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server服务器常见问题

随笔3个月前发布 东小店南少
34 0 0

目录Reactor和Proactor的区别介绍一下多线程的Reactor高并发模型介绍一下I/O处理单元和逻辑单元介绍一下基于epoll的边缘触发ET模式介绍一下EPOLLONESHOT


Reactor和Proactor的区别

Reactor和Proactor都是处理并发编程中的I/O多路复用问题的设计模式。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处理I/O事件的方式。

Reactor模式

Reactor模式是一种同步I/O模式,它等待文件描述符或socket为读写操作准备就绪,然后将就绪事件传递给对应的处理器,由处理器完成实际的读写工作。
当I/O事件发生时,Reactor模式会唤醒一个等待线程,让它去处理I/O事件,从而避免阻塞。
Reactor模式基于“待完成”的I/O事件,也就是说,它关注的是那些尚未完成的I/O操作

Proactor模式

Proactor模式是一种异步I/O模式,它让应用程序主动轮询I/O事件,从而避免阻塞。
在Proactor模式中,处理器或兼任处理器的事件分离器只负责发起异步读写操作I/O操作本身由操作系统完成。这意味着应用程序在发起异步读写请求时,需要传入数据缓冲区的地址等信息,然后系统内核会自动完成数据的读写工作
当I/O操作完成时,操作系统会通知应用程序处理数据。因此,Proactor模式基于“已完成”的I/O事件

总的来说,Reactor和Proactor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处理I/O事件的方式:Reactor模式是基于同步I/O,关注的是尚未完成的I/O操作;而Proactor模式是基于异步I/O,关注的是已经完成的I/O操作。此外,Proactor模式通常比Reactor模式更高效,因为它避免了线程间的协作,但它的实现也相对更复杂。


介绍一下多线程的Reactor高并发模型

多线程的Reactor高并发模型是一种常用的网络编程模型,用于处理大量并发连接和I/O操作。它通过将I/O事件和业务逻辑处理分离,以及利用线程池技术,实现了高性能和稳定性。

在多线程的Reactor高并发模型中,通常会有一个主线程(也被称为Reactor线程或事件循环线程),它负责监听和接收新的I/O事件,如网络连接请求、数据读写等。当主线程接收到新的I/O事件时,它会将这些事件放入一个事件队列中。

同时,模型中会有一个线程池,线程池中的工作线程负责处理事件队列中的I/O事件。当工作线程从事件队列中获取到I/O事件时,它会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处理,如协议编解码、数据处理等。处理完成后,工作线程会将结果返回给主线程或直接将结果发送给客户端。

多线程的Reactor高并发模型通过以下方式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能:

分离I/O事件业务逻辑处理:通过将I/O事件和业务逻辑处理分离,可以使得业务逻辑处理不受到I/O操作的阻塞影响,从而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利用线程池技术:通过线程池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多核CPU的处理能力,提高系统的并发性能。线程池中的工作线程可以并行处理多个I/O事件,从而实现了高并发处理。

I/O处理单元是服务器管理客户连接的模块。它通常要完成以下工作:等待并接受新的客户连接,接收客户数据,将服务器响应数据返回给客户端。但是数据的收发不一定在 I/O 处理单元中执行,也可能在逻辑单元中执行,具体在何处执行取决于事件处理模式。

一个逻辑单元通常是一个进程或线程。它分析并处理客户数据,然后将结果传递给I/O处理单元或者直接发送给客户端(具体使用哪种方式取决于事件处理模式)。服务器通常拥有多个逻辑单元,以实现对多个客户任务的并发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多线程的Reactor高并发模型时,需要注意线程安全性和同步问题。多个工作线程可能会同时对同一个资源进行操作,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同步措施,以避免竞态条件和数据一致性问题。此外,还需要注意线程池的大小和负载均衡问题,以充分发挥系统的并发性能。

多线程的Reactor高并发模型适用于需要处理大量并发连接和I/O操作的场景,如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通过合理的设计和优化,它可以实现高性能、高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的系统。


介绍一下I/O处理单元和逻辑单元

在服务器架构中,I/O处理单元(也称为I/O多路复用器或I/O处理器)和逻辑单元(也称为工作线程或任务处理单元)是核心组件,它们协同工作以处理来自客户端的并发连接和请求。

I/O处理单元(I/O Multiplexer)

I/O处理单元的主要职责是管理服务器上的所有套接字连接。它负责以下任务:

监听并接受新的连接:I/O处理单元持续监听来自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并在有新连接时接受它们。

接收和发送数据:对于已建立的连接,I/O处理单元负责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数据,并将服务器的响应数据发送回客户端。

事件通知:当套接字上发生某些事件(如可读、可写、异常等)时,I/O处理单元会通知逻辑单元来处理这些事件。

逻辑单元(Worker Thread/Task Processing Unit)

逻辑单元是服务器用于处理业务逻辑的部分。每个逻辑单元通常是一个独立的进程或线程。它的职责包括:

