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官问什么?Python基础与进阶?介绍Django框架?MySQL数据库索引?

随笔3个月前发布 傑作
81 0 0

Catalog

自我介绍
Python001. Python 支持哪些数据类型?01.数字类型02.序列类型03.映射类型04.集合类型05.其他类型06.特点总结
002. 什么是模块(module),如何导入一个模块?01.导入模块02.`import` 和 `from … import …` 的区别
003.高频发问题004.数据去重005. Python 中的上下文管理器(context manager)及其作用01.上下文管理器的基本概念02.使用上下文管理器的示例03.上下文管理器的作用
006.如何处理文件 I/O 操作?01.基本文件操作02.处理大文件03.文件路径处理04.二进制文件处理05.**总结**
007.列表和元组的区别008.生成器`send`和`__next__`的区别?009.什么是python装饰器?010.双下划线new和双下划线init有什么区别?011.简述python垃圾回收机制01. **主要的垃圾回收机制**02.**如何控制垃圾收集器**03. 示例
012.什么是lambda函数,它有什么作用?01.Python中的Lambda函数02 Lambda函数的作用
013.如何跨模块共享全局变量?01**方法一:通过单独的模块**02**方法二:使用配置文件**03**方法三:使用属性字典**
014. python如何拷贝一个对象?01 浅拷贝 (Shallow Copy)02. 深拷贝 (Deep Copy)03示例
015. *args /**Kwargs,这两个参数是什么意思,应用的场景是什么?01.***args**02. **kwargs03.结合使用
016. python中的迭代器和生成器有什么区别?01.迭代器(Iterator)02.生成器(Generator)03.区别
017.设计一个类来表示一个学生,包括属性如姓名、年龄等,并实现方法来显示学生信息01.详细解释02.使用示例03.扩展功能
018.解释并实现一个 Python 协程的例子01.协程的基本概念02.协程的实现03.更复杂的例子:任务调度04.总结
019.**如何使用 Python 对 JSON 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01.解释JSON02. 示例:自定义对象编码
020. **解释什么是多线程或多进程,并举例说明在 Python 中如何实现。**01.多线程和多进程02. 应用03.选择多线程还是多进程?04.Python 的全局解释器锁(GIL)05.示例:比较多线程和多进程的性能

Django001. Django 的 MVT 模式是什么?01. MVT 各部分的作用02. 控制器的角色03. 实例
002. Django 的 ORM 是什么?01.主要特点02.常用 ORM 方法03.关联关系04.查询集(QuerySet)
003. 如何在 Django 中处理表单?01.创建表单02.验证表单数据03.显示错误信息04.自定义验证05.处理文件上传06.表单与视图集成
004.什么是 Django 的中间件?01.中间件的工作原理02.定义中间件03.配置中间件04.其他(常见用途)
005. Django 的信号(Signals)是什么?01.信号的组成部分02.常用的内置信号03.如何使用信号04.何时使用信号
006.如何实现用户认证和权限管理?01.用户认证02.权限管理03.使用装饰器保护视图04.使用模板标签和过滤器05.自定义认证和权限
007. Django 的缓存机制是怎样的?01.Django 缓存概述02.配置缓存03.缓存 API04.自定义缓存后端05.缓存的版本控制06.缓存的失效策略07.缓存的注意事项
008. django请求的生命周期?009.列举django的内置组件?010.列举django中间件的5个方法?以及django中间件的应用场景?011.简述什么是FBV和CBV?012.django的request对象是在什么时候创建的?013.如何给CBV的程序添加装饰器?01. 使用 `@method_decorator`02. 继承自定义基类03. 创建自己的混入类
014.列举django orm 中所有的方法(QuerySet对象的所有方法)01.查询过滤02.分页03.数据切片04.关联查询05.批量操作06.聚合和注解07.子查询08.条件表达式09.其他10.示例
015.select_related和prefetch_related的区别?01.select_related02.prefetch_related总结
016.filter和exclude的区别?01.filter02.exclude03.区别04.示例
017.列举django orm中三种能写sql语句的方法01. 使用 `raw()`02. 使用 `cursor.execute()`03. 使用 `extra()`04.注意事项
018.values和values_list的区别?01. values02. values_list总结
019. cookie和session的区别:01. Cookie02. Session03.总结
020.如何使用django orm批量创建数据?01. 使用 `bulk_create()`02. 使用 `Manager` 或 `QuerySet` 的 `bulk_create()`03. 使用事务04. 批量更新05. 注意事项
021. django 的Form组件中,如果字段中包含choices参数,请使用两种方式实现数据源实时更新01. 使用JavaScript/AJAX02. 使用Django的WebSocket支持
022. django的Model中的ForeignKey字段中的on_delete参数有什么作用?023. django的模板中自定义filter和simple_tag的区别?01. 过滤器(Filters)02.简单标签(Simple Tags)总结
024. django中csrf的实现机制01. CSRF 的工作原理02.CSRF的实现机制03.配置选项04.CSRF保护的例外
025. 基于django使用ajax发送post请求时,都可以使用哪种方法携带csrf_token?01. 通过HTTP头部02. 作为POST数据的一部分
026. Django本身提供了runserver,为什么不能用来部署?(runserver与uWSGI的区别)01. Django runserver 的特点02.uWSGI 的特点03. 部署Django应用的典型架构示例:使用uWSGI部署Django应用
027. Django如何实现websocket?01. Django Channels总结

MySQL001.什么是索引?它的作用是什么?01.索引的作用02.索引的类型03.索引的实现04.创建索引05.删除索引06.索引的选择和优化
002. 如何优化 MySQL 查询性能?01. 优化数据库设计02. 选择合适的索引03. 查询优化04. 优化 MySQL 配置05. 使用缓存06. 硬件和网络优化07. 应用程序层面的优化08. 监控和诊断
003.什么是事务?在 MySQL 中如何使用事务?01.事务02.示例03.事务的隔离级别
004. MySQL 中的 JOIN 有哪几种类型?01. INNER JOIN02. LEFT JOIN (LEFT OUTER JOIN)03. RIGHT JOIN (RIGHT OUTER JOIN)04. FULL OUTER JOIN05. CROSS JOIN (CARTESIAN PRODUCT)06. NATURAL JOIN07. SELF JOIN总结
005. 如何处理 MySQL 中的死锁?01.应用示例总结
007.什么是视图(View)?它的用途是什么?总结

综合题001. 如何在 Django 中连接 MySQL 数据库?002.如何在 Django 中执行原生 SQL 查询?01. 使用 raw() 方法02. 使用 connection.cursor()03. 使用 `extra()` 方法04. 使用 `RawSQL` 表达式注意事项
003.如何在 Django 中实现分页?01. 准备工作02. 视图中的分页03. 模板中的分页04. 配置和优化05. 测试分页总结
004.如何使用 Python 脚本与 MySQL 数据库交互?01.安装 MySQL 客户端库02.连接 MySQL 数据库03.执行 SQL 查询04.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05.使用上下文管理器06.处理异常总结

拓展:001. 请求代码302错误002.什么是wsgi?01. WSGI 的组成02. WSGI 接口的基本结构03. WSGI 的优点04.总结

自我介绍

问题: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能给你带来什么价值,我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支持,

基本信息: 姓名+毕业学院+所学专业+应聘岗位,一般时常15秒左右投递岗位的原因:可以是你对这个行业、对这个企业的兴趣与热爱或者是自己的 职业规划方向过往经验:&略&


薪资构成问题如:

基本工资具体是多少?

绩效具体是绩效工资还是绩效奖金:

绩效工资是工资的一部分,公司必须要按照考核标准实额发放绩效奖金是属于公司的奖励,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不给发放,另外缴纳社保和公积金,也是按照基本工资的比例缴的

试用期的最长事件是更具劳动合同来算的,如果劳动期限是1~3年的话,试用期最长不超过两个月,三年以上最长也不超过6个月

上班时间问题:弹性一律是上班不弹下半弹,结合绩效,如果996一个月,最后发个底线是都有可能的

入职前要收费的,一律按诈骗处理

底薪是有责的还是无责的

该岗位是否有试岗期,需要试岗多少天,试岗是否有薪资,如未满7天是无薪资的

Python

001. Python 支持哪些数据类型?

Python 支持多种内置的数据类型,这些数据类型可以分为几大类:数字类型、序列类型、映射类型、集合类型和布尔类型。下面是每种数据类型的详细介绍:

01.数字类型

整型 (int)

整型表示整数,如 -1, 0, 1。Python 3 中的整型没有大小限制,取决于可用的内存。

浮点型 (float)

浮点型表示小数,如 0.1, 3.14。浮点数在计算机内部是以二进制形式存储的,可能导致精度损失。

复数 (complex)

复数由实部和虚部组成,如 1 + 2j。实部和虚部都是浮点数。

布尔型 (bool)

布尔型表示逻辑值 TrueFalsebool 实际上是 int 的子类,True 等价于 1False 等价于 0

02.序列类型

字符串 (str)

字符串是由字符组成的序列,如 "hello"。字符串是不可变的,一旦创建就不能修改。支持索引和切片操作。

列表 (list)

列表是由元素组成的有序集合,如 [1, 2, 3]。列表是可变的,可以在列表中添加、删除或修改元素。支持索引和切片操作。

元组 (tuple)

元组也是由元素组成的有序集合,如 (1, 2, 3)。元组是不可变的,一旦创建就不能修改。支持索引和切片操作。

03.映射类型

字典 (dict)

字典是由键值对组成的无序集合,如 {'a': 1, 'b': 2}。键必须是不可变类型,如字符串、数字或元组。字典是可变的,可以添加、删除或修改键值对。支持通过键来访问值。

04.集合类型

集合 (set)

集合是由唯一元素组成的无序集合,如 {1, 2, 3}。集合中的元素是不可重复的。支持集合运算,如并集、交集和差集。

不可变集合 (frozenset)

不可变集合是由唯一元素组成的无序集合,如 frozenset([1, 2, 3])。不可变集合一旦创建就不能修改。主要用于需要不可变集合的情况,如字典的键。

05.其他类型

NoneType (None)

None 表示空值或没有值。常用于表示函数没有返回值或变量未赋值。

06.特点总结

不可变类型:字符串、元组和不可变集合一旦创建就不能修改。不可变类型在多线程或多进程环境下更安全,因为它们不会被无意中修改。可变类型:列表、字典和集合可以在创建后修改。由于它们是可变的,所以在多线程或多进程环境下需要小心处理,以避免竞态条件。数字类型:整型、浮点型和复数用于数学计算。浮点数在处理精确度要求较高的计算时需要注意精度问题。布尔类型:用于逻辑判断和条件表达式。


002. 什么是模块(module),如何导入一个模块?

在Python中,模块(module)是一个包含Python定义和声明的文件。一个模块可以定义函数、类和变量,并且可以包含可执行的代码。模块的主要目的是组织代码,使其更易于管理和重用。模块通常是一个.py扩展名的文件,例如math.py

01.导入模块

在Python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导入一个模块:

使用 import 语句

import math

1

这种方式将整个模块导入到当前的作用域中。要使用模块中的函数或属性,需要加上模块名作为前缀,例如:

result = math.sqrt(16)

1

使用 from ... import ... 语句

from math import sqrt

1

这种方式从模块中导入特定的函数或属性,并可以直接使用这些名字,而无需模块名前缀:

result = sqrt(16)

1

使用 import ... as ... 语句

import math as m

1

这种方式给模块起一个别名,可以简化代码中的引用:

result = m.sqrt(16)

1

使用 from ... import * 语句

from math import *

1

这种方式将模块中的所有公共函数和属性导入到当前作用域中,这样可以直接使用这些名字,而无需任何前缀。但是这种方式不太推荐,因为它可能会导致命名冲突,并且不清晰地表明这些名字是从哪个模块导入的。

02.importfrom ... import ... 的区别

命名空间和作用域

import 语句:将整个模块导入到当前的作用域中,使用模块时需要加上模块名作为前缀。这种方式保持了清晰的命名空间,使得代码更具可读性。from ... import ... 语句:将模块中的特定函数或属性直接导入到当前的作用域中,可以直接使用这些名字。这种方式减少了代码长度,但可能会导致命名冲突。

导入的内容

import 语句:导入整个模块,包括所有函数、类和变量。from ... import ... 语句:只导入模块中的特定部分,可以选择性地导入所需的函数或类。

性能影响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种方式的性能差异不大。不过,如果只使用模块中的几个函数或类,from ... import ... 语句可能会稍微快一些,因为它不需要加载整个模块的内容

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import 语句:通常被认为更具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因为显式地指出了函数或类的来源


003.高频发问题

在Python中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特别是在处理高频访问或高性能要求的场景时,是非常关键的。选择数据类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性能考量:虽然Python中的大多数操作对开发者透明,但底层数据类型的选择仍会影响执行效率。例如,

使用列表(list)进行频繁的插入和删除操作不如使用双向链表(通过collections.deque实现)高效;对于索引访问,列表则比集合(set)和字典(dict)更快

内存使用:不同类型占用的内存不同,例如:

int类型:在Python中根据需要动态分配内存浮点数(float)类型:通常占用更多空间对于大规模数据处理,使用节省内存的数据类型,如NumPy数组,可以显著减少内存使用。

数据的性质

不可变数据:如果数据不需要修改,考虑使用元组(tuple)而非列表,因为元组更节省空间且访问速度略快。键值对存储:字典(dict)是最自然的选择,但如果你需要保持插入顺序,Python 3.7及以上版本的字典已默认有序,或者可以选择collections.OrderedDict集合操作:对于需要快速判断成员关系且不关心顺序的数据,使用集合(set)或其子类frozenset(如果集合需要作为字典的键)。

兼容性和API要求:如果数据要与其他库或API交互,选择兼容性好的类型。例如,

Pandas DataFrame在数据分析领域非常常见,因为它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操作接口和性能优化。

动态性与静态性

Python是动态类型的,但通过类型注解和工具如mypy可以在开发阶段进行类型检查,帮助提前发现类型错误。

在设计API或复杂系统时,合理规划类型使用,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维护性。

可迭代性和生成器

对于处理大量数据流,使用生成器(generator)和迭代器(iterator)可以减少内存占用,因为它们按需产生数据而不是一次性加载所有数据到内存。

并发和线程安全:在多线程环境中,选择线程安全的数据结构(如queue.Queue)对于避免竞态条件至关重要。

总结:选择数据类型时,应综合考虑性能、内存使用、数据的性质、应用场景、兼容性、代码的可维护性及潜在的并发需求。


004.数据去重

1.对于列表(List)

格式转换:使用集合(Set,内置数据结构,在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序的,并且不允许重复)

my_list = [1, 2, 2, 3, 4, 4, 5]
unique_list = list(set(my_list)) # 原有的数据类型不变

12

这种方法会移除所有重复项,但不保证原始顺序

使用OrderedDict.fromkeys()dict.fromkeys()保持顺序去重

如果需要保持元素的顺序,可以这样做: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OrderedDict

my_list = [1, 2, 2, 3, 4, 4, 5]
unique_list = list(OrderedDict.fromkeys(my_list))
print(unique_data)  # 输出: [1, 2, 3, 4, 5]
print(type(unique_data))  # 输出: <class 'list'>

123456

或者,从Python 3.7开始,由于字典保持插入顺序,可以直接使用字典推导式来保持顺序去重:

unique_list = list(dict.fromkeys(my_list))

1

后者比前者更快

使用列表推导式或循环去重

data = [1, 2, 2, 3, 4, 4, 5]
unique_data = []
[unique_data.append(x) for x in data if x not in unique_data]
print(unique_data)  # 输出: [1, 2, 3, 4, 5]
print(type(unique_data))  # 输出: <class 'list'>

12345

列表对于更复杂的对象(比如列表中的列表或字典),可能需要自定义比较逻辑:

my_list=[1, 2, 2, 3, 4, 4, 5]
unique_list = []
for item in my_list:
    if item not in unique_list:
        unique_list.append(item)

12345

使用pandas库去重

import pandas as pd

data = [1, 2, 2, 3, 4, 4, 5]
df = pd.DataFrame(data, columns=['numbers'])
unique_data = df['numbers'].drop_duplicates().tolist()
print(unique_data)  # 输出: [1, 2, 3, 4, 5]  <class 'list'>

123456

使用 numpy

如果你在处理数值数组,可以使用 numpyunique() 方法。

import numpy as np

data = np.array([1, 2, 2, 3, 4, 4, 5])
unique_data = np.unique(data)
print(unique_data)  # 输出: [1 2 3 4 5] <class 'list'>

12345

自定义函数

# 定义一个函数,用于找出序列中的唯一元素
def unique_elements(seq):
    # 创建一个空集合,用于存储已经出现过的元素
    seen = set()
    # 创建一个空列表,用于存储唯一元素
    unique = []
    # 遍历序列中的每个元素
    for item in seq:
        # 如果元素不在集合中
        if item not in seen:
            # 将元素添加到集合中
            seen.add(item)
            # 将元素添加到唯一元素列表中
            unique.append(item)
    # 返回唯一元素列表
    return unique

# 定义一个序列
data = [1, 2, 2, 3, 4, 4, 5]
# 调用函数,输出唯一元素列表
print(unique_elements(data))  # 输出: [1, 2, 3, 4, 5]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2.对于字符串(String)

如果是去除字符串中的重复字符,可以转换为集合再转回字符串,或者使用join与set结合的方式:

s = "abracadabra"
unique_chars = ''.join(set(s))

12

3. 对于DataFrame(pandas库)

如果你使用的是pandas库处理DataFrame,可以使用drop_duplicates()方法:

import pandas as pd

df = pd.DataFrame({'col1': [1, 2, 2, 3], 'col2': ['a', 'b', 'b', 'c']})
df_unique = df.drop_duplicates()

1234

这将基于所有列或指定列去除重复行。

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你的具体需求,包括数据结构、是否需要保持原始顺序、以及是否涉及到复杂对象的比较等。


005. Python 中的上下文管理器(context manager)及其作用

在Python中,上下文管理器(Context Manager)是一种用于管理资源(如文件、网络连接、锁等)的技术,它可以帮助你更安全、更简洁地处理这些资源。上下文管理器的关键特性是在进入和退出一个代码块时执行特定的操作,这通常通过 with 语句来实现。

01.上下文管理器的基本概念

上下文管理器定义了两个特殊的方法:

__enter__() 方法:当进入一个 with 语句的代码块时,__enter__() 方法会被调用。这个方法通常用于设置进入代码块之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如打开文件、获取锁等。__enter__() 方法可以返回一个值,这个值会被赋给 with 语句中的变量(如果有的话)。__exit__() 方法:当退出 with 语句的代码块时,__exit__() 方法会被调用。这个方法通常用于清理工作,如关闭文件、释放锁等。__exit__() 方法接受四个参数:exc_typeexc_valuetracebackself。这些参数分别表示异常类型、异常值、异常追踪信息和上下文管理器对象本身。如果在 with 代码块中没有发生异常,那么 exc_typeexc_valuetraceback 都将是 None

02.使用上下文管理器的示例

1. 使用标准库中的上下文管理器

Python 标准库中提供了很多现成的上下文管理器,例如用于文件操作的 open 函数:

with open('example.txt', 'r') as file:
    content = file.read()
    print(content)

123

在这个例子中,open 函数返回一个文件对象,该对象实现了上下文管理器接口。当进入 with 代码块时,文件被打开;当退出代码块时,文件被自动关闭。

2. 自定义上下文管理器

你也可以自己定义一个上下文管理器。例如,定义一个简单的锁管理器:

class SimpleLock:
    def __init__(self):
        self.locked = False

    def acquire(self):
        self.locked = True

    def release(self):
        self.locked = False

    def __enter__(self):
        self.acquire()
        return self

    def __exit__(self, exc_type, exc_value, traceback):
        self.release()

# 使用自定义的上下文管理器
lock = SimpleLock()
with lock:
    print("Critical section - lock is acquired")
print("Outside critical section - lock is release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在这个例子中,SimpleLock 类实现了 __enter__()__exit__() 方法,因此可以用作上下文管理器。__enter__() 方法获取锁,__exit__() 方法释放锁。

03.上下文管理器的作用

资源管理:自动管理资源的生命周期,确保资源在不再需要时被正确释放。异常处理:即使在 with 代码块中发生了异常,__exit__() 方法也会被调用,从而保证资源的正确清理。代码简洁性:通过使用 with 语句,可以减少手动管理资源的样板代码,使代码更简洁易读。可组合性:多个上下文管理器可以嵌套使用,从而实现复杂的资源管理逻辑。

总结

上下文管理器是Python中一种非常实用的设计模式,它帮助开发者更安全、更优雅地管理各种资源。通过使用 with 语句,你可以确保在进入和退出代码块时执行必要的操作,从而提高代码的质量和可靠性。

006.如何处理文件 I/O 操作?

