表的很多互联网从业者,为了保住生活开支和社保公积金,开始内卷薪资和工作强度。以前对996嗤之以鼻,现在则是完全不挑,有个工作机会就万幸不已。

身边失业的人越来越多,开滴滴送外卖夜市摆摊的案例屡见不鲜,因为当期现金流出了问题,且不知道市场何时才能迎来转机。

按理来说,30岁左右才是个人能力经验精力的巅峰,应该是就业市场上最好的一批劳动力。但现实的巨大落差让很多人短时间内无法接受,为了保住现金流,普通人容易做短视的选择,最后成为了被淘汰的,时代周期切换过程的牺牲品。

 

回到正题,宏大叙事讲多了没什么意思,还是聊聊普通人当下最关心的话题,职场求生。

从我个人对当下的认知来说,普通人面对当下的严峻形势,可以尝试做如下几件事:

沉下心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的能力(不是单纯的知识储备);
降低薪资预期,尝试能力延续性迁移,不要死守着原来的岗位边界;
开源节流,多一份收入来源(自媒体短视频领域,当下还是可以赚点零花钱的);
调整个人和家庭的资源配置,提升抵抗风险的能力(越挫越勇除了勇气,还需要抵抗低谷的资源兜底);
接受现实,接受个体只是普通人的事实(人只有对自己有诚实的定位和认知,才有能穿过黑暗的动力和能力);

 

能力迁移,请参考《能力迁移,找到自己的第二曲线》

延续性迁移和跨越能力边界,请参考《拆掉思维惯性那堵墙》

开源节流,请参考《聊聊技术变现这件事》、《测试如何发展副业,提升斜杠收入》

 

其他相关推荐阅读:

康波周期理论

第二曲线理论

吴军:《浪潮之巅》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