处理客户数据:当从I/O处理单元接收到客户端数据时,逻辑单元会分析这些数据,并根据需要执行相应的操作(如数据库查询、计算等)。

生成服务器响应:逻辑单元根据处理结果生成响应数据,这些数据随后会由I/O处理单元发送回客户端。

与I/O处理单元的交互:逻辑单元与I/O处理单元紧密合作,前者处理业务逻辑,后者处理I/O操作。在某些架构中,逻辑单元可能直接处理I/O操作,但在高并发场景下,通常会有专门的I/O处理单元来管理套接字连接和I/O事件。

事件处理模式

事件处理模式决定了逻辑单元如何与I/O处理单元交互以及数据的收发在哪里执行。常见的事件处理模式包括:

Reactor模式:在这种模式下,I/O处理单元(也称为Reactor)负责监听和分发事件。当事件发生时,它会将事件传递给相应的处理函数(这些函数可能在逻辑单元中),由处理函数处理事件并返回结果。

Proactor模式:在这种模式下,I/O操作是由I/O处理单元异步完成的。当客户端数据到达时,I/O处理单元会读取数据并直接将其放入接收缓冲区,然后通知逻辑单元进行处理。同样,当逻辑单元准备好发送数据时,它会将数据放入发送缓冲区,由I/O处理单元负责异步发送。

在实际应用中,服务器可能会根据具体需求和性能要求选择适合的事件处理模式。高并发场景下,通常会使用多线程或异步I/O等技术来提高服务器的处理能力。


介绍一下基于epoll的边缘触发ET模式

基于epoll的边缘触发(ET)模式是一种高效的网络事件处理机制。在ET模式下,epoll会监视文件描述符的状态变化,当描述符从未就绪变为就绪时,内核会通过epoll通知应用程序。与水平触发(LT)模式不同,ET模式假设应用程序已经知道文件描述符已经就绪,并且不会为那个文件描述符发送更多的就绪通知,直到应用程序执行了某些操作导致文件描述符不再为就绪状态。

具体来说,当电平出现变化时(例如,从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或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ET模式会触发事件。在执行epoll_wait时,内核检测到数据到达后会立即返回给应用程序。然而,这仅仅返回一次,如果缓冲区中的数据没有读取完,再次执行epoll_wait时不会继续触发,需要等到下一次数据到达时才能触发。这意味着一次数据不会重复发送到应用层,无论是否已读完。

与LT模式相比,ET模式的效率更高,因为它产生的事件数更少,可以减少内核往应用层空间复制数据的次数。此外,ET模式在读不到数据时也不会阻塞,从而增加了程序的灵活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没有大量空闲连接或死连接的情况下,epoll的效率并不一定比select/poll高很多。但在处理大量空闲连接(例如在WAN环境中存在大量的慢速连接)时,epoll的效率会大大高于select/poll。

总结:基于epoll的边缘触发(ET)模式是一种高效的网络事件处理机制,适用于处理大量空闲连接或需要高灵活性的场景。


介绍一下EPOLLONESHOT

EPOLLONESHOTepoll 机制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决定了事件触发的行为。具体来说,当一个文件描述符(通常是套接字)注册到 epoll 实例并关联了 EPOLLONESHOT 标志时,该事件只会被触发一次。即使该事件的条件仍然满足,也不会再次触发,除非再次显式地将该文件描述符添加到 epoll 实例中。

这个标志在需要确保一个事件只被一个线程处理的场景中特别有用。例如,考虑一个套接字上的读事件。当数据到达时,如果多个线程都在等待这个事件,只有一个线程会被唤醒并读取数据。即使数据继续到达,也不会再次触发读事件,直到该文件描述符再次被添加到 epoll 实例中。

使用 EPOLLONESHOT 的一个典型场景是,当线程开始处理某个事件(例如读取套接字上的数据)时,不希望其他线程同时处理同一个事件。这样可以避免竞争条件和其他并发问题。

要使用 EPOLLONESHOT,可以在调用 epoll_ctl 时将其包含在 events 字段中,例如:

struct epoll_event event;
event.data.fd = fd;
event.events = EPOLLIN | EPOLLONESHOT;
epoll_ctl(epollfd, EPOLL_CTL_ADD, fd, &event);

在事件处理完成后,如果需要再次监听该事件,需要重新将该文件描述符添加到 epoll 实例中。这通常是通过再次调用 epoll_ctl 来实现的,但这次使用 EPOLL_CTL_MOD 操作而不是 EPOLL_CTL_ADD

请注意,EPOLLONESHOT 并不适用于所有场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更喜欢使用 epoll 的默认行为(即,当条件满足时,事件会不断触发,直到条件不再满足)。因此,选择使用 EPOLLONESHOT 还是默认行为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上下文。


__EOF__

webserver服务器常见问题
本文作者: yubo-guan 本文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yubo-guan/p/18044365 关于博主: 评论和私信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或者直接私信我。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BY-NC-SA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援博主: 如果您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可以点击文章右下角【推荐】一下。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