在Python中,处理文件I/O(输入/输出)操作通常涉及到文件的打开、读取、写入和关闭等基本操作。Python 提供了几种不同的方式来处理文件,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及其应用场景。

01.基本文件操作

1. 打开文件

使用 open() 函数来打开一个文件。open() 函数有两个参数:文件路径和模式。

file = open('example.txt', 'r')  # 'r' 表示只读模式

1

常见的模式有:

'r':读取模式,默认模式。'w':写入模式,会覆盖已有文件内容,如果文件不存在则创建新文件。'a':追加模式,在文件末尾追加内容,如果文件不存在则创建新文件。'b':二进制模式,通常用于读写非文本文件,如图像或视频文件。'+':更新模式,允许读写操作。

2. 读取文件

读取文件内容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逐行读取

with open('example.txt', 'r') as file:
    for line in file:
        print(line.strip())  # strip() 方法移除行尾的换行符

123

一次性读取全部内容

with open('example.txt', 'r') as file:
    content = file.read()
    print(content)

123

按行读取

with open('example.txt', 'r') as file:
    lines = file.readlines()
    print(lines)

123

3. 写入文件

写入文件内容:

with open('output.txt', 'w') as file:
    file.write("Hello, world!
")
    file.writelines(["First line
", "Second line
"])

123

4. 关闭文件

在使用完文件后,应该关闭文件以释放资源。使用 with 语句可以自动管理文件的打开和关闭:

with open('example.txt', 'r') as file:
    # 在这里读取文件内容
    content = file.read()
    print(content)
# 文件在这里自动关闭

12345

如果没有使用 with 语句,可以手动关闭文件:

file = open('example.txt', 'r')
try:
    content = file.read()
    print(content)
finally:
    file.close()

123456

02.处理大文件

对于非常大的文件,逐行读取通常是最好的方法,因为这样可以避免一次性加载整个文件到内存中:

with open('large_file.txt', 'r') as file:
    for line in file:
        process_line(line)

123

03.文件路径处理

在处理文件路径时,可以使用 os.path 模块来处理跨平台的路径问题:

import os

# 获取当前目录
current_dir = os.getcwd()

# 构建文件路径
file_path = os.path.join(current_dir, 'subdir', 'example.txt')

# 检查文件是否存在
if os.path.exists(file_path):
    print(f"{file_path} 存在")
else:
    print(f"{file_path} 不存在")

12345678910111213

04.二进制文件处理

对于二进制文件(如图片、音频等),可以使用二进制模式:

with open('image.jpg', 'rb') as file:
    binary_data = file.read()
    
with open('copy_image.jpg', 'wb') as file:
    file.write(binary_data)

12345

05.总结

使用上下文管理器

使用上下文管理器可以更好地处理文件,确保文件在使用完毕后自动关闭。这不仅可以简化代码,还可以避免忘记关闭文件的问题。

错误处理

在处理文件时,还应该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如文件不存在、权限问题等。可以使用 try-except 语句来捕获和处理这些异常:

try:
    with open('example.txt', 'r') as file:
        content = file.read()
        print(content)
except FileNotFoundError:
    print("文件不存在")
except IOError as e:
    print(f"I/O 错误: {e}")

12345678

Python 提供了丰富的文件处理功能,通过使用 open() 函数和 with 语句,你可以方便地进行文件的读取和写入操作。了解这些基本操作以及如何处理常见的文件路径和异常问题,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管理和操作文件。


007.列表和元组的区别

python将低开销的较大的块分配给元组,因为他们是不可变的,

对于列表则分配小内存块,与列表相比,元组的内存更小

列表(List)和元组(Tuple)都是Python中用来存储有序数据集合的数据结构,但它们之间存在几个关键的区别:

1.可变性

列表:可变(mutable),可以修改其内容(添加append()、删除remove()、修改extend(),insert()元素)

my_list = [1, 2, 3]
my_list.append(4)  # 添加元素
print(my_list)  # 输出: [1, 2, 3, 4]

123

元组:不可变(immutable),一旦创建,就不能修改其内容。

my_tuple = (1, 2, 3)
# my_tuple.append(4)  # 会引发 AttributeError

12

2.语法

列表:使用方括号 [] 定义。

my_list = [1, 2, 3]

1

元组:使用圆括号 () 定义。

my_tuple = (1, 2, 3,) # 需要在元素后面加上逗号

1

3.性能

列表:由于其可变性,列表的操作通常比元组稍慢。元组:由于其不可变性,元组的操作通常更快,适合用于存储不需要更改的数据。

4.使用场景

列表:适合需要频繁修改的场景,如动态数据集合。元组:适合用作固定数据的集合,或者当你需要保证数据不被修改时(例如,作为字典的键)。

5.内存占用

列表:由于其可变性,列表在内存中占用的空间比元组多。元组:由于其不可变性,元组通常在内存中占用更少的空间。

6.方法

列表:提供了许多方法,如 append()remove()pop() 等。元组:提供的方法较少,主要是 count()index()

例子

# 列表示例
my_list = [1, 2, 3]
my_list.append(4)
print(my_list)  # 输出: [1, 2, 3, 4]

# 元组示例
my_tuple = (1, 2, 3)
# my_tuple.append(4)  # 这将引发错误
print(my_tuple)  # 输出: (1, 2, 3)

123456789


008.生成器send__next__的区别?

在Python中,生成器(generator)是一种特殊的迭代器,它允许你在函数执行期间保存函数的状态,并且能够在后续的调用中恢复执行。生成器通常通过使用yield关键字来创建。Python 中的生成器支持两种方法来发送数据到生成器内部:send__next__

1.__next__ 方法

__next__ 是生成器的一个内置方法,当你调用生成器对象上的next()函数时,它会触发。每次调用next()时,生成器从上次停止的地方继续执行(即上一个yield表达式之后),直到遇到下一个yield表达式,此时它将暂停并返回yield表达式的值。如果生成器执行完毕没有更多的yield语句,则会抛出StopIteration异常。

2.send 方法

send 方法也是生成器的一个方法,它与__next__相似,但有一个关键的区别:send允许你向生成器内部发送值。当生成器被暂停在一个yield表达式上时,你可以通过send方法传递一个值给这个yield表达式,这个值将作为yield表达式的返回值。这使得生成器能够实现简单的通信机制,允许外部代码影响生成器的行为。

send的第一个参数必须是传递给yield表达式的值。注意,首次调用生成器时不能使用send方法,而应该使用next方法,因为此时还没有yield表达式来接收值。如果尝试在生成器启动时使用send,则会抛出TypeError

示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了__next__send的区别:

def counter():
    x = 0
    while True:
        x += 1
        value = yield x  # 如果有send调用,value就是send的参数值
        if value == 'stop':  # 如果收到'stop'信号,则停止计数
            break

gen = counter()
next(gen)  # 启动生成器
print(next(gen))  # 输出2
print(gen.send('not stop'))  # 输出3
print(gen.send('stop'))  # 输出4,然后生成器结束
print(next(gen))  # 这里会抛出StopIteration,因为生成器已结束

1234567891011121314

总结来说,__next__用于从生成器获取下一个值,而send不仅能够获取值,还能向生成器发送数据,从而改变生成器的行为。首次调用生成器时应使用next,之后就可以使用send来发送值。


009.什么是python装饰器?

Python 装饰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函数,它允许你在不修改原始函数代码的情况下增强或修改功能。装饰器本质上是一个接受函数作为参数的函数,并且通常返回一个新的函数,这个新函数通常会扩展一些行为或完全替代原有的函数行为。装饰器是 Python 中面向切面编程的一个实现方式,它可以用来插入日志、性能测试、事务处理、缓存等功能。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装饰器示例:

# 定义一个装饰器函数,接收一个函数作为参数
def my_decorator(func):
    # 定义一个内部函数,用于包装传入的函数
    def wrapper():
        # 在调用传入的函数之前打印一句话
        print("Something is happening before the function is called.")
        # 调用传入的函数
        func()
        # 在调用传入的函数之后打印一句话
        print("Something is happening after the function is called.")
    # 返回包装后的函数
    return wrapper

# 使用装饰器装饰say_hello函数
@my_decorator
def say_hello():
    # 打印一句话
    print("Hello!")

# 调用被装饰的函数
say_hello()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在这个例子中,my_decorator 是一个装饰器函数,它接受一个函数 func 作为参数,并定义了一个内部函数 wrapper。当使用 @my_decorator 语法修饰 say_hello 函数时,实际上是将 say_hello 函数作为参数传递给 my_decorator 函数,并将 my_decorator 返回的新函数 wrapper 作为 say_hello 的新定义。因此,当调用 say_hello() 时,实际上是在调用 wrapper(),这样就可以在原有功能前后添加额外的操作。

装饰器可以带参数,这使得装饰器本身也可以被装饰,通常通过返回一个装饰器函数来实现。例如:

def repeat(num_times):
    def decorator_repeat(func):
        def wrapper(*args, **kwargs):
            for _ in range(num_times):
                result = func(*args, **kwargs)
            return result
        return wrapper
    return decorator_repeat

@repeat(num_times=3)
def greet(name):
    print(f"Hello {name}")

greet("Alice")

1234567891011121314

这里 repeat 装饰器接收一个参数 num_times,并返回实际的装饰器函数 decorator_repeat,这个装饰器函数将会使被装饰的函数重复执行指定次数。

装饰器简化了代码的扩展和维护,尤其是在需要为多个函数添加类似的功能时。同时,它们也是 Python 高级编程技巧的一部分。


010.双下划线new和双下划线init有什么区别?

在 Python 中,__new____init__ 是两个特殊的魔术方法(也称为 Dunder 方法),它们在类实例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1.__new__

__new__ 是一个类方法,它负责创建一个新的实例__new__ 是在 __init__ 之前被调用的,它的主要职责是分配内存并返回一个实例对象(必须至少返回一个对象,通常是 self 参数所指向的对象)如果 __new__ 不返回任何东西,那么就不会调用 __init__ 方法。__new__ 的签名如下:

def __new__(cls, *args, **kwargs):

1

cls 是当前准备创建实例所在的类。*args**kwargs 是传递给构造函数的参数。

2.__init__

__init__ 是一个实例方法,它负责初始化已经创建好的实例__init__ 方法在 __new__ 方法返回一个实例后立即被调用,它的主要职责是完成实例的初始化工作,如设置实例变量的初始值。__init__ 的签名如下:

def __init__(self, *args, **kwargs):

1

self__new__ 创建并返回的实例对象。

3.示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了 __new____init__ 的使用:

class MyClass:
    def __new__(cls, *args, **kwargs):
        print("MyClass.__new__ is called")
        instance = super(MyClass, cls).__new__(cls)
        return instance
    
    def __init__(self, name):
        print("MyClass.__init__ is called")
        self.name = name

# 创建实例
obj = MyClass("Test Object")

# 输出:
# MyClass.__new__ is called
# MyClass.__init__ is calle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在这个例子中,__new__ 方法首先被调用,然后 __init__ 方法被调用。__new__ 主要用于创建并返回实例对象,而 __init__ 用于初始化这个实例对象。

4.为什么需要 __new__

在某些情况下,你可能需要控制对象的创建过程,例如:

自定义对象的创建:如果需要根据条件决定是否创建对象,或者创建不同类型的对象。单例模式:实现单例模式,确保整个应用程序中只有一个实例。内存优化:在创建对象时进行内存优化,例如使用更紧凑的数据结构。

5.使用场景

单例模式:确保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元类(Meta Class):在元类中,__new__ 方法用于创建类,而不是实例。延迟初始化:在创建对象时推迟某些资源的加载或计算。

总之,__new____init__ 在对象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发挥作用。__new__ 负责创建实例,而 __init__ 负责初始化实例。如果你只需要简单地初始化对象,通常只需要重写 __init__ 方法;如果你需要控制对象的创建过程,就需要重写 __new__ 方法。

011.简述python垃圾回收机制

Python 的垃圾回收机制是为了自动管理内存,确保不再使用的对象能够及时释放内存空间。Python 使用了几种不同的垃圾回收策略,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应用场景和内存管理需求。发者可以更好地控制内存管理行为

01. 主要的垃圾回收机制

引用计数

Python 最常用的内存管理机制是引用计数。

每个对象都有一个引用计数,每当有一个引用指向该对象时,其引用计数增加 1;当引用失效时,引用计数减少 1。当一个对象的引用计数变为 0 时,Python 解释器会立即释放该对象占用的内存。引用计数机制非常高效,因为它可以在运行时即时释放不再使用的对象。然而,这种机制的一个缺点是无法自动处理循环引用的情况。当一组对象相互引用形成一个闭环时,即使没有任何外部引用指向这些对象,它们的引用计数也不会变成 0,导致内存泄漏。

循环检测(垃圾收集器)

为了处理循环引用的问题,Python 还实现了一个周期性的垃圾收集器(Garbage Collector,GC)。

这个垃圾收集器定期运行,能够检测并解除循环引用,从而避免内存泄漏。垃圾收集器的主要算法是通过跟踪引用图中的循环来识别那些没有外部引用的对象,并将它们标记为可回收。一旦标记完成,垃圾收集器就会释放这些对象的内存。

你可以手动触发垃圾收集器,或者让 Python 自动运行垃圾收集器。Python 提供了 gc 模块来控制垃圾收集器的行为:

import gc

# 手动运行垃圾收集器
gc.collect()

# 设置垃圾收集器的阈值
gc.set_threshold(700, 10, 10)

1234567

分代假说(Generational Hypothesis)

Python 的垃圾收集器还实现了分代假说,这是一种假设年轻对象比老对象更容易死亡的思想。这意味着最近创建的对象更有可能很快不再使用,因此可以更频繁地对这些对象进行垃圾收集。Python 的垃圾收集器通过不同的代来管理对象,通常有三个代:0、1 和 2。新创建的对象放在第 0 代,随着对象存活的时间增加,它们会被提升到更高的代。

02.如何控制垃圾收集器

Python 的 gc 模块提供了对垃圾收集器的控制接口:

gc.isenabled():检查垃圾收集器是否启用。gc.enable():启用垃圾收集器。gc.disable():禁用垃圾收集器。gc.collect():强制运行垃圾收集器。gc.get_threshold():获取当前的垃圾收集阈值。gc.set_threshold():设置垃圾收集阈值。

03. 示例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了如何手动触发垃圾收集器:

import gc

class A:
    def __del__(self):
        print("A object is being destroyed")

a1 = A()
a2 = A()

# 引用循环
a1.other = a2
a2.other = a1

# 删除引用
del a1, a2

# 强制运行垃圾收集器
gc.collect()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在这个例子中,A 类定义了一个析构函数 __del__,当对象被销毁时会打印一条消息。通过创建两个互相引用的对象 a1a2 形成一个循环引用,然后删除这两个引用。最后,手动调用 gc.collect() 来触发垃圾收集器清理这些对象。


012.什么是lambda函数,它有什么作用?

Lambda函数,也称为匿名函数,是一种在编程语言中定义简单、单行函数的方法。与常规函数不同,lambda函数不需要一个明确的名字,因此它们可以被定义为一个表达式或内联代码的一部分。

01.Python中的Lambda函数

在Python中,lambda函数的语法如下:

lambda arguments: expression
# `arguments`是传递给lambda函数的参数列表
# `expression`是在函数体中执行的一个单一表达式

123

例如,一个简单的lambda函数,用于计算两个数的和:

add = lambda x, y: x + y
print(add(5, 3))  # 输出 8

12

02 Lambda函数的作用

简洁性:Lambda函数可以在不定义完整函数的情况下快速编写小功能,使代码更简洁。功能性编程:由于lambda函数是匿名的,它们非常适合用于函数式编程模式,比如作为高阶函数(接受其他函数作为参数的函数)的参数。即时定义:Lambda函数可以在程序运行时定义,并且立即使用,这使得它们非常适合于需要动态行为的情况。减少代码量: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使用lambda函数可以避免定义完整的函数,从而减少代码量。

尽管lambda函数提供了便利性和简洁性,但在实际开发中应该谨慎使用,因为过度使用lambda可能会降低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对于复杂的逻辑,通常建议使用标准的def语句来定义函数。

013.如何跨模块共享全局变量?

在Python中,跨模块共享全局变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01方法一:通过单独的模块

创建一个专门的模块用来存储全局变量。这样可以在多个模块之间共享这些变量。例如,你可以创建一个名为globals.py的文件,其中定义了你想共享的变量。

# globals.py
x = 0
y = "Hello, world!"

123

然后,在其他模块中导入这个文件并使用这些变量:

# module_a.py
import globals

print(globals.x)  # 访问变量x
globals.x = 5     # 修改变量x

# module_b.py
import globals

print(globals.y)  # 访问变量y
globals.y = "Goodbye, world!"  # 修改变量y

1234567891011

02方法二:使用配置文件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像configparser这样的库来从配置文件中读取变量。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处理应用程序的配置设置,但也可以用于全局变量的管理。

# config.ini
[Globals]
x = 0
y = Hello, world!

1234
# config.py
import configparser

config = configparser.ConfigParser()
config.read('config.ini')

x = int(config.get('Globals', 'x'))
y = config.get('Globals', 'y')

12345678

在其他模块中使用:

# module_c.py
from config import x, y

print(x)
print(y)

12345

03方法三:使用属性字典

如果你需要一个更加灵活的方式来管理和访问全局状态,可以考虑使用属性字典或者类似的模式。

# state.py
_state = {}

def set_value(key, value):
    _state[key] = value

def get_value(key, default=None):
    return _state.get(key, default)

12345678

在其他模块中使用:

# module_d.py
from state import set_value, get_value

set_value('x', 10)
print(get_value('x'))  # 输出 10

12345

注意事项

虽然以上方法可以实现跨模块共享全局变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过多地使用全局变量可能会导致代码难以理解和维护。全局变量容易引发副作用,特别是在大型项目中,当多个部分同时修改同一个全局变量时,问题会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在设计系统时应当尽量减少全局变量的使用,转而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或者依赖注入等更为安全和可维护的方式。

014. python如何拷贝一个对象?

在Python中复制或拷贝对象通常有几种方式,这取决于你想要什么样的拷贝。主要有浅拷贝(shallow copy)和深拷贝(deep copy)两种类型。

01 浅拷贝 (Shallow Copy)

浅拷贝会创建一个新的对象,并且把原对象中的每个值都赋给新对象。如果原对象包含引用类型的值(比如列表、字典或其他对象),那么新对象将包含指向相同对象的引用。

使用 copy 模块中的 copy() 函数:

import copy

original = [1, 2, [3, 4]]
shallow_copied = copy.copy(original)

1234

对于简单的数据类型,也可以使用切片操作:

original = [1, 2, 3]
shallow_copied = original[:]

12

对于字典,可以使用 .copy() 方法:

original = {'a': 1, 'b': 2}
shallow_copied = original.copy()

12

02. 深拷贝 (Deep Copy)

深拷贝会创建一个新的对象以及递归地拷贝原对象中的所有子对象。这样,原对象和新对象就没有任何引用上的关联。

使用 copy 模块中的 deepcopy() 函数:

import copy

original = [1, 2, [3, 4]]
deep_copied = copy.deepcopy(original)

1234

深拷贝对于避免修改原始对象时改变其内部状态非常有用,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的可变对象(如列表或字典)时。

03示例

下面是一个示例,展示了浅拷贝和深拷贝的区别:

import copy

original_list = [1, 2, [3, 4]]

# 创建浅拷贝
shallow_copy = copy.copy(original_list)

# 创建深拷贝
deep_copy = copy.deepcopy(original_list)

# 修改原始列表中的子列表
original_list[2].append(5)

# 输出比较
print("Original:", original_list)  # Original: [1, 2, [3, 4, 5]]
print("Shallow Copy:", shallow_copy)  # Shallow Copy: [1, 2, [3, 4, 5]]
print("Deep Copy:", deep_copy)  # Deep Copy: [1, 2, [3, 4]]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015. *args /**Kwargs,这两个参数是什么意思,应用的场景是什么?

在Python中,*args**kwargs 是特殊的语法,允许你在定义函数时接收不定数量的位置参数和关键字参数。这两个参数可以帮助你编写更加灵活的函数,尤其是在你需要处理不确定数量的参数或者需要将参数传递给其他函数时。

01.*args

*args 允许你将不定数量的位置参数打包成一个元组(tuple)。在函数调用时,所有未被命名的参数都将被收集到这个元组中。

应用场景:

当你不知道函数需要接收多少个位置参数时。当你需要将一组参数传递给另一个函数时。

示例

def example_function(*args):
    for arg in args:
        print(arg)

example_function(1, 2, 3, 'hello')  # 输出: 1 2 3 hello

12345

02. **kwargs

**kwargs 允许你将不定数量的关键字参数打包成一个字典(dict)。在函数调用时,所有带有名称的参数(即关键字参数)都将被收集到这个字典中。

应用场景:

当你不知道函数需要接收哪些关键字参数时。当你需要将一组关键字参数传递给另一个函数时。

示例:

def example_function(**kwargs):
    for key, value in kwargs.items():
        print(f"{key}: {value}")

example_function(name='Alice', age=30, city='New York')  # 输出: name: Alice age: 30 city: New York

12345

03.结合使用

有时候你可能希望在一个函数中同时使用 *args**kwargs 来接收任意数量的位置参数和关键字参数。

示例:

def example_function(arg1, arg2, *args, **kwargs):
    print(f"arg1: {arg1}, arg2: {arg2}")
    print("Extra positional arguments:")
    for arg in args:
        print(arg)
    print("Extra keyword arguments:")
    for key, value in kwargs.items():
        print(f"{key}: {value}")

example_function('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 key1='value1', key2='value2')
# 输出:
# arg1: first, arg2: second
# Extra positional arguments:
# third
# fourth
# Extra keyword arguments:
# key1: value1
# key2: value2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在函数调用中的应用,除了在函数定义中使用 *args**kwargs,你还可以在函数调用时使用它们来展开参数。

示例:

def sum(a, b, c):
    return a + b + c

args = (1, 2, 3)
kwargs = {'a': 1, 'b': 2, 'c': 3}

print(sum(*args))  # 输出: 6
print(sum(**kwargs))  # 输出: 6

12345678

016. python中的迭代器和生成器有什么区别?

在Python中,迭代器(Iterator)和生成器(Generator)都是用来实现迭代功能的对象,但它们之间有一些重要的区别。

01.迭代器(Iterator)

迭代器是一个实现了迭代协议的对象,这个协议包括了两个方法:__iter__()__next__()。其中,__iter__() 方法返回迭代器自身,而 __next__() 方法则返回容器中的下一个元素。当没有更多的元素可返回时,它会抛出一个 StopIteration 异常来表示迭代完成。迭代器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它能够记住上一次迭代的位置,所以当你对一个迭代器对象进行迭代时,它不会从头开始,而是继续从上次停止的地方开始。

迭代器的主要优点是惰性求值(laziness),即只在需要的时候才计算下一个元素,而不是一次性计算出所有的元素并存储起来。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内存空间,并且可以用来处理无限大的数据流。创建迭代器示例:

class Counter:
    def __init__(self, low, high):
        self.current = low
        self.high = high

    def __iter__(self):
        return self

    def __next__(self):
        if self.current < self.high:
            num = self.current
            self.current += 1
            return num
        raise StopIteration

for i in Counter(1, 5):  # 创建迭代器并遍历
    print(i)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02.生成器(Generator)

生成器是一种特殊的迭代器,它通过使用 yield 语句来简化了迭代器的创建过程。生成器函数看起来像普通的函数,但是它使用 yield 返回结果,而不是 return。当生成器函数被调用时,它并不执行函数体中的代码,而是返回一个生成器对象。当生成器对象的 __next__() 方法被调用时,函数体内的代码才会被执行,直到遇到 yield 表达式,此时函数会暂停并返回 yield 后面的值。当再次调用 __next__() 时,函数会从上次暂停的地方继续执行,直到遇到下一个 yield 或者抛出 StopIteration 异常。

生成器同样支持惰性求值,并且可以更简洁地实现复杂的迭代逻辑。创建生成器示例:

def counter(low, high):
    while low < high:
        yield low
        low += 1

for i in counter(1, 5):  # 创建生成器并遍历
    print(i)

1234567

03.区别

语法:迭代器通常需要显式地定义类,并实现 __iter__()__next__() 方法;而生成器是通过简单的函数定义加上 yield 关键字来实现。使用:迭代器对象可以手动创建,也可以通过集合类型如列表、字典等获取;生成器对象则是由生成器函数返回。实现成本:生成器提供了比迭代器更简单的实现方式,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复杂状态维护的情况。状态管理:生成器内部的状态自动保存在 yield 之间,而迭代器需要手动管理状态。附加功能:生成器除了可以产生值外,还可以接收外部传入的值(通过 send() 方法)以及抛出异常(通过 throw() 方法)。

总的来说,生成器是迭代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提供了更简洁的语法和更好的性能表现。然而,迭代器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特别是在需要完全控制迭代行为的情况下


017.设计一个类来表示一个学生,包括属性如姓名、年龄等,并实现方法来显示学生信息

要设计一个表示学生的类,我们需要定义类的基本属性和方法。这个类可以包括学生的姓名、年龄、学号等基本信息,并且可以实现一个方法来显示这些信息。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实现示例: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tudent_id):
        """
        初始化学生对象。

        :param name: 学生的姓名
        :param age: 学生的年龄
        :param student_id: 学生的学号
        """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elf.student_id = student_id

    def display_info(self):
        """
        显示学生信息。
        """
        print(f"学生姓名: {self.name}")
        print(f"学生年龄: {self.age}")
        print(f"学号: {self.student_id}")

# 创建一个学生对象并显示信息
student1 = Student("张三", 20, "20210001")
student1.display_info()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01.详细解释

类定义

Student 类定义了一个学生的基本信息。

初始化方法 (__init__)

__init__ 方法是一个构造函数,用于初始化学生对象的属性。self 参数是类实例的引用,nameagestudent_id 是传递给构造函数的参数,用于初始化学生对象的属性。

属性

name: 学生的姓名。age: 学生的年龄。student_id: 学生的学号。

方法 (display_info)

display_info 方法用于显示学生的详细信息。使用 print 函数打印学生的姓名、年龄和学号。

02.使用示例

创建一个 Student 对象,并调用 display_info 方法来显示学生信息:

# 创建一个学生对象
student1 = Student("李四", 22, "20210002")

# 显示学生信息
student1.display_info()

12345

03.扩展功能

如果需要进一步扩展这个类的功能,可以考虑添加更多的属性和方法,例如:

添加学生的专业信息。添加学生的成绩信息。添加学生的信息修改方法。添加学生信息的保存和读取方法(例如,保存到文件或数据库)。

例如,扩展后的 Student 类可以包含如下属性和方法: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tudent_id, major=None, grades=Non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elf.student_id = student_id
        self.major = major
        self.grades = grades or {}

    def display_info(self):
        print(f"学生姓名: {self.name}")
        print(f"学生年龄: {self.age}")
        print(f"学号: {self.student_id}")
        if self.major:
            print(f"专业: {self.major}")
        if self.grades:
            print("成绩:")
            for course, grade in self.grades.items():
                print(f"  {course}: {grade}")

    def add_grade(self, course, grade):
        self.grades[course] = grade

    def remove_grade(self, course):
        if course in self.grades:
            del self.grades[course]

# 创建一个学生对象并添加成绩
student2 = Student("王五", 21, "20210003", "计算机科学")
student2.add_grade("数学", 90)
student2.add_grade("英语", 85)

# 显示学生信息
student2.display_info()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

018.解释并实现一个 Python 协程的例子

在Python中,协程(coroutine)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可以暂停执行并稍后恢复执行,从而实现非阻塞式的异步编程。协程的概念有点类似于生成器(generator),但协程更加强大,可以实现双向通信。

01.协程的基本概念

定义:协程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它允许在执行过程中暂停,保留当前的状态,并在稍后恢复执行。创建:协程通常使用 async def 关键字定义。调用:协程函数的调用需要使用 await 关键字来等待协程的结果。事件循环:协程需要在一个事件循环(event loop)中运行,Python 中的 asyncio 模块提供了事件循环的实现。

02.协程的实现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计数器协程示例:

假设我们要实现一个简单的计数器协程,它每秒打印一个数字,直到达到指定的最大值。

import asyncio

async def counter(max_count):
    """
    一个简单的计数器协程。
    """
    for i in range(1, max_count + 1):
        print(i)
        await asyncio.sleep(1)  # 模拟异步操作

# 定义一个异步主函数来运行协程
async def main():
    await counter(5)  # 调用计数器协程

# 运行事件循环
asyncio.run(main())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解释

定义协程

counter 函数使用 async def 关键字定义,表示这是一个协程函数。在协程中,使用 await asyncio.sleep(1) 来模拟异步操作。这里的 await 关键字表示暂停当前协程,让出控制权给事件循环,直到 sleep 操作完成。

调用协程

main 函数也是一个异步函数,它调用了 counter 协程。asyncio.run(main()) 启动事件循环并运行 main 函数。

03.更复杂的例子:任务调度

假设我们需要同时运行多个计数器任务,并在每个任务完成后打印完成信息。

import asyncio

async def counter(name, max_count):
    """
    一个带有名称的计数器协程。
    """
    for i in range(1, max_count + 1):
        print(f"{name}: {i}")
        await asyncio.sleep(1)  # 模拟异步操作
    print(f"{name} 完成")

# 定义一个异步主函数来运行多个协程
async def main():
    tasks = [
        asyncio.create_task(counter("Counter A", 5)),
        asyncio.create_task(counter("Counter B", 3)),
    ]
    await asyncio.gather(*tasks)

# 运行事件循环
asyncio.run(main())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解释

创建任务

asyncio.create_task 创建并立即启动一个协程任务。tasks 列表包含了多个计数器任务。

等待所有任务完成

asyncio.gather 函数用于等待多个任务完成。*tasks 将任务列表展开为多个参数传递给 gather 函数。

04.总结

通过上述示例,我们可以看到如何使用 asyncawait 关键字来定义和使用协程。协程非常适合处理异步操作,如网络请求、文件读写等耗时操作,可以极大地提高程序的响应性和效率。

在实际开发中,协程通常与 asyncio 库一起使用,以实现更复杂的异步编程模式。如果你需要处理更复杂的异步任务,可以深入学习 asyncio 库提供的高级功能。

019.如何使用 Python 对 JSON 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

在Python中,对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数据进行编码和解码是非常常见的需求,尤其是在处理Web API或者存储配置文件时。Python标准库中的json模块提供了所需的功能来轻松地将Python对象转换为JSON字符串(编码),以及将JSON字符串转换回Python对象(解码)。

01.解释JSON

1.编码 JSON 数据

编码指的是将Python的数据结构转换为JSON字符串。这通常发生在你需要将数据发送到Web服务或者保存到文件中时。

import json

# Python 字典
data = {
    "name": "Alice",
    "age": 30,
    "is_student": False,
    "grades": [85, 90, 78],
    "address": {
        "street": "123 Main St",
        "city": "Anytown"
    }
}

# 将 Python 字典编码为 JSON 字符串
json_string = json.dumps(data, indent=4)
print(json_string)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2.解码 JSON 数据

解码是指将JSON格式的字符串转换回Python的数据结构。这通常发生在从Web服务接收数据或从文件中读取数据时。

# 假设我们有一个 JSON 字符串
json_string = '''
{
    "name": "Alice",
    "age": 30,
    "is_student": false,
    "grades": [85, 90, 78],
    "address": {
        "street": "123 Main St",
        "city": "Anytown"
    }
}
'''

# 将 JSON 字符串解码为 Python 字典
data = json.loads(json_string)
print(data)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3.处理文件中的 JSON 数据

当涉及到文件时,你可以使用json.dump()json.load()方法直接处理文件对象。

4.写入 JSON 文件

with open('data.json', 'w') as f:
    json.dump(data, f, indent=4)

12

5.读取 JSON 文件

with open('data.json', 'r') as f:
    data = json.load(f)
    print(data)

123

注意事项

当你编码Python对象为JSON时,只能编码那些JSON能表示的对象类型,比如字典、列表、字符串、数字、布尔值和None。如果你的Python对象包含复杂的数据类型(如自定义类的实例),则需要提供一个default函数来处理这些类型的对象。反之,在解码时,JSON字符串必须遵循JSON格式规则,否则会抛出异常。

02. 示例:自定义对象编码

如果需要编码自定义对象,可以通过实现default函数来完成: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 实例化一个 Person 对象
person = Person("Bob", 25)

# 自定义默认函数来编码 Person 对象
def default(obj):
    if isinstance(obj, Person):
        return {'name': obj.name, 'age': obj.age, '__Person__': True}
    raise TypeError(f'Object of type {obj.__class__.__name__} is not JSON serializable')

# 使用自定义函数进行编码
json_string = json.dumps(person, default=default)
print(json_string)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将一个自定义类的实例编码为JSON字符串。注意,我们添加了一个标志__Person__来标识这个对象来自我们定义的Person类。在解码时,你需要自己编写逻辑来识别这些特殊标记,并将它们转换回相应的Python对象。


020. 解释什么是多线程或多进程,并举例说明在 Python 中如何实现。

01.多线程和多进程

在计算机科学中,多线程(Multithreading)和多进程(Multiprocessing)是两种不同的并行处理技术,它们都有助于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和响应速度。

多线程:多线程指的是在一个进程中同时运行多个线程(thread),每个线程都是一个轻量级的进程,它们共享相同的内存空间和资源。线程之间可以很容易地交换数据,但由于它们共享相同的内存空间,因此需要小心处理线程间的同步问题,以避免数据竞争和死锁等问题。多进程:多进程则是指在一个程序中同时运行多个独立的进程(process),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独立内存空间。进程之间的通信通常需要通过进程间通信(IPC)机制,如管道(pipe)、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等。多进程通常比多线程更安全,因为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内存空间,但通信成本更高。

02. 应用

1. 多线程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threading模块来实现多线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多线程示例: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time

def worker(num):
    """线程执行的任务"""
    print(f"Thread {num}: starting")
    time.sleep(2)
    print(f"Thread {num}: finishing")

# 创建线程
threads = []
for i in range(5):
    t = threading.Thread(target=worker, args=(i,))
    threads.append(t)
    t.start()

# 等待所有线程完成
for t in threads:
    t.join()

print("All threads have finishe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2. 多进程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multiprocessing模块来实现多进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多进程示例:

import multiprocessing
import time

def worker(num):
    """进程执行的任务"""
    print(f"Process {num}: starting")
    time.sleep(2)
    print(f"Process {num}: finishing")

# 创建进程
processes = []
for i in range(5):
    p = multiprocessing.Process(target=worker, args=(i,))
    processes.append(p)
    p.start()

# 等待所有进程完成
for p in processes:
    p.join()

print("All processes have finishe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03.选择多线程还是多进程?

选择多线程还是多进程取决于你的具体需求:

多线程适用于

CPU密集型任务较少,主要是IO密集型任务(如网络请求、磁盘读写等)。线程间的通信较为频繁。代码简单,易于实现。

多进程适用于

CPU密集型任务较多。需要避免全局解释器锁(GIL)的影响。进程间的通信较少。

04.Python 的全局解释器锁(GIL)

值得注意的是,Python 的 CPython 解释器(最常用的Python解释器)有一个全局解释器锁(Global Interpreter Lock, GIL),它确保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在执行Python字节码。这意味着即使你在一个多核处理器上运行多线程程序,GIL 也会限制多线程程序的实际并行性。因此,在CPU密集型任务中,多进程通常比多线程更高效。

05.示例:比较多线程和多进程的性能

为了进一步说明多线程和多进程的性能差异,下面给出一个简单的性能测试示例: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multiprocessing
import time

def cpu_bound_function(n):
    while n > 0:
        n -= 1

def measure_time(func, *args, **kwargs):
    start_time = time.time()
    func(*args, **kwargs)
    end_time = time.time()
    return end_time - start_time

# 多线程
def run_threads():
    threads = []
    for _ in range(5):
        thread = threading.Thread(target=cpu_bound_function, args=(100000000,))
        threads.append(thread)
        thread.start()

    for thread in threads:
        thread.join()

# 多进程
def run_processes():
    processes = []
    for _ in range(5):
        process = multiprocessing.Process(target=cpu_bound_function, args=(100000000,))
        processes.append(process)
        process.start()

    for process in processes:
        process.join()

# 测试多线程
thread_time = measure_time(run_threads)
print(f"Time taken by threads: {thread_time:.2f} seconds")

# 测试多进程
process_time = measure_time(run_processes)
print(f"Time taken by processes: {process_time:.2f} seconds")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

在这个示例中,cpu_bound_function 是一个纯粹的CPU密集型任务。你会注意到,使用多进程时的执行时间通常会比多线程短,这是因为多线程受到GIL的限制,而多进程则没有这个限制。



Django

001. Django 的 MVT 模式是什么?

Django 是一个用 Python 编写的高级 Web 框架,它鼓励快速开发和干净、实用的设计。Django 遵循一种称为 MVT(Model-View-Template)的设计模式,而不是常见的 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式,这是因为它将“控制器”的功能分散到了框架的其他部分。

01. MVT 各部分的作用

Model(模型)

Model 层负责与数据库交互,定义了数据结构和业务逻辑。在 Django 中,模型通常是使用 Python 类来表示数据库表,这些类继承自 django.db.models.Model。模型类中包含字段定义以及任何自定义的行为或方法。

View(视图)

View 负责从模型获取数据,并将其传递给模板,同时还负责接收用户请求,并作出相应的处理。视图函数(或类)在 Django 中通常位于项目的应用目录下的 views.py 文件中。视图可以处理逻辑、调用模型获取数据或者执行一些计算,然后将数据传递给模板。

Template(模板)

Template 是用来生成 HTML 页面的文件,它可以包含静态文本、变量占位符以及控制结构。模板文件通常位于应用目录下的 templates 目录中。模板系统允许开发者创建可重用的 HTML 片段,并且能够动态填充数据。

02. 控制器的角色

在传统的 MVC 架构中,“控制器”负责接收用户的输入并调用模型和视图完成用户请求。但在 Django 中,这部分职责是由框架本身和视图共同承担的:

框架本身:Django 提供了一个 URL 分发器(URL dispatcher),它根据配置的 URL 模式将请求路由到适当的视图函数或类。视图:视图函数或类处理请求,可能调用模型层来获取或修改数据,然后将数据传给模板来生成最终的响应。

03. 实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 MVT 模式,这里有一个简单的 Django 应用实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博客应用,它有一个 Post 模型用于存储文章信息,一个视图用于展示最新的文章列表,以及一个模板来呈现这些信息。

模型 (models.py):

from django.db import models

class Post(models.Model):
    titl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200)
    content = models.TextField()
    pub_date = models.DateTimeField('date published')

    def __str__(self):
        return self.title

123456789

视图 (views.py):

from django.shortcuts import render
from .models import Post

def latest_posts(request):
    latest_posts_list = Post.objects.order_by('-pub_date')[:5]
    context = {'latest_posts_list': latest_posts_list}
    return render(request, 'blog/latest_posts.html', context)

1234567

模板 (templates/blog/latest_posts.html):

<html>
<head><title>Latest Posts</title></head>
<body>
  <h1>Latest Posts</h1>
  <ul>
  {% for post in latest_posts_list %}
    <li>
      <a href="/blog/{{ post.id }}/">{{ post.title }}</a>
    </li>
  {% endfor %}
  </ul>
</body>
</html>

12345678910111213

在这个例子中,Post 模型定义了博客文章的数据结构,latest_posts 视图处理了请求,查询了最新的五个帖子,并将它们传递给模板。模板负责生成最终的 HTML 输出。这种架构使得 Django 能够清晰地分离关注点,并且提供了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002. Django 的 ORM 是什么?

Django 的 ORM(Object-Relational Mapping,对象关系映射)是一种机制,它允许开发者以面向对象的方式操作数据库,而不需要直接编写 SQL 查询语句。通过 ORM,你可以创建 Python 类来表示数据库中的表,这些类被称为模型(Model)。ORM 自动处理了对象和底层数据库表之间的转换,使得对数据库的操作更加简便和安全。

01.主要特点

模型定义:在 Django 中,模型是一个 Python 类,它继承自 django.db.models.Model。每个模型都对应数据库中的一个表。模型的属性代表数据库表的字段,而属性类型则对应于数据库中的列类型。

自动化的管理界面:Django 的 Admin 站点可以根据你的模型自动生成一个后台管理界面,使你能够方便地增删查改数据库记录。

数据库操作:你可以使用 ORM 提供的 API 对数据库进行 CRUD(创建、读取、更新、删除)操作。例如,查询数据库记录、过滤记录、排序等。

数据库无关性:Django 的 ORM 支持多种数据库后端,如 SQLite、MySQL、PostgreSQL 等,这使得更换数据库相对简单,通常只需要更改设置文件中的数据库引擎即可。

02.常用 ORM 方法

ORM 提供了一系列方法来操作模型实例和查询数据库,下面是一些常用的 ORM 方法:

创建对象

Post.objects.create(title="My First Post", content="Hello, world!")

1

查询对象

# 获取所有对象
posts = Post.objects.all()

# 过滤对象
posts = Post.objects.filter(title__startswith='My')

12345

更新对象

post = Post.objects.get(id=1)
post.title = "New Title"
post.save()

123

删除对象

post = Post.objects.get(id=1)
post.delete()

12

03.关联关系

Django 的 ORM 还支持多种关联关系,包括一对一(OneToOneField)、一对多(ForeignKey)和多对多(ManyToManyField)关系,这使得你可以轻松地建立复杂的数据库模式。

1.一对一关系

class Profile(models.Model):
    user = models.OneToOneField(User, on_delete=models.CASCADE)
    bio = models.TextField()

123

2.一对多关系

class Author(models.Model):
    nam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100)

class Book(models.Model):
    author = models.ForeignKey(Author, on_delete=models.CASCADE)
    titl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100)

123456

3.多对多关系

class Tag(models.Model):
    nam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50)

class Article(models.Model):
    titl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100)
    tags = models.ManyToManyField(Tag)

123456

04.查询集(QuerySet)

Django ORM 的 QuerySet 对象代表了一组数据库记录,它是惰性的,即在实际使用之前不会执行任何数据库操作。这意味着你可以链接多个查询方法来构建复杂的查询,直到你真正需要数据时(例如,通过迭代查询集或调用 list()count() 等方法)才会触发数据库查询。

003. 如何在 Django 中处理表单?

在 Django 中处理表单是一个常见的任务,它涉及到从用户那里接收输入数据,并且通常伴随着数据验证和数据保存到数据库的过程。Django 提供了强大的表单处理功能,包括内置的表单类和模板标签,以及自定义表单处理的能力。

01.创建表单

首先,你需要定义一个表单类。Django 表单有两种主要形式:forms.Formforms.ModelForm

1.使用 forms.Form

如果你的表单不是基于某个模型,你可以使用普通的表单类 forms.Form。在这个类中,你定义字段以及对应的验证规则:

from django import forms

class ContactForm(forms.Form):
    subject = forms.CharField(max_length=100)
    message = forms.CharField(widget=forms.Textarea)
    sender = forms.EmailField()
    cc_myself = forms.BooleanField(required=False)

1234567

2.使用 forms.ModelForm

如果你的表单是为了创建或编辑模型实例,那么最好使用 forms.ModelForm。这种类型的表单会根据指定的模型自动生成字段:

from django import forms
from .models import Order

class OrderForm(forms.ModelForm):
    class Meta:
        model = Order
        fields = ['first_name', 'last_name', 'email']

1234567

02.验证表单数据

当用户提交表单时,你需要验证数据是否有效。这是通过调用 is_valid() 方法完成的,该方法会返回一个布尔值,并且会在表单实例上设置一个 cleaned_data 字典,其中包含已验证的数据。

if request.method == 'POST':
    form = ContactForm(request.POST)
    if form.is_valid():
        # 处理已验证的数据
        subject = form.cleaned_data['subject']
        message = form.cleaned_data['message']
        sender = form.cleaned_data['sender']
        cc_myself = form.cleaned_data['cc_myself']
        
        # 保存数据或者发送邮件等操作

12345678910

03.显示错误信息

如果表单数据无效,你可以访问表单的 errors 属性来获取错误信息,并在模板中显示它们:

<form method="post">
    {% csrf_token %}
    {{ form.as_p }}
    {% if form.errors %}
        <ul>
        {% for field in form %}
            {% for error in field.errors %}
                <li>{{ error|escape }}</li>
            {% endfor %}
        {% endfor %}
        </ul>
    {% endif %}
    <input type="submit" value="Submit">
</form>

1234567891011121314

04.自定义验证

有时候,内建的验证规则可能不够用,你可以通过定义自定义验证器或者覆盖 clean_<fieldname>() 方法来添加额外的验证逻辑:

def clean_message(self):
    message = self.cleaned_data['message']
    num_words = len(message.split())
    if num_words < 4:
        raise forms.ValidationError("Not enough words!")
    return message

123456

05.处理文件上传

如果你的表单需要处理文件上传,可以使用 forms.FileField 来定义文件字段,并且在视图中处理上传的文件:

class UploadFileForm(forms.Form):
    title = forms.CharField(max_length=50)
    file = forms.FileField()  # 这里用于接收上传的文件

123

在视图中处理上传的文件:

if form.is_valid():
    handle_uploaded_file(request.FILES['file'])

12

06.表单与视图集成

为了更好地组织代码,你可以将表单处理逻辑封装在一个视图中。Django 有几种不同的视图类型,如函数视图和类视图,后者可以更容易地处理表单逻辑。

使用类视图处理表单的一个例子:

from django.views.generic.edit import FormView

class ContactView(FormView):
    template_name = 'contact.html'
    form_class = ContactForm
    success_url = '/thanks/'

    def form_valid(self, form):
        # This method is called when valid form data has been POSTed.
        # It should return an HttpResponse.
        form.send_email()
        return super().form_valid(form)

123456789101112

以上就是在 Django 中处理表单的基本步骤。通过这些步骤,你可以创建和处理各种类型的表单,无论是简单的联系表单还是复杂的多步向导表单。


004.什么是 Django 的中间件?

Django 的中间件是一种机制,它允许开发者插入自定义的行为到请求/响应处理流程中。中间件可以用来处理整个站点的跨应用问题,比如处理全局异常处理、添加HTTP头部、修改请求或响应对象、处理认证等等。它是在请求到达视图之前和响应离开视图之后执行的钩子。

01.中间件的工作原理

中间件是一个可调用对象(通常是类),它有两个重要的方法:__call__process_request/process_response。当一个请求到达Django时,Django会按照配置中的顺序依次调用每个中间件的process_request方法。如果请求没有被任何中间件直接返回响应,那么请求将传递给视图。视图处理请求并返回响应后,Django会逆序调用每个中间件的process_response方法。

02.定义中间件

中间件可以是一个类,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函数。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中间件类的例子:

class SimpleMiddleware:
    def __init__(self, get_response):
        self.get_response = get_response
        # One-time configuration and initialization.

    def __call__(self, request):
        # Code to be executed for each request before
        # the view (and later middleware) are called.

        response = self.get_response(request)

        # Code to be executed for each request/response after
        # the view is called.

        return response

    def process_view(self, request, view_func, view_args, view_kwargs):
        """
        Called just before Django calls the view.
        """
        # 返回None则继续处理请求,否则返回响应对象
        pass

    def process_exception(self, request, exception):
        """
        Called if an exception is raised.
        """
        # 返回None则继续处理异常,否则返回响应对象
        pass

    def process_template_response(self, request, response):
        """
        Called only if the response is of type TemplateResponse.
        """
        # 可以修改TemplateResponse对象,然后返回它
        return response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

03.配置中间件

要启用中间件,你需要将其类名添加到你的项目的settings.py文件的MIDDLEWARE列表中。这个列表定义了中间件的执行顺序,最先定义的中间件最先被调用。

MIDDLEWARE = [
    ...
    'myapp.middleware.SimpleMiddleware',
    ...
]

12345

04.其他(常见用途)

日志记录:记录请求和响应信息。认证和授权:在请求到达视图前进行用户认证。跨域资源共享 (CORS):自动添加CORS相关的HTTP头。压缩响应:对响应体进行压缩,减少传输量。异常处理:全局处理未捕获的异常。修改响应头:例如添加安全相关的HTTP头。

中间件是Django框架非常灵活的一部分,它允许开发者以非侵入性的方式扩展框架的功能。通过合理地使用中间件,你可以为项目增加许多强大的功能,同时保持代码的清晰和模块化。

005. Django 的信号(Signals)是什么?

Django 的信号(Signals)是一种低耦合的消息通信机制,用于在不同组件之间发送和接收信号。它允许特定的发送者(通常是 Django 的某个组件)在某些动作发生时通知一组监听者或接收者(通常是自定义的应用代码)。这种机制可以让你的应用在不直接依赖于发送者的情况下,注册回调函数来响应某些事件。

01.信号的组成部分

发送者(Sender):触发信号的对象。这通常是 Django 框架内的某些组件,如模型的保存操作。接收者(Receiver):监听信号并作出响应的函数或类。这些通常是开发者编写的自定义函数或类。信号(Signal):信号本身是一个函数,用于在特定事件发生时发送信号。Django 提供了一些内置信号,同时也支持自定义信号。

02.常用的内置信号

Django 提供了一些常用的内置信号,它们主要用于模型实例的生命周期事件:

pre_save:在模型实例保存之前发送。post_save:在模型实例保存之后发送。pre_delete:在模型实例删除之前发送。post_delete:在模型实例删除之后发送。m2m_changed:当多对多关系改变时发送。

03.如何使用信号

1.注册接收者

要使用信号,首先需要定义一个接收者函数,然后将它注册到相应的信号上。接收者函数必须接受至少两个参数:senderinstancesender 参数表示触发信号的模型类,instance 参数表示具体的模型实例。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如何定义一个接收者函数,并将其注册到 post_save 信号上:

from django.db.models.signals import post_save
from django.dispatch import receiver
from .models import MyModel

@receiver(post_save, sender=MyModel)
def my_handler(sender, **kwargs):
    instance = kwargs['instance']
    created = kwargs['created']
    if created:
        # 执行一些操作,比如发送邮件、记录日志等
        print(f"A new instance of {sender} has been created: {instance}")

1234567891011

2.发送自定义信号

除了使用内置信号外,你还可以定义自己的信号。这通常用于那些不在模型实例生命周期内的事件。

定义信号

from django.dispatch import Signal

my_custom_signal = Signal(providing_args=["my_arg"])

123

发送信号

from .signals import my_custom_signal

# 发送信号
my_custom_signal.send(sender=MyModel, my_arg="Hello, world!")

1234

接收自定义信号

@receiver(my_custom_signal)
def my_custom_receiver(sender, **kwargs):
    my_arg = kwargs['my_arg']
    print(f"Received custom signal from {sender} with argument: {my_arg}")

1234

04.何时使用信号

虽然信号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机制来解耦不同的组件,但并不是所有场景都适合使用信号。以下是一些使用信号的好时机:

日志记录:当模型实例被创建或修改时记录日志。触发异步任务:例如,在模型保存后触发一个异步任务来发送电子邮件。通知其他系统:例如,当用户注册成功后通知第三方系统。

然而,也有一些情况应避免使用信号:

性能敏感的操作:信号会增加一定的开销,如果信号处理函数执行时间较长,可能会影响整体性能。复杂的业务逻辑:如果业务逻辑比较复杂,最好放在视图或模型方法中处理,而不是通过信号。


006.如何实现用户认证和权限管理?

在 Django 中实现用户认证和权限管理是开发 Web 应用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Django 内置了一套非常强大且灵活的认证系统,它可以帮助你处理用户注册、登录、注销以及权限检查等功能。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在 Django 中实现用户认证和权限管理。

01.用户认证

1. 用户模型

Django 提供了一个内置的用户模型 User,它定义在 django.contrib.auth.models 中。这个模型包含了用户认证所需的基本字段,如用户名、密码、邮箱地址等。

from django.contrib.auth.models import User

# 创建一个用户
user = User.objects.create_user(username='john', email='john@example.com', password='password123')

1234

2. 认证后端

Django 默认使用 ModelBackend 来处理用户认证。你可以配置多个认证后端来支持不同的认证机制,如 LDAP 认证。

3. 用户会话

Django 使用会话(Session)来跟踪用户的登录状态。当用户成功登录后,会话数据会被保存,以便后续请求能够识别该用户的身份。

4. 登录和注销

Django 提供了 authenticatelogin 函数来处理用户登录,以及 logout 函数来处理用户注销。

from django.contrib.auth import authenticate, login, logout

def user_login(request):
    if request.method == 'POST':
        username = request.POST['username']
        password = request.POST['password']
        user = authenticate(request, username=username, password=password)
        if user is not None:
            login(request, user)
            return redirect('home')
        else:
            # 返回错误信息
            pass
    return render(request, 'login.html')

def user_logout(request):
    logout(request)
    return redirect('login')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02.权限管理

1. 用户权限

Django 的权限系统基于角色和权限的概念。每个用户可以拥有一个或多个角色,每个角色可以拥有一个或多个权限。权限是针对模型对象的操作,如查看(view)、添加(add)、更改(change)和删除(delete)。

from django.contrib.auth.models import Permission

# 获取或创建权限
permission = Permission.objects.get(codename='view_user')
# 给用户分配权限
user.user_permissions.add(permission)

123456

2. 用户组

Django 还支持用户组的概念,可以将具有相同权限的用户归为一组。组可以拥有权限,用户可以加入组来获得这些权限。

from django.contrib.auth.models import Group

# 获取或创建组
group = Group.objects.get_or_create(name='managers')[0]
# 给组分配权限
permission = Permission.objects.get(codename='change_user')
group.permissions.add(permission)
# 将用户添加到组
user.groups.add(group)

123456789

3. 权限检查

在视图中,你可以使用 has_perm 方法来检查用户是否有执行某个操作的权限。

def some_view(request):
    if request.user.has_perm('auth.change_user'):
        # 用户有权限
        pass
    else:
        # 用户没有权限
        pass

1234567

03.使用装饰器保护视图

Django 提供了一些装饰器来保护视图,确保只有经过认证的用户才能访问。

@login_required:确保用户已登录。@permission_required:确保用户具有特定的权限。

from django.contrib.auth.decorators import login_required, permission_required

@login_required
def protected_view(request):
    # 只有登录用户才能访问此视图
    pass

@permission_required('auth.view_user')
def admin_view(request):
    # 只有具有 'auth.view_user' 权限的用户才能访问此视图
    pass

1234567891011

04.使用模板标签和过滤器

在模板中,你可以使用 Django 提供的模板标签来检查用户的权限。

{% if user.is_authenticated %}
    <p>Welcome, {{ user.username }}!</p>
{% else %}
    <p>Please log in.</p>
{% endif %}

{% if perms.auth.view_user %}
    <p>You can view users.</p>
{% endif %}

123456789

05.自定义认证和权限

如果你需要更复杂的认证逻辑或自定义权限,可以创建自定义的认证后端和权限类。

1.自定义认证后端

创建一个 Python 模块,定义一个类继承自 django.contrib.auth.backends.BaseBackend。实现 authenticateget_user 方法。在 settings.py 中添加自定义后端到 AUTHENTICATION_BACKENDS 设置。

from django.contrib.auth.backends import BaseBackend
from django.contrib.auth.models import User

class EmailBackend(BaseBackend):
    def authenticate(self, request, username=None, password=None, **kwargs):
        try:
            user = User.objects.get(email=username)
            if user.check_password(password):
                return user
        except User.DoesNotExist:
            return None

    def get_user(self, user_id):
        try:
            return User.objects.get(pk=user_id)
        except User.DoesNotExist:
            return None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settings.py 中添加:

AUTHENTICATION_BACKENDS = [
    'path.to.your.EmailBackend',
    'django.contrib.auth.backends.ModelBackend',
]

1234

2.自定义权限类

对于更复杂的权限逻辑,可以在视图中实现自定义的权限检查。

def custom_permission_required(view_func):
    def wrapper(request, *args, **kwargs):
        if request.user.has_perm('your_app.your_permission'):
            return view_func(request, *args, **kwargs)
        else:
            raise PermissionDenied
    return wrapper

1234567

007. Django 的缓存机制是怎样的?

Django 的缓存机制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它可以帮助你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缓存可以存储频繁访问的数据,减少数据库查询次数,从而加快响应时间和减轻数据库负载。Django 提供了多种缓存后端的支持,并且提供了一套完整的API来操作缓存。

01.Django 缓存概述

Django 的缓存系统基于一个抽象的缓存接口,允许你使用不同的缓存存储后端。Django 内置了几种常见的缓存后端,包括:

文件系统缓存:将缓存数据存储在文件系统中。数据库缓存:将缓存数据存储在数据库表中。Memcached:一个高性能的分布式内存对象缓存系统。Redis:一个开源的键值存储系统,常用于缓存和消息队列。LocMemCache:本地内存缓存,适用于开发环境。

02.配置缓存

要在 Django 中启用缓存,你需要在 settings.py 文件中配置缓存后端。以下是一个配置 Memcached 的例子:

CACHES = {
    'default': {
        'BACKEND': 'django.core.cache.backends.memcached.PyMemcacheCache',
        'LOCATION': '127.0.0.1:11211',
    }
}

123456

如果你想要配置 Redis 缓存,可以使用以下配置:

CACHES = {
    'default': {
        'BACKEND': 'django_redis.cache.RedisCache',
        'LOCATION': 'redis://127.0.0.1:6379/1',
        'OPTIONS': {
            'CLIENT_CLASS': 'django_redis.client.DefaultClient',
        }
    }
}

123456789

03.缓存 API

Django 提供了丰富的缓存 API,可以让你方便地使用缓存功能。以下是使用缓存的一些基本方法:

1. 缓存数据

from django.core.cache import cache

# 设置缓存数据
cache.set('key', 'value', timeout=300)  # 缓存时间为300秒

# 获取缓存数据
value = cache.get('key')
print(value)

# 删除缓存数据
cache.delete('key')

# 清空所有缓存
cache.clear()

1234567891011121314

2. 缓存片段

如果你想要缓存模板片段,可以使用模板标签 {% cache %}

{% load cache %}

{% cache 500 sidebar %}
    <!-- 这里是模板片段的内容 -->
    <ul>
        {% for item in menu_items %}
            <li>{{ item }}</li>
        {% endfor %}
    </ul>
{% endcache %}

12345678910

3. 缓存视图

Django 提供了装饰器 cache_page 来缓存整个视图的响应。

from django.views.decorators.cache import cache_page

@cache_page(60 * 15)  # 缓存时间为15分钟
def some_view(request):
    # 这里是视图的逻辑
    pass

123456

04.自定义缓存后端

如果你需要使用 Django 不支持的缓存系统,你可以自定义一个缓存后端。自定义缓存后端需要继承自 BaseCache 类,并实现几个基本的方法:

from django.core.cache.backends.base import BaseCache

class CustomCache(BaseCache):
    def __init__(self, params):
        # 初始化缓存后端
        super().__init__(params)

    def add(self, key, value, timeout=DEFAULT_TIMEOUT, version=None):
        # 实现添加缓存的方法
        pass

    def get(self, key, default=None, version=None):
        # 实现获取缓存的方法
        pass

    def set(self, key, value, timeout=DEFAULT_TIMEOUT, version=None):
        # 实现设置缓存的方法
        pass

    def delete(self, key, version=None):
        # 实现删除缓存的方法
        pass

    # 其他方法...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然后在 settings.py 中配置自定义的缓存后端:

CACHES = {
    'default': {
        'BACKEND': 'path.to.your.CustomCache',
        'LOCATION': '...',
    }
}

123456

05.缓存的版本控制

Django 的缓存系统支持版本控制,这可以让你在不影响现有缓存的情况下升级缓存策略。你可以为不同的缓存键设置不同的版本号:

cache.set('my_key:v1', 'value', version=1)
cache.set('my_key:v2', 'value', version=2)

value_v1 = cache.get('my_key:v1', version=1)
value_v2 = cache.get('my_key:v2', version=2)

12345

06.缓存的失效策略

缓存项可以设置过期时间,超过过期时间后缓存项将被自动删除。此外,你还可以手动删除缓存项或清空整个缓存。

07.缓存的注意事项

一致性:确保缓存和数据库的一致性。当数据发生变化时,需要及时更新缓存。性能:合理设置缓存的过期时间,避免长时间占用缓存空间。安全性:不要将敏感数据缓存,以免造成安全隐患。

通过使用 Django 的缓存系统,你可以显著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根据你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缓存后端,并合理配置缓存策略,可以让你的应用程序更加高效和稳定。


008. django请求的生命周期?

Django 请求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阶段。以下是 Django 请求处理的基本流程:

- 1.请求到达服务器:
	- 当用户通过浏览器发送 HTTP 请求时,请求首先到达 Django 应用程序的 WSGI 服务器(例如 Gunicorn、uWSGI )等
- 2.WSGI 处理:
    - WSGI 服务器将请求传递给 Django 的 WSGI 应用,Django 应用会处理这个请求
- 3.URL 路由:
    - Django 使用 URL 路由系统将请求的 URL 与项目中的 URL 模式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的 URL,Django 会找到相应的视图函数或类视	  图
- 4.视图处理-->Django 会调用该视图函数,并将请求对象(`HttpRequest`)作为参数传递给它
    - 处理表单数据
    - 查询数据库
    - 进行业务逻辑处理
    - 返回响应
- 5.中间件处理:
    - 认证和授权
    - 请求/响应修改
    - 日志记录
    - 异常处理
- 6.生成响应:
    - 视图处理完请求后,会返回一个 `HttpResponse` 对象。这个对象包含了响应的内容、状态码和其他 HTTP 头信息
- 7.中间件处理响应:
    - 在响应返回给客户端之前,Django 会再次执行中间件,以便对响应进行进一步处理
- 8.返回响应给客户端:
    - 最后,WSGI 服务器将 `HttpResponse` 对象发送回客户端,完成请求的生命周期
- 9.日志记录和清理:
	- 在请求处理完成后,Django 可能会进行一些清理工作,例如关闭数据库连接,记录请求日志等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009.列举django的内置组件?

Django 提供了许多内置组件,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 Web 应用程序。以下是一些主要的 Django 内置组件:

ORM(对象关系映射):Django 的 ORM 允许开发者使用 Python 类与数据库进行交互,简化了数据库操作;URL 路由:Django 提供了灵活的 URL 路由系统,可以将 URL 映射到视图函数或类视图;视图:视图是处理请求并返回响应的函数或类。Django 支持基于函数的视图和基于类的视图;模板引擎:Django 的模板引擎允许开发者使用 HTML 模板来动态生成内容,支持模板继承和上下文处理;表单处理:Django 提供了强大的表单处理功能,包括表单验证、数据清理和生成 HTML 表单;认证系统:内置的用户认证系统支持用户注册、登录、登出、权限管理和密码管理等功能;管理界面:Django 提供了自动生成的管理界面,允许开发者方便地管理数据库模型;中间件:中间件是处理请求和响应的钩子,Django 提供了多种内置中间件,如安全、会话、CSRF 保护等;缓存框架:Django 提供了多种缓存机制,支持内存缓存、文件缓存和数据库缓存等;国际化与本地化:Django 支持多语言和地区设置,方便创建国际化应用;静态文件处理:Django 提供了处理静态文件(如 CSS、JavaScript 和图像)的功能;信号:Django 的信号框架允许不同部分的应用程序之间进行解耦通信,支持事件驱动编程;文件上传处理:Django 提供了文件上传的支持,包括文件存储和处理;Syndication Framework:提供 RSS 和 Atom feeds 的支持,方便内容的分发;测试框架:Django 内置了测试框架,支持单元测试和功能测试;

这些内置组件使得 Django 成为一个功能丰富且高效的 Web 开发框架,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和维护 Web 应用程序

010.列举django中间件的5个方法?以及django中间件的应用场景?

Django 中间件是一种轻量级的、插拔式的组件,可以处理请求和响应的处理流程。中间件允许开发者在请求到达视图之前或响应离开视图之后执行代码,这使得它非常适合执行跨多个视图的操作。

1.以下是 Django 中间件中常见的五个方法

__init__(self, get_response): 这个方法在中间件实例化时被调用,并接收一个 get_response 函数作为参数,这个函数可以用来获取下一个中间件(或者视图)的响应。

__call__(self, request): 当中间件实例被当作可调用对象时会调用此方法。在这个方法中,你可以处理请求,在调用 get_response(request) 之后,你还可以处理响应。

process_request(self, request): 在视图函数调用之前被调用,可以在这里对请求进行预处理。如果这个方法返回了一个值(通常是 HttpResponse 对象),那么这个响应会被立即返回,并且视图不会被调用。

process_view(self, request, view_func, view_args, view_kwargs): 在视图函数调用之前被调用,可以用来做更详细的视图检查或修改。如果这个方法返回了一个值(通常是 HttpResponse 对象),那么这个响应会被立即返回,并且视图不会被执行。

process_response(self, request, response): 在视图函数返回响应之后被调用,可以用来处理响应。这里可以修改响应的内容、添加 HTTP 头等操作。这个方法必须返回一个响应对象。

2.Django 中间件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

认证与授权:检查用户是否登录或具有访问资源的权限。日志记录:记录请求和响应的信息,例如访问日志或错误日志。跨域资源共享 (CORS):自动添加 CORS 相关的 HTTP 头来支持跨域请求。性能监控:记录请求的执行时间和资源使用情况。数据压缩:对响应数据进行压缩以减少传输时间。缓存响应:缓存响应结果以提高性能。异常处理:全局处理未捕获的异常,发送错误报告或重定向到错误页面。


011.简述什么是FBV和CBV?

在 Django 框架中,FBV 和 CBV 分别代表 Function-Based Views(基于函数的视图)和 Class-Based Views(基于类的视图)。它们都是用于处理来自用户的请求并生成响应的方法。

Function-Based Views (FBV):

基于函数的视图是 Django 中最早的视图实现方式,它们是简单的 Python 函数,接受一个 HttpRequest 对象作为参数,并返回一个 HttpResponse 对象。FBVs 更容易理解,因为它们通常只关注单一职责,即处理特定类型的请求并生成相应的响应。它们适合简单的 CRUD(创建、读取、更新、删除)操作,对于小型项目来说非常直接和易于维护。示例:

from django.http import HttpResponse
from django.shortcuts import render

def my_view(request):
    if request.method == 'POST':
        # 处理 POST 请求
        return HttpResponse("Received a POST request.")
    else:
        # 处理 GET 请求
        return render(request, 'my_template.html', {'key': 'value'})

12345678910

Class-Based Views (CBV):

基于类的视图是在 Django 1.3 版本引入的,提供了一种更加面向对象的方式来编写视图。CBVs 是从 django.views.View 类继承而来的类,通过定义类的方法来处理不同的 HTTP 请求类型(如 GET, POST)。CBVs 提供了更多的结构化和可复用性,通过继承和组合来实现复杂的逻辑。它们适用于需要更复杂业务逻辑或需要复用通用行为的情况。示例:

from django.views import View
from django.http import HttpResponse
from django.shortcuts import render

class MyView(View):
    def get(self, request):
        # 处理 GET 请求
        return render(request, 'my_template.html', {'key': 'value'})

    def post(self, request):
        # 处理 POST 请求
        return HttpResponse("Received a POST request.")

123456789101112

FBV和CBV本质是一样的,基于函数的视图叫做FBV,基于类的视图叫做CBV在python中使用CBV的优点:

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可以使用面向对象的技术,比如Mixin(多继承)可以用不同的函数针对不同的HTTP方法处理,而不是通过很多if判断,提高代码可读性


012.django的request对象是在什么时候创建的?

在Django框架中,HttpRequest 对象是在处理每个传入的HTTP请求时由Django的中间件引擎自动创建的。这个过程发生在用户请求到达服务器之后,但在任何视图函数被执行之前。

当一个HTTP请求到达运行Django应用的服务器时,Django会执行以下步骤:

解析请求:Django首先解析请求的URL,并尝试根据urls.py中的URL配置找到匹配的视图函数。中间件处理:在请求到达具体视图之前,请求会通过中间件栈。中间件可以对请求进行预处理或者修改。创建HttpRequest对象:在请求被路由到具体的视图函数之前,Django会创建一个HttpRequest实例,该实例封装了客户端请求的所有相关信息,如请求方法(GET/POST)、请求头、请求体等。传递给视图:一旦视图函数被确定,Django就会将这个HttpRequest对象作为第一个参数传递给视图函数。如果视图函数还需要其他参数,可以通过捕获URL中的部分路径信息或者其他方式传递。视图处理:视图函数使用HttpRequest对象来获取请求的具体细节,并据此执行相应的逻辑,最终生成一个HttpResponse对象。中间件处理响应:在视图返回HttpResponse对象后,该响应会再次经过中间件栈,在此过程中,中间件可以对响应进行处理或修改。发送响应:最后,处理后的响应被发送回客户端。

因此,HttpRequest对象是在请求被接收并开始处理的过程中创建的,并且它是视图函数的第一个参数。这使得视图能够访问所有与请求相关的信息,并据此生成适当的响应。


013.如何给CBV的程序添加装饰器?

在Django中,类视图(Class-Based Views,CBV)不像函数视图(Function-Based Views,FBV)那样可以直接使用Python装饰器语法来添加装饰器。但是,Django提供了几种方法来实现类似的功能。

01. 使用 @method_decorator

@method_decorator 是一个工具函数,用于将原本设计用于函数视图的装饰器应用到类视图的方法上。例如,如果你想在类视图的一个方法前加上 login_required 装饰器,你可以这样做:

from django.contrib.auth.decorators import login_required
from django.utils.decorators import method_decorator
from django.views import View

class MyView(View):

    @method_decorator(login_required)
    def dispatch(self, *args, **kwargs):
        # 这里是原始的dispatch方法的行为
        return super().dispatch(*args, **kwargs)

12345678910

在这个例子中,login_required 装饰器应用于 dispatch 方法,这意味着除非用户已经登录,否则他们不能访问这个视图的任何方法(如 getpost)。dispatch 方法是类视图的核心,它根据请求类型(GET、POST等)调用适当的方法。

02. 继承自定义基类

如果你有一个装饰器需要应用到类视图的所有方法,那么可以创建一个继承自标准视图类的新基类,并在其中应用装饰器:

from django.contrib.auth.mixins import LoginRequiredMixin
from django.views import View

class MyLoginRequiredView(LoginRequiredMixin, View):
    # 需要登录才能访问的视图
    pass

123456

这里使用了Django提供的 LoginRequiredMixin,它是一个内置的混入类,用来替代 login_required 装饰器。你可以创建类似的混入类来包装任何装饰器的行为。

03. 创建自己的混入类

如果你需要一个更通用的解决方案,可以创建自己的混入类来包装装饰器的行为:

from functools import wraps
from django.utils.decorators import classonlymethod

class MyDecoratorMixin:
    
    @classonlymethod
    def as_view(cls, **initkwargs):
        view = super().as_view(**initkwargs)
        return my_decorator(view)

# 然后你的视图可以这样定义:
class MyView(MyDecoratorMixin, View):
    # 这个视图将会自动应用my_decorator装饰器
    pass

1234567891011121314

在这个例子中,MyDecoratorMixin 类覆盖了 as_view 方法,并在其上调用了 my_decorator 装饰器。当你使用这个混入类时,装饰器会自动应用于视图。


014.列举django orm 中所有的方法(QuerySet对象的所有方法)

Django ORM(Object-Relational Mapping)提供了丰富的查询集(QuerySet)API,使得数据库操作变得更加方便和直观。下面是一些常用的 QuerySet 方法,但请注意,这不是一个详尽无遗的列表,因为Django ORM持续发展并且包含了许多方法。这里主要列出一些常用的方法。常用的 QuerySet 方法如下:

01.查询过滤

filter(**kwargs): 返回满足指定条件的对象集合。exclude(**kwargs): 返回不满足指定条件的对象集合。order_by(): 对查询结果排序。reverse(): 反转查询结果。all(): 获取所有对象。exists(): 判断是否有符合条件的对象存在。存在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get(**kwargs): 获取单个对象,如果没有找到或找到多个则抛出异常。first(), last(): 获取查询结果中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对象。count(): 获取查询结果的数量。last(): 返回最后一条记录values(*field): 返回一个ValueQuerySet——一个特殊的QuerySet,运行后得到的values_list(*field): 它与values()非常相似,它返回的是一个元组序列,values返回的是一个字典序列distinct(): 从返回结果中剔除重复纪录

02.分页

iterator(): 返回一个迭代器来迭代查询结果。chunked(): 以固定大小的块返回迭代器。in_bulk(): 根据主键获取字典形式的结果。

03.数据切片

slice(): 获取查询结果的一个子集。distinct(): 去除重复项。values(), values_list(): 获取特定字段的值。

04.关联查询

select_related(): 加载相关的模型对象,减少数据库查询次数。prefetch_related(): 预加载相关的模型对象,减少数据库查询次数。defer(): 推迟某些字段的加载。only(): 只加载指定字段的数据。

05.批量操作

update(): 批量更新对象。delete(): 批量删除对象。

06.聚合和注解

aggregate(): 对查询结果进行聚合操作。annotate(): 对查询结果进行注解操作。

07.子查询

extra(): 添加原生SQL查询。raw(): 执行原生SQL查询,并返回模型实例。

08.条件表达式

Q(): 构建复杂的查询条件。F(): 表达字段引用或字段上的表达式。When(), Case(): 表达条件表达式。

09.其他

using(): 指定使用哪个数据库连接。none(): 返回一个空的 QuerySet。

10.示例

这里有一些使用上述方法的简单示例:

# 获取所有对象
users = User.objects.all()

# 过滤查询
users = User.objects.filter(is_active=True)

# 排序
users = User.objects.order_by('username')

# 取第一条数据
user = User.objects.first()

# 聚合操作
total_users = User.objects.count()
avg_age = Profile.objects.aggregate(Avg('age'))

# 注解
from django.db.models import Count
users = User.objects.annotate(num_profiles=Count('profile'))

# 批量更新
User.objects.filter(is_active=False).update(is_active=True)

# 删除
User.objects.filter(username='john').delete()

# 关联查询
# 预加载profile,减少查询次数
users = User.objects.select_related('profile')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

这些方法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库操作能力,使得开发者可以方便地进行各种数据库查询和数据操作。当然,Django ORM还有很多其他高级特性,如事务管理、多表继承等,这里没有一一列举。要了解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官方文档或相关教程。


015.select_related和prefetch_related的区别?

select_relatedprefetch_related 都是 Django ORM 中用于优化查询性能的技术,尤其是在处理一对多(ForeignKey)或多对多(ManyToManyField)关系时。这两个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减少数据库查询次数,但它们的工作机制有所不同。

01.select_related

select_related 是一个用于查询集的方法,它在查询具有外键关系的模型时,将关联的外键模型一起在同一个 SQL 查询中加载。这对于一对一(OneToOneField)和一对多(ForeignKey)关系特别有用。

工作原理

当使用 select_related 时,Django 会在查询时使用 JOIN 语句,从而在一个 SQL 查询中获取到主表和相关表的数据。这种方法减少了查询次数,因为它只需要一次数据库查询即可获取所有相关数据。

适用场景

当你有一个对象集合,并且需要访问这些对象关联的外键对象时。

当外键关系是单一的,即每个主表对象只关联一个外键对象时。

示例

假设你有一个博客系统,其中 Post 模型有一个指向 Author 模型的外键。

from django.db import models

class Author(models.Model):
    nam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100)

class Post(models.Model):
    titl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200)
    author = models.ForeignKey(Author, on_delete=models.CASCADE)

12345678

如果你想要获取所有帖子及其作者信息,可以这样写:

posts = Post.objects.select_related('author')
for post in posts:
    print(post.title, post.author.name)

123

02.prefetch_related

prefetch_related 也是用于查询集的方法,但它主要用于多对多关系或多对一关系。与 select_related 不同的是,prefetch_related 不使用 JOIN,而是使用额外的查询来获取相关对象,然后在内存中进行关联。

工作原理

使用 prefetch_related 时,Django 会先查询主表,然后为每个相关表执行单独的查询,并将结果存储在一个缓存中。当访问这些相关对象时,Django 会从缓存中获取数据而不是再次查询数据库。

适用场景

​ 当你有一个对象集合,并且需要访问这些对象的多对多关系或一对多关系时。

​ 当相关对象集合较大,或者相关对象的数量不确定时。

示例

继续上面的例子,如果我们想获取每个帖子的标签信息(假设 Post 模型有一个多对多字段 tags):

class Tag(models.Model):
    nam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50)

class Post(models.Model):
    titl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200)
    tags = models.ManyToManyField(Tag)

123456

你可以这样获取帖子及其标签:

posts = Post.objects.prefetch_related('tags')
for post in posts:
    print(post.title, [tag.name for tag in post.tags.all()])

123

总结

select_related 适用于一对一和一对多关系,它通过 JOIN 语句减少查询次数。prefetch_related 适用于多对多关系或一对多关系,它通过额外的查询来获取相关对象,并在内存中进行关联。

前提:有外键存在时,可以很好的减少数据库请求的次数,提高性能

select_related通过多表join关联查询,一次性获得所有数据,只执行一次SQL查询

prefetch_related分别查询每个表,然后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执行两次查询


016.filter和exclude的区别?

在 Django ORM 中,filter()exclude() 都是用来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的方法,但它们的作用和使用场景略有不同。

01.filter

filter() 方法用于从数据库中获取满足特定条件的对象集合。它返回一个 QuerySet,其中包含了所有符合给定条件的对象。

1.用法

ModelName.objects.filter(condition)

1

这里的 condition 是一个关键字参数列表,表示你要筛选的条件。例如,如果你想从 User 模型中获取所有年龄大于 18 的用户,你可以这样做:

users = User.objects.filter(age__gt=18)

1

2.优点

易于理解和使用。可以轻松地构建复杂的查询条件。可以与其他 QuerySet 方法链式调用。

02.exclude

exclude() 方法与 filter() 类似,但它用于排除那些满足给定条件的对象,返回一个不包含这些对象的 QuerySet。

1.用法

ModelName.objects.exclude(condition)

1

这里的 condition 同样是一个关键字参数列表,表示你要排除的条件。例如,如果你想获取所有年龄不大于 18 的用户,你可以这样做:

users = User.objects.exclude(age__gt=18)

1

2.优点

易于理解和使用。可以构建复杂的排除条件。同样支持链式调用。

03.区别

作用不同

filter() 返回满足条件的对象集合。exclude() 返回不满足条件的对象集合。

查询生成

filter()exclude() 生成的 SQL 查询在结构上有所不同。filter() 生成的查询通常使用 WHERE 子句来指定条件,而 exclude() 生成的查询可能会使用 NOT 或者 NOT EXISTS 子句来排除某些记录。

04.示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 Book 模型,包含 titleyear_published 字段,我们可以使用 filter()exclude() 方法来获取不同条件下的书籍:

# 获取所有在2000年后出版的书籍
books_after_2000 = Book.objects.filter(year_published__gt=2000)

# 获取所有在2000年及以前出版的书籍
books_before_2000 = Book.objects.exclude(year_published__gt=2000)

12345

复杂查询

你也可以将 filter()exclude() 结合使用来构建更复杂的查询条件。例如,获取所有在2000年后出版且标题包含 “Python” 的书籍,同时排除标题中包含 “Cookbook” 的书籍:

books = Book.objects.filter(
    year_published__gt=2000,
    title__icontains='Python'
).exclude(title__icontains='Cookbook')

1234

性能考虑

在大多数情况下,filter()exclude() 的性能差异不大,因为现代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通常能够优化查询。然而,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排除条件导致了全表扫描(特别是在大型表上),exclude() 可能不如 filter() 高效。

总的来说,filter()exclude() 都是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两者取到的值都是QuerySet对象,filter选择满足条件的,exclude:排除满足条件的。在构建查询时,考虑逻辑清晰性和性能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017.列举django orm中三种能写sql语句的方法

在 Django ORM 中,虽然推荐使用 ORM 的方法来操作数据库,因为它提供了类型安全和跨数据库的兼容性,但在某些情况下,你可能需要执行原始的 SQL 语句。以下是三种可以让你在 Django 中执行 SQL 语句的方法:

01. 使用 raw()

raw() 方法允许你执行原始 SQL 查询,并返回一个 RawQuerySet 对象,这个对象类似于普通的 QuerySet,但是它的元素是直接从数据库获取的结果。例如:

from myapp.models import MyModel

# 查询所有的记录
raw_query = MyModel.objects.raw('SELECT * FROM myapp_mymodel')

# 打印查询结果
for obj in raw_query:
    print(obj.some_field)

# 如果你需要传递参数到 SQL 语句中,可以这样:
raw_query_with_params = MyModel.objects.raw(
    'SELECT * FROM myapp_mymodel WHERE some_field = %s', [some_value]
)

12345678910111213

02. 使用 cursor.execute()

通过获取一个游标对象 (cursor) 并使用 execute() 方法,你可以执行任意的 SQL 命令。这通常用于需要执行非查询类型的 SQL 语句(如 INSERT, UPDATE, DELETE)的情况。例如:

from django.db import connection

# 使用上下文管理器确保连接被关闭
with connection.cursor() as cursor:
    # 执行 SQL 语句
    cursor.execute("INSERT INTO myapp_mymodel (some_field) VALUES (%s)", [some_value])
    # 提交事务(如果你使用的是事务数据库)
    connection.commit()

12345678

03. 使用 extra()

extra() 方法允许你在 QuerySet 上添加一些额外的 SQL 片段。这可以用来添加 LIMIT, OFFSET, ORDER BY 等子句,或者添加自定义的 SQL 到查询中。例如:

from myapp.models import MyModel

# 添加额外的 SQL 片段到查询
custom_query = MyModel.objects.extra(
    select={'lower_name': 'lower(name)'},  # 添加一个名为 lower_name 的字段
    where=['age > 30'],  # 添加 WHERE 子句
    tables=['other_table'],  # 指定要连接的其他表
    params=[some_value]  # 传递参数
)

# 查询结果
for obj in custom_query:
    print(obj.lower_name)

12345678910111213

04.注意事项

在使用原始 SQL 之前,请确保你理解了潜在的安全风险,特别是 SQL 注入的风险。始终使用参数化查询而不是在 SQL 语句中直接拼接字符串。使用 ORM 而不是原始 SQL 可以让你更容易地迁移数据库后端,因为 ORM 会处理 SQL 语法的不同之处。raw()execute() 需要你自己管理事务,除非你在事务性的视图或函数中工作。在开发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 extra(),因为这可能会导致难以维护的代码,尤其是在涉及复杂查询的时候。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在需要执行原始 SQL 语句时完成任务,但请尽量优先考虑使用 ORM 提供的功能,因为 ORM 更加安全、易于维护并且更加高效。


018.values和values_list的区别?

在 Django ORM 中,values()values_list() 是两种常用的方法,用于从查询集中获取特定字段的值。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返回的数据格式和使用场景。

01. values

values() 方法用于从查询集中获取特定字段的值,并将每个对象表示为一个字典,其中键是字段名,值是对应的值。用法如下:

queryset.values(field_name1, field_name2, ...)
# 返回值:返回一个 QuerySet,其中每个元素都是一个字典,包含指定字段的值。每个字典对应一个数据库记录

12

例如:假设有一个 User 模型,包含 usernameemail 字段

from myapp.models import User

# 获取所有用户的 username 和 email
users = User.objects.values('username', 'email')

# 打印结果
for user in users:
    print(user['username'], user['email'])

12345678

输出可能如下:

john john@example.com
jane jane@example.com

12

02. values_list

values_list() 方法用于从查询集中获取特定字段的值,并将每个对象表示为一个元组(或列表),其中每个元素对应一个字段的值,用法如下:

queryset.values_list(field_name1, field_name2, ..., flat=True)
# flat=True:如果查询结果只包含一个字段,并且设置了 `flat=True`,那么返回的将是单个值而不是元组
# 返回值:返回一个 QuerySet,其中每个元素都是一个元组(或列表),包含指定字段的值

123

例如:继续使用之前的 User 模型

from myapp.models import User

# 获取所有用户的 username 和 email
users = User.objects.values_list('username', 'email')

# 打印结果
for user in users:
    print(user[0], user[1])

12345678

输出可能如下:

john john@example.com
jane jane@example.com

12

如果只获取一个字段,并且设置了 flat=True

# 获取所有用户的 username
usernames = User.objects.values_list('username', flat=True)

# 打印结果
for username in usernames:
    print(username)

123456

输出可能如下:

john
jane

12

总结

values()

返回一个字典列表,每个字典表示一个对象。适合需要访问字段名的情况。便于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如转换成 JSON 格式等。

values_list()

返回一个元组(或列表)列表,每个元组(或列表)表示一个对象。适合只需要字段值而不关心字段名的情况。当只需要一个字段时,可以设置 flat=True 来简化返回值。

选择使用哪个方法

如果你需要访问字段名称,或者需要将数据序列化为 JSON 等格式,建议使用 values()

如果你只需要字段的值,并且不需要字段名称,可以使用 values_list(),尤其是当只需要一个字段时,可以设置 flat=True 使结果更加简洁。

比较示例:假设我们需要将查询结果转换为 JSON 格式

使用 values()

import json

users = User.objects.values('username', 'email')
json_data = json.dumps(list(users))
print(json_data)

12345

输出可能是:

[
    {"username": "john", "email": "john@example.com"},
    {"username": "jane", "email": "jane@example.com"}
]

1234

使用 values_list()

import json

users = User.objects.values_list('username', 'email')
json_data = json.dumps([list(user) for user in users])
print(json_data)

12345

输出可能是:

[
    ["john", "john@example.com"],
    ["jane", "jane@example.com"]
]

1234

019. cookie和session的区别:

Cookie 和 Session 是 Web 开发中用于跟踪用户状态的两种常见技术。它们各自有独特的用途和特点。下面是 Cookie 和 Session 的主要区别:

01. Cookie

定义

Cookie 是一种存储在客户端浏览器的小型文本文件,用于存储用户的状态信息或其他数据。当用户访问网站时,服务器可以设置 Cookie,并且在后续请求中,浏览器会自动将这些 Cookie 发送给服务器。

特点

存储位置:Cookie 存储在用户的本地浏览器中大小限制:每个域名的 Cookie 总大小有限制(通常约为 4KB)安全性:由于 Cookie 存储在客户端,因此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如 XSS 攻击。可以通过设置 HttpOnly 标志来防止 JavaScript 访问 Cookie,从而增强安全性有效期:Cookie 可以设置过期时间,也可以设置为会话 Cookie(随浏览器关闭而失效)共享:Cookie 可以被多个页面共享,只要这些页面属于同一个域名或子域名使用场景:Cookie 适用于存储少量、不敏感的信息,如用户偏好设置、语言选择

示例

# 设置一个 Cookie
response.set_cookie('username', 'john_doe', max_age=3600)

# 读取一个 Cookie
username = request.COOKIES.get('username')

12345

02. Session

定义

Session 是一种在服务器端存储用户状态信息的方法。当用户访问网站时,服务器会生成一个唯一的会话标识符(通常是 Session ID),并将该标识符存储在客户端的 Cookie 中。服务器端则根据这个标识符来查找并管理用户的会话数据。

特点

存储位置:Session 数据通常存储在服务器端,可以是内存、数据库或文件系统大小限制:理论上没有大小限制,取决于服务器端的存储容量安全性:由于数据存储在服务器端,相对于 Cookie 更安全有效期:Session 可以设置过期时间,通常默认为浏览器会话结束时失效共享:Session 数据由服务器管理和维护,因此只能在同一服务器或集群内共享使用场景:Session 适用于存储敏感信息或大量数据,如用户身份验证状态、购物车内容等

示例

# 设置一个 Session
request.session['username'] = 'john_doe'

# 读取一个 Session
username = request.session.get('username')

12345

03.总结

Cookie

存储在客户端。小型数据。可能存在安全风险。适用于存储少量、不敏感的信息。

Session

存储在服务器端。较大数据量。更安全。适用于存储敏感信息或大量数据。

选择使用 Cookie 还是 Session 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如果你需要存储少量的、不敏感的信息,并且希望这些信息可以在多个页面之间共享,可以使用 Cookie。如果你需要存储大量的、敏感的信息,并且希望这些信息由服务器端管理,以增强安全性,应该使用 Session。

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结合使用 Cookie 和 Session。例如,Session 通常会将一个唯一的标识符(Session ID)存储在 Cookie 中,这样每次请求时,浏览器都会自动发送这个标识符,服务器端可以根据这个标识符来查找并管理用户的会话数据。这种方式结合了两者的优点,既保证了安全性,又实现了便捷的数据共享。


020.如何使用django orm批量创建数据?

在Django中,你可以使用ORM(对象关系映射)来批量创建数据库记录。这通常比逐个实例化和保存模型类的实例要高效得多。下面是一些关于如何批量创建数据的方法。

01. 使用 bulk_create()

bulk_create() 方法允许你一次插入多个对象到数据库中。这个方法非常适合一次性地添加大量记录。

假设你有一个模型 MyModel 如下:

from django.db import models

class MyModel(models.Model):
    nam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100)
    age = models.IntegerField()

12345

你可以像这样批量创建数据:

# 创建一个对象列表
objects = [
    MyModel(name='Alice', age=30),
    MyModel(name='Bob', age=25),
    MyModel(name='Charlie', age=22),
    # 更多的对象...
]

# 使用 bulk_create 批量创建
MyModel.objects.bulk_create(objects)

12345678910

注意:

bulk_create() 不会触发每个对象的 save() 方法,因此 pre_savepost_save 信号不会被发送。如果有任何对象违反唯一性约束,整个操作将失败,并抛出 IntegrityError 异常。为了提高性能,Django 会自动调整 SQL 插入语句中的字段数量以匹配提供的对象列表。

02. 使用 ManagerQuerySetbulk_create()

如果你想要更高级的功能,如条件性的批量插入或更新,可以考虑使用自定义的 Manager 或者在 QuerySet 上实现更复杂的逻辑。

03. 使用事务

如果你需要确保所有对象都被正确创建或不创建任何对象(原子性),那么应该在一个事务中执行 bulk_create()

from django.db import transaction

with transaction.atomic():
    MyModel.objects.bulk_create(objects)

1234

04. 批量更新

如果你需要批量更新现有记录而不是创建新记录,可以使用 update() 方法,它适用于 QuerySets,并且可以非常高效地更新多个记录:

MyModel.objects.filter(age__gt=30).update(age=age + 1)

1

这将把所有年龄大于30的记录增加一岁。

05. 注意事项

当处理大量数据时,请确保你的数据库支持大批量的插入。一些数据库可能有行数限制或性能问题。在生产环境中批量操作前,请先在测试环境中验证性能和行为。考虑到并发控制,如果其他进程也在修改相同的数据,可能需要更复杂的事务管理。

通过以上方法,你可以有效地使用Django ORM批量创建数据。


021. django 的Form组件中,如果字段中包含choices参数,请使用两种方式实现数据源实时更新

在Django中,如果你希望表单中的选择字段(如ChoiceField或者ModelChoiceField)能够根据后端的数据源进行实时更新,你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实现:

01. 使用JavaScript/AJAX

这种方法涉及前后端交互,通过客户端脚本(通常是JavaScript和AJAX)从服务器获取最新的选项,并动态更新HTML元素。步骤如下:

在视图中准备数据:你需要一个视图来返回最新的选择项数据,通常是一个JSON响应。

from django.http import JsonResponse

def get_choices(request):
    choices = YourModel.objects.values_list('field_name', 'display_name')
    return JsonResponse(list(choices), safe=False)

12345

在模板中设置HTML结构:你需要一个选择框元素,用于展示选择项。

<select id="id_my_field" name="my_field">
    <!-- 选项将通过JavaScript动态填充 -->
</select>

123

使用JavaScript请求数据并更新DOM:你可以使用纯JavaScript或jQuery等库来发起请求并更新页面上的选择框。

<script src="https://code.jquery.com/jquery-3.6.0.min.js"></script>
<script>
    $(document).ready(function() {
        function updateChoices() {
            $.ajax({
                url: '/get_choices/',
                type: 'GET',
                success: function(data) {
                    var select = $('#id_my_field');
                    select.empty(); // 清空现有的选项
                    $.each(data, function(index, item) {
                        select.append('<option value="' + item[0] + '">' + item[1] + '</option>');
                    });
                },
                error: function(error) {
                    console.error("Failed to fetch choices:", error);
                }
            });
        }

        // 初始加载时更新选项
        updateChoices();

        // 如果需要,设置定时器定期检查更新
        setInterval(updateChoices, 60000); // 每分钟更新一次
    });
</script>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

02. 使用Django的WebSocket支持

如果你的应用程序使用了WebSocket技术(例如通过channels项目),则可以实现实时更新而不需要轮询服务器。这种方式更适合于需要频繁更新的选择项场景。步骤如下:

配置Channels:确保你的Django项目已经配置了Channels,并且有运行的ASGI服务器。

创建Consumer:编写一个消费者来处理来自客户端的消息,并向客户端发送更新。

from channels.generic.websocket import WebsocketConsumer
import json

class ChoicesConsumer(WebsocketConsumer):
    def connect(self):
        self.accept()

    def disconnect(self, close_code):
        pass

    def receive(self, text_data):
        text_data_json = json.loads(text_data)
        message = text_data_json['message']

        if message == 'get_choices':
            choices = list(YourModel.objects.values_list('field_name', 'display_name'))
            self.send(text_data=json.dumps({
                'choices': choices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前端连接WebSocket:在前端使用WebSocket API来连接到你的服务器,并监听更新。

var ws = new WebSocket('ws://' + window.location.host + '/ws/choices/');

ws.onopen = function() {
    ws.send(JSON.stringify({ 'message': 'get_choices' }));
};

ws.onmessage = function(event) {
    var data = JSON.parse(event.data);
    var selec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d_my_field');
    while (select.firstChild) {
        select.removeChild(select.firstChild);
    }
    data.choices.forEach(function(item) {
        var option = document.createElement('option');
        option.value = item[0];
        option.textContent = item[1];
        select.appendChild(option);
    });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022. django的Model中的ForeignKey字段中的on_delete参数有什么作用?

在Django的模型(Model)中,ForeignKey 字段用来建立一个模型与另一个模型之间的关联关系。当定义一个 ForeignKey 字段时,on_delete 参数是一个必需的选项,它指定了当关联对象(即外键指向的对象)被删除时,Django 应该如何处理该外键。

on_delete 参数可以接受以下几种值,每种值代表了一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CASCADE:级联删除。这是最常见的行为,当你删除一个对象时,所有通过外键引用它的对象也会被删除。例如,如果你删除了一个博客文章,那么这篇文章的所有评论(假设评论模型中有一个指向文章的外键)也会被删除。

from django.db import models

class Article(models.Model):
    titl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200)

class Comment(models.Model):
    article = models.ForeignKey(Article, on_delete=models.CASCADE)
    content = models.TextField()

12345678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删除了一篇文章,那么所有与之相关的评论也将被删除。

PROTECT:保护防止删除。如果存在外键引用,则拒绝删除对象。尝试删除一个被外键依赖的对象时,Django 将抛出一个 ProtectedError

class Comment(models.Model):
    article = models.ForeignKey(Article, on_delete=models.PROTECT)

12

这里,如果试图删除一篇文章,但还有评论引用它,Django 将阻止删除操作。

SET_NULL:将外键设为 NULL。只有在外键字段允许 null=True 的情况下才可使用此选项。

class Comment(models.Model):
    article = models.ForeignKey(Article, on_delete=models.SET_NULL, null=True)

12

删除一篇文章时,所有引用它的评论的 article 字段将被设为 NULL

SET_DEFAULT:将外键设为默认值。只有在字段定义了 default 值的情况下才可使用此选项。

class Comment(models.Model):
    article = models.ForeignKey(Article, on_delete=models.SET_DEFAULT, default=1)

12

删除一篇文章时,所有引用它的评论的 article 字段将被设为其默认值。

SET():设置为指定值。你可以传递一个具体的模型实例 ID 或其他值给 SET() 函数。

class Comment(models.Model):
    article = models.ForeignKey(Article, on_delete=models.SET(1))

12

这里,删除一篇文章时,所有引用它的评论的 article 字段将被设为 1(假定存在这样的文章ID)。

DO_NOTHING:什么也不做。这种情况下,如果外键所指向的对象被删除,Django 不会采取任何行动。这可能会导致完整性错误。

class Comment(models.Model):
    article = models.ForeignKey(Article, on_delete=models.DO_NOTHING)

12

这种情况一般不推荐使用,因为会导致数据完整性问题。


删除关联表中的数据时,当前表与其关联的field的操作,django2.0之后,表与表之间关联的时候,必须要写on_delete参数,否则会报异常

023. django的模板中自定义filter和simple_tag的区别?

在Django中,模板标签(template tags)是扩展模板语言功能的一种方式。它们允许你在模板中执行复杂的逻辑或调用自定义函数。Django提供了两种主要类型的自定义模板标签:过滤器(filters)和简单标签(simple tags)。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两者的区别。

01. 过滤器(Filters)

过滤器主要用于对变量进行转换或格式化,它们接收一个值作为输入,并返回一个新的值。过滤器通常用于改变数据的显示形式,而不改变其实际存储形式。过滤器使用管道符号 | 应用于一个变量之后。

1.定义过滤器

你可以通过继承 TemplateFilter 类来创建自定义过滤器,并注册它以便在模板中使用。

from django import template

register = template.Library()

@register.filter
def add_class(value, arg):
    """给form字段添加class"""
    return value.as_widget(attrs={'class': arg})

12345678

在这个例子中,add_class 过滤器接受两个参数:一个表单字段 value 和一个字符串 arg。它返回一个带有指定 class 属性的 HTML 字符串。

2. 在模板中使用过滤器

{{ form.field_name|add_class:"your_class" }}

1

这里,form.field_name 是一个表单字段,add_class 过滤器将为这个字段添加一个 class 属性。

02.简单标签(Simple Tags)

简单标签可以执行任意复杂的逻辑,包括调用模型方法、查询数据库等,并且可以返回任何类型的数据。简单标签主要用于执行计算或返回复杂的数据结构,而不是直接修改变量。

1.定义简单标签

你可以通过继承 SimpleTag 类来创建自定义简单标签,并注册它以便在模板中使用。

from django import template

register = template.Library()

@register.simple_tag
def get_verbose_field_name(instance, field_name):
    """
    Returns verbose_name for a field.
    """
    return instance._meta.get_field(field_name).verbose_name

12345678910

这个 get_verbose_field_name 标签接收一个模型实例 instance 和字段名 field_name,然后返回该字段的 verbose_name

2.在模板中使用简单标签

{{ get_verbose_field_name object "name" }}

1

这里,get_verbose_field_name 标签被调用,并传入了 object 实例和字段名 "name"

总结

过滤器:专门用于处理变量,通常用于文本格式化或简单的数据转换。它们总是接收一个输入值,并返回一个新的值。简单标签:可以执行更复杂的逻辑,比如数据库查询,可以返回任意类型的数据。它们可以没有输入参数,也可以有多个输入参数。

何时使用过滤器 vs. 简单标签

如果你需要对一个变量进行转换或格式化,使用过滤器。如果你需要执行复杂的逻辑或返回一个复杂的数据结构,使用简单标签。


024. django中csrf的实现机制

在Django中,CSRF(跨站请求伪造,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防护是一种重要的安全措施,用于防止恶意第三方网站利用用户的登录状态来执行不受用户控制的操作。Django 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机制来保护应用程序免受 CSRF 攻击。以下是 CSRF 的实现机制:

01. CSRF 的工作原理

CSRF 攻击通常发生在用户已经登录某个应用的情况下,攻击者通过恶意网站或链接诱导用户点击,从而利用用户的会话信息(如 cookie 中的 session id)来执行某些操作。为了防止这种情况,Django 在每次 POST 请求时都会检查一个名为 csrfmiddlewaretoken 的令牌。

02.CSRF的实现机制

1.生成CSRF令牌

当用户访问一个需要 CSRF 保护的页面时,Django 会在响应中包含一个 CSRF 令牌,并将其存储在客户端的 cookie 中(默认情况下)。同时,这个令牌也会嵌入到表单中,作为一个隐藏字段:

<form method="post">
    {% csrf_token %}
    <!-- 其他表单字段 -->
</form>

1234

这里的 {% csrf_token %} 是一个模板标签,它负责生成包含 CSRF 令牌的 <input> 元素。

2.验证CSRF令牌

当用户提交表单时,Django 会检查请求中的 CSRF 令牌是否有效。这包括几个步骤:

检查请求方法:默认情况下,只对 POST 请求进行 CSRF 保护。可以通过配置来更改这一点。检查请求头:Django 会检查请求的 HTTP_REFERER 头,以确认请求是否来自同一站点。比较令牌:Django 会比较客户端 cookie 中的 CSRF 令牌与表单中的 CSRF 令牌是否一致。

如果这些检查都通过了,Django 认为请求是合法的,否则将引发 CsrfViewMiddlewaredisallowed 方法中的异常,导致请求被拒绝。

03.配置选项

Django 提供了一些配置选项来控制 CSRF 的行为:

CSRF_COOKIE_NAME:设置 CSRF 令牌 cookie 的名称,默认为 'csrftoken'CSRF_HEADER_NAME:设置 HTTP 请求头中 CSRF 令牌的名称,默认为 'HTTP_X_CSRFTOKEN'CSRF_TRUSTED_ORIGINS:设置信任的来源域名,用于验证 Referer 头。CSRF_USE_SESSIONS:如果设置为 True,则 CSRF 令牌会被存储在 session 中而不是 cookie 中。CSRF_COOKIE_HTTPONLY:设置 CSRF cookie 是否只能通过 HTTP 协议访问,增加安全性。

04.CSRF保护的例外

有一些情况是不需要 CSRF 保护的,例如 GET 请求、HEAD 请求以及其他被认为是安全的 HTTP 方法。此外,你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排除特定视图:

@csrf_exempt 装饰器:可以在视图函数上使用 @csrf_exempt 装饰器来标记该视图为不需要 CSRF 保护。CSRF_TRUSTED_ORIGINS 设置:可以设置信任的来源,使得从这些来源的请求被视为安全的。

总结:

Django 的 CSRF 保护机制通过生成和验证一个唯一的 CSRF 令牌来确保用户提交的表单请求是合法的。理解这个机制有助于开发者正确地保护他们的应用免受 CSRF 攻击。同时,合理配置 CSRF 相关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强应用的安全性。

第一步:django第一次响应来自某个客户端的请求时,后端随机产生一个token值,把这个token保存在SESSION状态中;同时,后端把这个token放到cookie中交给前端页面;第二步:下次前端需要发起请求(比如发帖)的时候把这个token值加入到请求数据或者头信息中,一起传给后端;Cookies:{csrf_token:xxxxx}第三步:后端校验前端请求带过来的token和SESSION里的token是否一致。


025. 基于django使用ajax发送post请求时,都可以使用哪种方法携带csrf_token?

在Django中使用AJAX发送POST请求时,为了通过CSRF(跨站请求伪造)验证,你需要将CSRF令牌作为请求的一部分传递给服务器。有几种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

01. 通过HTTP头部

最常见的方式是将CSRF令牌放在HTTP请求头中,具体来说是X-CSRFToken头部。Django默认期望这个头部存在,并且值应该是与当前会话关联的CSRF令牌。

如何获取CSRF令牌,在浏览器端,你可以从HTML的<meta>标签中获取CSRF令牌,或者从表单的隐藏字段中提取它。通常,Django模板会这样设置:

<meta name="csrf-token" content="{{ csrf_token }}">

1

或者在表单中:

<input type="hidden" name="csrfmiddlewaretoken" value="{{ csrf_token }}">

1

AJAX请求示例,使用jQuery发送AJAX请求时,你可以这样做:

$.ajax({
    url: '/your/url/',
    method: 'POST',
    headers: {
        'X-CSRFToken': $('meta[name="csrf-token"]').attr('content')
    },
    data: {
        // your form data here
    },
    success: function (response) {
        console.log(response);
    },
    error: function (xhr, status, error) {
        console.error(error);
    }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02. 作为POST数据的一部分

另一种方法是将CSRF令牌作为POST数据的一部分发送。这种方式类似于传统的表单提交。

$.ajax({
    url: '/your/url/',
    method: 'POST',
    data: {
        'csrfmiddlewaretoken': $('input[name="csrfmiddlewaretoken"]').val(),
        // your form data here
    },
    success: function (response) {
        console.log(response);
    },
    error: function (xhr, status, error) {
        console.error(error);
    }
});

1234567891011121314

注意事项

确保你的JavaScript代码能够正确处理CSRF令牌,无论你是从<meta>标签还是表单字段中获取。如果你选择使用X-CSRFToken头部,确保你的前端代码设置了正确的头部名称,因为Django默认检查的是X-CSRFToken。对于非浏览器环境(如原生移动应用),你可能需要自己管理CSRF令牌的获取和发送。如果你在使用Django REST framework,可以考虑使用CsrfExemptSessionAuthentication类来跳过CSRF检查,但这应该谨慎使用,因为它可能会降低安全性。

以上就是在Django中使用AJAX发送POST请求时携带CSRF令牌的方法。正确处理CSRF令牌对于保证应用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026. Django本身提供了runserver,为什么不能用来部署?(runserver与uWSGI的区别)

Django 自带的 runserver 命令主要用于开发环境,它提供了一个快速启动的Web服务器,用于测试和调试你的Django应用。然而,在生产环境中,使用 runserver 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主要原因如下:

01. Django runserver 的特点

开发友好runserver 命令启动的服务器具有自动重新加载功能,当检测到代码变化时,服务器会自动重启,这对于开发非常方便。单线程runserver 默认是单线程的,这意味着它一次只能处理一个请求。虽然可以通过传递参数来启用多线程模式,但它仍然不是为高并发负载设计的。安全性runserver 只能绑定到本地回环地址 127.0.0.1,这限制了它的用途仅限于本地开发。即使你通过命令行参数指定了其他IP地址,它也不是为生产环境的安全要求设计的。资源消耗runserver 的资源消耗较高,特别是在处理静态文件时,这在生产环境中是不可接受的。稳定性runserver 服务器在处理大量并发请求时可能不够稳定,尤其是在高负载情况下。

02.uWSGI 的特点

uWSGI 是一个广泛使用的应用服务器,它支持多种协议(包括WSGI),并且专为生产环境设计。以下是使用uWSGI的一些优点:

高性能:uWSGI 支持异步处理和多线程/多进程模式,可以根据服务器硬件配置和应用需求进行优化。并发处理:uWSGI 可以轻松处理并发请求,提供更高的吞吐量和更快的响应时间。负载均衡:uWSGI 可以与其他负载均衡器(如Nginx)配合工作,实现更高效的请求分发。资源管理:uWSGI 提供了更好的资源管理能力,包括内存管理和进程管理。安全性:uWSGI 可以在防火墙后面运行,不直接暴露在互联网上,增加了安全性。插件支持:uWSGI 支持大量的插件,可以方便地扩展功能,如缓存、压缩等。

03. 部署Django应用的典型架构

在生产环境中,典型的部署架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Web服务器:如 Nginx 或 Apache,用于处理静态文件、反向代理和负载均衡。应用服务器:如 uWSGI 或 Gunicorn,用于处理 WSGI 请求。数据库:如 PostgreSQL、MySQL 等,用于持久化数据。缓存系统:如 Redis 或 Memcached,用于加速数据读取。

示例:使用uWSGI部署Django应用

安装uWSGI

sudo apt-get install uwsgi uwsgi-plugin-python3

1

创建uWSGI配置文件

[uwsgi]
chdir=/path/to/your/project
module=yourproject.wsgi
pythonpath=/path/to/your/project
master=true
processes=4
socket=127.0.0.1:3031
plugins=python3

12345678

启动uWSGI服务

uwsgi --ini /path/to/uwsgi.ini

1

配置Nginx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example.com;

    location /static/ {
        alias /path/to/static/;
    }

    location / {
        include uwsgi_params;
        uwsgi_pass 127.0.0.1:3031;
    }
}

12345678910111213

重启Nginx

sudo service nginx restart

1

综上所述,虽然 runserver 在开发过程中非常有用,但在生产环境中,你应该使用像uWSGI这样的专业应用服务器来部署你的Django应用,以确保应用的性能、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结:

runserver方法是调试 Django 时经常用到的运行方式,它使用Django自带的

WSGI Server 运行,主要在测试和开发中使用,并且 runserver 开启的方式也是单进程 。

uWSGI是一个Web服务器,它实现了WSGI协议、uwsgi、http 等协议。注意uwsgi是一种通信协议,而uWSGI是实现uwsgi协议和WSGI协议的 Web 服务器。uWSGI具有超快的性能、低内存占用和多app管理等优点,并且搭配着Nginx就是一个生产环境了,能够将用户访问请求与应用 app 隔离开,实现真正的部署 。相比来讲,支持的并发量更高,方便管理多进程,发挥多核的优势,提升性能。


027. Django如何实现websocket?

在Django中实现WebSocket通常需要借助额外的库来完成,因为Django的核心框架并不直接支持WebSocket。有几个流行的库可以帮助你在Django应用中集成WebSocket,其中最常用的是Django Channels。

01. Django Channels

Django Channels 是一个扩展Django的项目,它允许Django应用不仅处理HTTP请求,还能处理WebSocket连接和其他异步协议。通过Channels,你可以构建实时功能,如聊天应用、实时更新的仪表板等。

1.安装Channels

首先,你需要安装Channels库:

pip install channels

1

2.配置Channels

接下来,你需要在Django项目的设置中配置Channels。编辑你的 settings.py 文件,添加以下内容:

# settings.py

INSTALLED_APPS = [
    # ...
    'channels',
]

ASGI_APPLICATION = 'your_project.routing.application'

CHANNEL_LAYERS = {
    "default": {
        "BACKEND": "channels.layers.InMemoryChannelLayer"
        # 或者使用Redis或其他持久化的BACKEND
        # "BACKEND": "channels_redis.core.RedisChannelLayer",
        # "CONFIG": {
        #     "hosts": [("127.0.0.1", 6379)],
        # },
    },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3.设置路由

在你的项目目录中创建一个 routing.py 文件,并定义你的路由:

# routing.py

from channels.routing import ProtocolTypeRouter, URLRouter
from channels.auth import AuthMiddlewareStack
import your_app.routing  # 替换为你的应用名

application = ProtocolTypeRouter({
    "http": get_asgi_application(),  # 默认的HTTP应用
    "websocket": AuthMiddlewareStack(
        URLRouter(
            your_app.routing.websocket_urlpatterns,
        )
    ),
})

1234567891011121314

4.应用路由

在你的应用目录中创建一个 routing.py 文件,并定义WebSocket路由:

# your_app/routing.py

from django.urls import path
from . import consumers

websocket_urlpatterns = [
    path('ws/chat/<int:room_id>/', consumers.ChatConsumer.as_asgi()),
]

12345678

5.创建消费者

创建一个消费者类来处理WebSocket连接:

# your_app/consumers.py

import json
from channels.generic.websocket import AsyncWebsocketConsumer

class ChatConsumer(AsyncWebsocketConsumer):
    async def connect(self):
        self.room_name = self.scope['url_route']['kwargs']['room_id']
        self.room_group_name = f'chat_{self.room_name}'

        # 加入房间组
        await self.channel_layer.group_add(
            self.room_group_name,
            self.channel_name
        )

        await self.accept()

    async def disconnect(self, close_code):
        # 离开房间组
        await self.channel_layer.group_discard(
            self.room_group_name,
            self.channel_name
        )

    # 接收WebSocket消息
    async def receive(self, text_data=None, bytes_data=None):
        text_data_json = json.loads(text_data)
        message = text_data_json['message']

        # 发送消息到房间组
        await self.channel_layer.group_send(
            self.room_group_name,
            {
                'type': 'chat_message',
                'message': message
            }
        )

    # 接收来自房间组的消息
    async def chat_message(self, event):
        message = event['message']

        # 发送消息到WebSocket
        await self.send(text_data=json.dumps({
            'message': message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

6. 配置URL

最后,你需要配置URL来处理WebSocket连接。在你的 urls.py 文件中添加以下内容:

# urls.py

from django.urls import path
from django.conf.urls import url
from .routing import application

urlpatterns = [
    # ... 其他的URL模式 ...
    path('ws/', application),
]

12345678910

7.启动ASGI服务器

为了运行你的WebSocket应用,你需要启动一个ASGI兼容的服务器。你可以使用Django自带的ASGI服务器或任何其他ASGI服务器,如Daphne:

# 使用Django自带的ASGI服务器
python manage.py runserver 0.0.0.0:8000

# 或者使用Daphne
pip install daphne
daphne your_project.asgi:application

123456

总结

通过上述步骤,你可以在Django应用中实现WebSocket功能。Channels库使得在Django中处理WebSocket变得更加简单,并且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来构建实时应用。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文档和教程,可以参考官方文档:Django Channels 文档。


MySQL

001.什么是索引?它的作用是什么?

在 MySQL 中,索引是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用于提高数据库查询的性能。索引可以看作是数据库表中数据的一种快速查找方式,就像书籍的目录一样,可以帮助你更快地定位到所需的信息。

01.索引的作用

提高查询速度

索引可以显著加快数据检索的速度,特别是在大型数据库中。通过索引,数据库可以快速定位到数据所在的物理位置,而无需全表扫描。

加速排序和分组操作

索引可以用来加速 ORDER BY 和 GROUP BY 操作,因为索引本身通常是有序的。

唯一性约束

索引可以用来强制表中某列的唯一性,例如 PRIMARY KEY 和 UNIQUE 索引。

02.索引的类型

MySQL 支持多种类型的索引,每种类型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主键索引(Primary Key Index)

主键索引是一种特殊的唯一索引,要求该列的值必须是唯一的,并且不能为空。主键索引在每个表中只能有一个。

唯一索引(Unique Index)

唯一索引要求索引列的值必须是唯一的,但允许有空值。一个表中可以有多个唯一索引。

普通索引(Index)

普通索引是最基本的索引类型,可以为任意列创建,不要求唯一性。一个表中可以有多个普通索引。

全文索引(Full-text Index)

全文索引用于全文搜索,适用于 CHAR、VARCHAR 和 TEXT 类型的列。适用于搜索引擎和内容管理系统等需要全文检索的场景。

多列索引(Composite Index)

多列索引是在多个列上创建的索引,可以同时加速涉及这些列的查询。索引的顺序很重要,查询优化器会优先使用与查询条件匹配度最高的索引。

空间索引(Spatial Index)

空间索引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存储和查询地理坐标数据。适用于涉及地理位置的应用,如地图服务。

03.索引的实现

MySQL 中常用的索引实现方式有:

B-Tree 索引

最常见的索引类型,适用于大多数情况。B-Tree 索引是多层索引结构,可以快速定位到数据页。

哈希索引(Hash Index)

哈希索引使用哈希算法将键值映射到表的位置,适用于等值查询(=)。通常用于 MEMORY 和 HASH 表,InnoDB 引擎不支持哈希索引。

R-Tree 索引

R-Tree 索引用于空间索引,可以处理多维数据范围查询。

04.创建索引

在 MySQL 中,可以使用 CREATE INDEXALTER TABLE 语句来创建索引:

-- 创建普通索引
CREATE INDEX idx_lastname ON employees(last_name);

-- 创建唯一索引
CREATE UNIQUE INDEX idx_email ON employees(email);

-- 创建多列索引
CREATE INDEX idx_firstname_lastname ON employees(first_name, last_name);

12345678

05.删除索引

删除索引同样可以使用 DROP INDEXALTER TABLE 语句:

DROP INDEX idx_lastname ON employees;

-- 或者
ALTER TABLE employees DROP INDEX idx_lastname;

1234

06.索引的选择和优化

虽然索引可以显著提高查询性能,但过多的索引会导致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变慢,因为每次修改数据时都需要更新索引。因此,在设计索引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索引列

选择经常出现在 WHERE 子句中的列作为索引。选择区分度高的列作为索引,即不同的值尽可能多。

索引的数量

不要过度索引,过多的索引会降低 DML(数据操纵语言)操作的性能。根据实际查询需求选择必要的索引。

索引的顺序

在多列索引中,索引列的顺序应该与查询条件中的顺序一致,以充分利用索引。

定期分析和优化索引

使用 ANALYZE TABLE 命令定期分析表,更新统计信息。使用 OPTIMIZE TABLE 命令定期优化表,整理碎片。

通过合理设计和使用索引,可以显著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性能,从而提高应用程序的整体性能。

002. 如何优化 MySQL 查询性能?

优化 MySQL 查询性能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涉及数据库设计、索引选择、查询优化以及硬件和配置等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优化策略和技术:

01. 优化数据库设计

规范化:通过对数据库进行规范化,可以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完整性。规范化可以减少不必要的 JOIN 操作,从而提高查询性能。反规范化:在某些情况下,适度的反规范化可以减少 JOIN 操作,提高查询速度。但是需要注意,反规范化可能会引入数据冗余和不一致的风险。分区表:对于非常大的表,可以使用分区技术将表分成多个较小的部分,这样查询时只需扫描部分数据,而不是全表。

02. 选择合适的索引

创建有效的索引:为经常用于查询条件(WHERE 子句)的列创建索引。特别是对于范围查询,应该考虑使用前缀索引。多列索引:如果查询中经常使用多个列,可以考虑创建一个多列索引。索引列的顺序也很重要,应该按照查询中最先出现的列来排序。避免索引选择性差的列:如果某一列的值分布不均匀,或者有大量的重复值,则不应该为此列创建索引。定期分析索引:使用 ANALYZE TABLE 命令来更新统计信息,帮助查询优化器做出更好的决策。

03. 查询优化

使用 EXPLAIN 分析查询:使用 EXPLAINEXPLAIN ANALYZE 来分析查询计划,找出潜在的性能瓶颈。**避免 SELECT ***:尽量避免使用 SELECT *,而是明确指定所需的列,这样可以减少数据传输量。使用 LIMIT:在返回大量结果的查询中,使用 LIMIT 限制结果集的大小,减少数据传输量。减少 JOIN 操作:尽量减少 JOIN 操作的数量,尤其是大表之间的连接。如果无法避免,可以考虑使用子查询或临时表。使用 INNER JOIN 而不是 OUTER JOIN:如果可能,使用 INNER JOIN 替代 LEFT JOIN 或 RIGHT JOIN,因为 INNER JOIN 通常更快。避免使用 NOT IN 和 NOT EXISTS:NOT IN 和 NOT EXISTS 通常比 IN 和 EXISTS 慢,可以考虑使用 LEFT JOIN 或子查询来替代。

04. 优化 MySQL 配置

调整缓冲池大小:增加 innodb_buffer_pool_size,以提高 InnoDB 表的缓存命中率。调整查询缓存:尽管 MySQL 8.0 已经移除了查询缓存,但在之前的版本中,可以适当调整 query_cache_size 来启用查询缓存。优化事务日志:调整 innodb_log_file_size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来优化事务日志的性能。使用并发:合理设置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以平衡并发和资源利用率。使用慢查询日志:开启慢查询日志,记录执行时间较长的查询,便于后续分析和优化。

05. 使用缓存

查询缓存:尽管 MySQL 8.0 已经移除了全局查询缓存,但仍然可以通过应用程序级别的缓存来缓存查询结果。对象缓存:使用如 Memcached 或 Redis 等外部缓存系统来缓存常用的数据对象,减少数据库访问。

06. 硬件和网络优化

使用 SSD:使用固态硬盘(SSD)代替机械硬盘(HDD),可以显著提高 I/O 性能。增加内存:更多的内存意味着更大的缓存池,可以缓存更多的数据,减少磁盘 I/O。网络优化:优化网络带宽和延迟,减少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时间。

07. 应用程序层面的优化

分页优化:在实现分页时,避免使用 LIMIT OFFSET,可以使用 LIMIT 结合 ORDER BY 的子查询,或者使用游标。批量处理: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尽量使用批量插入、更新或删除,而不是逐条操作。

08. 监控和诊断

监控性能:使用 MySQL 的性能监控工具,如 SHOW PROFILESSHOW STATUS,来监控数据库性能。使用慢查询日志:分析慢查询日志,找出执行缓慢的查询,并进行优化。定期备份和恢复测试:确保备份方案可靠,并定期进行恢复测试,以防止数据丢失带来的性能影响。

通过上述策略和技术,你可以显著提高 MySQL 的查询性能。然而,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监测、分析和调整。在实践中,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优化手段,可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003.什么是事务?在 MySQL 中如何使用事务?

事务(Transaction)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用于保证一系列操作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元来执行的概念。事务具有四个主要属性,通常称为ACID特性: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回滚。如果事务在完成之前被中断,那么数据库会回到事务开始前的状态。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的执行必须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为另一个一致性状态。也就是说,事务完成后,所有的数据都必须符合所有的预定义规则,包括约束、级联、触发器等。隔离性(Isolation):事务的执行是彼此独立的,一个事务的执行不会影响其他事务。即使有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每个事务都应该与其他事务隔离开来,就好像它们单独执行一样。持久性(Durability):一旦事务完成(提交),它对数据库所做的更改就是永久的,即使系统崩溃也不会丢失这些更改。

01.事务

1.MySQL 中的事务

在 MySQL 中,事务主要用于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尤其是在处理涉及多个表或多个操作的复杂任务时。MySQL 支持多种存储引擎,但并不是所有的存储引擎都支持事务。InnoDB 是 MySQL 中最常用的事务安全存储引擎,它支持 ACID 特性。

2.如何在 MySQL 中使用事务

在 MySQL 中,可以使用 SQL 语句来显式地控制事务的开始、提交和回滚。

3.开始事务

事务默认是自动提交模式,这意味着每条 SQL 语句都会立即被执行并且不能回滚。要开始一个事务,需要关闭自动提交模式:

START TRANSACTION;
-- 或者
SET AUTOCOMMIT = 0;

123

4.执行事务中的操作

在事务开始后,你可以执行一系列的 SQL 语句,这些操作都会被事务管理:

INSERT INTO table1 (col1, col2) VALUES ('value1', 'value2');
UPDATE table2 SET col1 = 'new_value' WHERE id = 1;
DELETE FROM table3 WHERE id = 1;

123

5.提交事务

如果所有操作都按预期执行,可以提交事务,使更改永久生效:

COMMIT;

1

6.回滚事务

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错误或需要取消操作,可以回滚事务,撤销所有更改:

ROLLBACK;

1

02.示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事务示例,演示如何在 MySQL 中使用事务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 开启事务
START TRANSACTION;

-- 更新账户余额
UPDATE accounts SET balance = balance - 100 WHERE account_id = 1 AND balance >= 100;

-- 检查更新是否成功
IF ROW_COUNT() = 0 THEN
    -- 如果余额不足或账户不存在,则回滚事务
    ROLLBACK;
ELSE
    -- 如果更新成功,继续转账
    UPDATE accounts SET balance = balance + 100 WHERE account_id = 2;
    
    -- 检查转账是否成功
    IF ROW_COUNT() = 0 THEN
        -- 如果目标账户不存在,则回滚事务
        ROLLBACK;
    ELSE
        -- 如果一切正常,提交事务
        COMMIT;
    END IF;
END IF;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03.事务的隔离级别

事务的隔离级别决定了事务之间的可见性,MySQL 支持四种隔离级别:

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最低的隔离级别,事务可以看到其他事务未提交的数据。读已提交(Read Committed):事务只能看到已经提交的数据,默认的隔离级别。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InnoDB 存储引擎的默认隔离级别,事务在整个事务期间看到的数据是一致的。序列化(Serializable):最高的隔离级别,完全隔离事务,确保事务不会相互干扰。

可以在会话级别设置隔离级别:

SET SESSION TRANSACTION ISOLATION LEVEL READ UNCOMMITTED;

1

或者在事务开始时设置:

START TRANSACTION WITH CONSISTENT SNAPSHOT;

1

004. MySQL 中的 JOIN 有哪几种类型?

在 MySQL 中,JOIN 是一种用于组合两个或多个表中的行的 SQL 操作。JOIN 允许你从多个表中提取数据,并根据某些关联条件将这些数据合并在一起。根据不同的连接方式,JOIN 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以下是 MySQL 中常见的几种 JOIN 类型:

01. INNER JOIN

定义:INNER JOIN(也称为简单 JOIN 或等值 JOIN)返回两个表中满足连接条件的所有行。如果两个表中没有匹配的行,则不会返回任何结果。

语法

SELECT column_name(s)
FROM table1
INNER JOIN table2
ON table1.column_name = table2.column_name;

1234

示例

SELECT Orders.OrderID, Customers.CustomerName
FROM Orders
INNER JOIN Customers
ON Orders.CustomerID = Customers.CustomerID;

1234

02. LEFT JOIN (LEFT OUTER JOIN)

定义:LEFT JOIN 返回左表(第一个表)中的所有行,并返回右表(第二个表)中匹配的行。如果右表中没有匹配的行,则结果中会包含 NULL 值。

语法

SELECT column_name(s)
FROM table1
LEFT JOIN table2
ON table1.column_name = table2.column_name;

1234

示例

SELECT Orders.OrderID, Customers.CustomerName
FROM Orders
LEFT JOIN Customers
ON Orders.CustomerID = Customers.CustomerID;

1234

03. RIGHT JOIN (RIGHT OUTER JOIN)

定义:RIGHT JOIN 与 LEFT JOIN 相反,它返回右表(第二个表)中的所有行,并返回左表(第一个表)中匹配的行。如果左表中没有匹配的行,则结果中会包含 NULL 值。

语法

SELECT column_name(s)
FROM table1
RIGHT JOIN table2
ON table1.column_name = table2.column_name;

1234

示例

SELECT Orders.OrderID, Customers.CustomerName
FROM Orders
RIGHT JOIN Customers
ON Orders.CustomerID = Customers.CustomerID;

1234

04. FULL OUTER JOIN

定义:FULL OUTER JOIN 返回左表和右表中的所有行。如果某个表中没有匹配的行,则结果中会包含 NULL 值。

语法

SELECT column_name(s)
FROM table1
FULL OUTER JOIN table2
ON table1.column_name = table2.column_name;

1234

注意:在 MySQL 中,FULL OUTER JOIN 并不是一个标准的 SQL 语法,但是你可以通过组合 LEFT JOIN 和 UNION ALL 来模拟 FULL OUTER JOIN 的行为。

示例

SELECT Orders.OrderID, Customers.CustomerName
FROM Orders
LEFT JOIN Customers
ON Orders.CustomerID = Customers.CustomerID
UNION ALL
SELECT Orders.OrderID, Customers.CustomerName
FROM Orders
RIGHT JOIN Customers
ON Orders.CustomerID = Customers.CustomerID
WHERE Orders.CustomerID IS NULL;

12345678910

05. CROSS JOIN (CARTESIAN PRODUCT)

定义:CROSS JOIN 也称为笛卡尔积(Cartesian Product),它返回两个表中所有可能的行组合。如果没有指定 ON 子句,则返回的结果集将是两个表的行数的乘积。

语法

SELECT column_name(s)
FROM table1
CROSS JOIN table2;

123

示例

SELECT Orders.OrderID, Customers.CustomerName
FROM Orders
CROSS JOIN Customers;

123

06. NATURAL JOIN

定义:NATURAL JOIN 会自动选择两个表中同名的列作为连接条件。如果两个表中有多个同名列,则会使用所有这些列作为连接条件。

语法

SELECT column_name(s)
FROM table1
NATURAL JOIN table2;

123

示例

SELECT Orders.OrderID, Customers.CustomerName
FROM Orders
NATURAL JOIN Customers;

123

07. SELF JOIN

定义:SELF JOIN 是指在同一张表中进行 JOIN 操作,通常用于比较同一表中的不同行。

语法

SELECT t1.column_name, t2.column_name
FROM table AS t1
JOIN table AS t2
ON t1.column_name = t2.column_name;

1234

示例

SELECT Orders.OrderID, Customers.CustomerName
FROM Orders AS o1
JOIN Orders AS o2
ON o1.CustomerID = o2.CustomerID;

1234

总结

通过使用不同的 JOIN 类型,你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从多个表中组合数据。选择合适的 JOIN 类型可以大大提高查询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和查询的目的来决定使用哪种 JOIN 类型。正确地使用 JOIN 可以帮助你在处理复杂的数据关系时更加灵活和高效。

005. 如何处理 MySQL 中的死锁?

在 MySQL 中,死锁是指两个或多个事务互相等待对方释放资源锁,从而导致所有事务都无法继续执行的情况。死锁通常发生在并发环境中,多个事务试图同时访问相同的资源,并且每个事务都持有某些资源锁,同时又尝试获取其他事务持有的资源锁。

01.应用

1.死锁的检测和处理

MySQL 的 InnoDB 存储引擎具有自动检测和处理死锁的功能。当检测到死锁时,InnoDB 会选择其中一个事务作为受害者,并回滚该事务,以解除死锁,让其他事务能够继续执行。

2.死锁检测机制

InnoDB 存储引擎通过周期性地检查事务的等待图(wait-for graph)来检测死锁。如果检测到死锁,InnoDB 会选择一个代价最小的事务进行回滚,以解除死锁。

3.如何处理死锁

事务隔离级别

降低隔离级别:降低事务的隔离级别可以减少死锁的发生概率。例如,从“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降到“读已提交”(Read Committed),但这也可能导致其他并发问题,如脏读或不可重复读。

提高隔离级别:虽然提高隔离级别(如使用“序列化”(Serializable))可以解决并发问题,但也可能导致更多的死锁。

锁定资源的顺序

锁定资源的固定顺序:确保所有事务按照相同的顺序锁定资源。例如,总是先锁定表A,再锁定表B,这样可以减少死锁的可能性。

锁定最少数量的资源:尽可能减少事务中锁定的资源数量,只锁定必要的资源。

事务的粒度

减少事务的持续时间:尽可能缩短事务的执行时间,避免长时间持有资源锁。

使用乐观锁: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乐观锁(Optimistic Locking)而不是悲观锁(Pessimistic Locking),乐观锁在提交事务时才检查是否有冲突,可以减少锁的持有时间。

重试策略

事务重试:当事务因死锁被回滚时,可以选择重试事务。但是要注意,无限重试可能会导致活锁(Livlock),因此需要设置合理的重试次数或重试间隔。

使用幂等操作:确保事务是幂等的,即使多次执行同样的操作也不会产生副作用。

查询优化

减少锁定范围:尽量减少 SELECT … FOR UPDATE 和 LOCK IN SHARE MODE 等锁定查询的范围。

使用合适的索引:确保使用适当的索引来减少锁定的范围。

调整配置参数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设置事务等待锁的超时时间。默认为 50 秒,可以适当调整。

innodb_deadlock_detect:设置为 ON 以启用死锁检测。默认已经是开启状态。

innodb_locks_unsafe_for_binlog:如果不需要二进制日志,可以考虑设置为 ON,以减少锁的等待时间。

示例

假设你有两个事务 T1 和 T2,它们分别试图更新表 A 和表 B 中的数据。如果 T1 先锁定表 A,然后试图锁定表 B,而 T2 同时锁定表 B,然后试图锁定表 A,那么这两个事务就会陷入死锁。

-- 事务 T1
START TRANSACTION;
UPDATE tableA SET col = col + 1 WHERE id = 1;
-- 等待锁定表 B

-- 事务 T2
START TRANSACTION;
UPDATE tableB SET col = col + 1 WHERE id = 1;
-- 等待锁定表 A

-- 当 T1 尝试锁定表 B 时,T2 正在持有 B 的锁
UPDATE tableB SET col = col + 1 WHERE id = 1;

-- 当 T2 尝试锁定表 A 时,T1 正在持有 A 的锁
UPDATE tableA SET col = col + 1 WHERE id = 1;

123456789101112131415

在这种情况下,InnoDB 会检测到死锁,并选择一个事务进行回滚。例如,假设 T1 被选为牺牲品,那么 T1 将被回滚。

日志和诊断

查看死锁日志:当死锁发生时,InnoDB 会在错误日志中记录死锁信息。你可以查看 MySQL 错误日志来了解死锁的具体情况。使用 INFORMATION_SCHEMA 表:MySQL 提供了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TRX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LOCKS 表来查看当前运行的事务和锁的信息,这对于诊断死锁问题非常有用。

总结

处理 MySQL 中的死锁需要综合考虑事务的设计、查询优化、并发控制策略以及系统配置。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死锁的发生,并确保数据库系统的稳定性和高可用性。在遇到死锁时,可以通过调整事务的执行顺序、优化查询、调整配置参数等手段来解决死锁问题。

007.什么是视图(View)?它的用途是什么?

视图(View)是数据库中的一种虚拟表,它并不实际存储数据,而是存储一条 SQL 查询语句。视图可以根据一个或多个实际存在的表(基表)来定义,其结果集由所引用表的数据通过查询语句动态生成。视图可以简化复杂的查询操作,保护数据,提供逻辑数据独立性,并增强数据的安全性。

1.视图的定义

视图是由一个或多个表中的列组成的虚拟表,它看起来像一个真实的表,但实际上只是存储了一个 SELECT 查询的结果集。视图可以被用来查询、更新、插入和删除数据,就像对待一个真实表一样,但有一些限制。

2.视图的用途

视图有很多用途,主要包括:

简化复杂的查询:视图可以封装复杂的查询逻辑,使得最终用户只需要执行简单的查询即可得到所需的数据。这不仅提高了查询的可维护性,还简化了应用程序的开发。

数据抽象:视图可以隐藏基表的复杂性,提供一个更简洁的接口给用户或应用程序。通过视图,可以只暴露必要的列和行,而隐藏不必要的细节。

数据保护:视图可以用来控制用户对敏感数据的访问。通过精心设计视图,可以限制用户只能访问特定的数据子集,而无法访问整个表的数据。

逻辑数据独立性:如果基表的结构发生了变化,但视图定义保持不变,那么使用视图的应用程序可能不需要修改就可以继续工作。这有助于提高应用程序的稳定性。

安全性:视图可以用来实现细粒度的安全控制。通过为不同的用户或角色授予不同的视图访问权限,可以实现对数据的精细控制。

聚合数据:视图可以用来预先计算并聚合数据,从而加速查询。例如,可以创建一个视图来计算每月的销售总额,而不是每次查询时都重新计算。

数据汇总:视图可以将多个表的数据汇总到一个视图中,使得用户可以一次查询多个表的数据,而无需编写复杂的 JOIN 查询。

3.创建视图

创建视图使用 CREATE VIEW 语句。例如:

CREATE VIEW sales_summary AS
SELECT product_id, SUM(quantity) AS total_quantity, SUM(price * quantity) AS total_sales
FROM sales
GROUP BY product_id;

1234

4.查询视图

查询视图就像查询普通表一样:

SELECT * FROM sales_summary;

1

5.更新视图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过视图来更新基表中的数据。但是,视图的更新有一定的限制:

视图的定义必须是可更新的(即视图的 SELECT 语句中不应包含聚合函数、DISTINCT、GROUP BY 或 HAVING 等)。视图中更新的数据必须能够唯一地映射到基表中的行。

更新视图的示例:

UPDATE sales_summary
SET total_quantity = total_quantity + 100
WHERE product_id = 1;

123

6.删除视图

删除视图使用 DROP VIEW 语句:

DROP VIEW sales_summary;

1

7.视图的限制

虽然视图提供了很多便利,但也存在一些限制:

更新限制:并非所有的视图都可以更新,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视图才可以进行更新操作。性能影响:频繁使用复杂的视图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因为每次查询都需要重新计算视图的结果集。依赖性:视图依赖于基表的存在,如果基表被删除或修改,视图也可能受到影响。

8.视图与物化视图

在一些数据库管理系统中,还有一种叫做“物化视图”(Materialized View)的概念。物化视图类似于视图,但它实际上存储了查询结果的副本,而不是查询语句本身。物化视图可以定期刷新,以保持与基表的一致性,这样可以显著提高查询性能。

总结

视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数据库工具,可以简化复杂的查询、保护数据、提供逻辑数据独立性,并增强数据的安全性。通过合理地使用视图,可以提高数据库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然而,在设计视图时也需要考虑到其局限性和潜在的性能影响。

综合题

001. 如何在 Django 中连接 MySQL 数据库?

要在Django项目中连接MySQL数据库,你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安装 MySQL 服务器:
确保你的系统上已经安装了MySQL服务器。如果你还没有安装,可以从MySQL官方网站下载安装包并按照说明安装。

安装 MySQL 客户端库:
Django 需要通过 Python 的 MySQL 客户端库来与 MySQL 服务器通信。你可以使用 pip 安装 mysqlclient 库,这是一个支持 Python 2 和 Python 3 的 MySQL 客户端库。

pip install mysqlclient

1

如果 mysqlclient 不适合你的环境或者你想使用其他客户端,也可以尝试安装 PyMySQL:

pip install PyMySQL

1

注意:在某些操作系统上,你可能还需要安装一些额外的依赖项,比如在 Ubuntu 上,你可以运行以下命令来安装必要的编译依赖项:

sudo apt-get install libmysqlclient-dev

1

配置 Django 设置文件:
在 Django 项目的设置文件(通常是 settings.py)中,你需要配置 DATABASES 字典来指定 MySQL 数据库的信息。下面是一个示例配置:

DATABASES = {
    'default': {
        'ENGINE': 'django.db.backends.mysql',
        'NAME': 'your_database_name',  # 数据库名
        'USER': 'your_username',       # MySQL 用户名
        'PASSWORD': 'your_password',   # MySQL 密码
        'HOST': 'localhost',           # MySQL 服务器地址
        'PORT': '3306',                # MySQL 端口,默认为 3306
    }
}

12345678910

如果你的 MySQL 服务器不在本地主机上,需要将 HOST 设置为目标服务器的 IP 地址或域名。

迁移模型:
在 Django 中,通常会使用模型(models)来定义数据库表结构。一旦模型定义好了,你需要运行迁移来创建这些表。

python manage.py makemigrations
python manage.py migrate

12

这两个命令首先会生成迁移文件,然后应用这些迁移来创建或更新数据库表。

测试连接:
确认一切设置正确后,你可以通过运行 Django 的服务器来测试是否能正常连接到数据库。

python manage.py runserver

1

如果一切正常,你应该能看到服务器启动成功,并且可以正常使用 Django 的 ORM 操作数据库。

以上就是在 Django 中连接 MySQL 数据库的基本步骤。确保在生产环境中使用安全的密码策略,并考虑使用 SSL/TLS 加密数据库连接来增加安全性。如果你遇到任何问题,请检查数据库服务器的日志以及 Django 的输出信息,以便诊断问题所在。

002.如何在 Django 中执行原生 SQL 查询?

在Django中执行原生SQL查询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方式实现。这里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01. 使用 raw() 方法

Django的QuerySet提供了一个raw()方法,允许你执行原生SQL查询。这是最直接的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你需要自己处理SQL注入的问题,并且查询的结果会被自动转换成一个模型实例。

from django.db import connection

# 假设有一个名为 MyModel 的模型
from myapp.models import MyModel

# 执行一个简单的SELECT查询
query = "SELECT * FROM myapp_mymodel WHERE some_field = %s"
params = ['some_value']
results = list(MyModel.objects.raw(query, params))

# 处理结果
for result in results:
    print(result.some_field)

12345678910111213

02. 使用 connection.cursor()

你可以直接使用connection.cursor()获取一个游标对象,并通过它执行SQL语句。这适用于更复杂的SQL查询,包括INSERT, UPDATE, DELETE等。

from django.db import connection

# 使用 cursor() 获取一个新的游标
with connection.cursor() as cursor:
    # 执行一条 SQL 查询
    cursor.execute("SELECT * FROM myapp_mymodel WHERE some_field = %s", ['some_value'])
    
    # 获取所有结果
    rows = cursor.fetchall()
    
    # 打印结果
    for row in rows:
        print(row)

12345678910111213

03. 使用 extra() 方法

对于那些需要添加额外SQL片段到Django查询的情况,可以使用extra()方法。这通常用于添加HAVING子句或其他无法直接用ORM表达的部分。

from myapp.models import MyModel

# 添加额外的SQL
results = MyModel.objects.extra(select={'upper_name': 'UPPER(name)'})
for result in results:
    print(result.upper_name)

123456

04. 使用 RawSQL 表达式

如果你需要在更高级别的ORM查询中嵌入原生SQL,可以使用RawSQL表达式。这样可以让你在Django ORM查询中混合使用原生SQL。

from django.db.models import OuterRef, Subquery, Value
from django.db.models.expressions import RawSQL
from myapp.models import MyModel

subquery = Subquery(MyOtherModel.objects.filter(my_model_id=OuterRef('pk')).values('some_field'))
results = MyModel.objects.annotate(
    custom_field=RawSQL('SOME_COMPLEX_SQL_EXPRESSION', (subquery,))
)
for result in results:
    print(result.custom_field)

12345678910

注意事项

当使用raw()cursor()方法时,你需要确保SQL语句不会导致SQL注入攻击。最好使用参数化查询来传递变量。在执行复杂查询时,确保理解Django如何管理事务,特别是在使用cursor()时。使用原生SQL可能会降低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尽量先尝试使用Django ORM提供的功能来满足需求。

通过上述方法,你可以在Django应用程序中执行各种原生SQL查询。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你的具体需求以及查询的复杂度。

003.如何在 Django 中实现分页?

在 Django 中实现分页是一种常见的需求,特别是在处理大量数据时。Django 提供了内置的分页支持,使得分页变得非常简单。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在 Django 中实现分页功能。

01. 准备工作

假设你已经有了一个模型(例如 Article)和一个视图来显示这些文章列表。

# models.py
from django.db import models

class Article(models.Model):
    titl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200)
    content = models.TextField()
    pub_date = models.DateTimeField('date published')

    def __str__(self):
        return self.title

12345678910

02. 视图中的分页

在视图中,你可以使用 Django 的分页器(Paginator)来处理分页逻辑。

from django.core.paginator import Paginator, EmptyPage, PageNotAnInteger
from django.shortcuts import render
from .models import Article

def article_list(request):
    # 获取所有文章
    all_articles = Article.objects.all().order_by('-pub_date')

    # 创建分页器对象,每页显示 5 篇文章
    paginator = Paginator(all_articles, 5)

    # 获取 URL 中的页面参数
    page = request.GET.get('page')

    try:
        articles = paginator.page(page)
    except PageNotAnInteger:
        # 如果 page 参数不是一个整数,显示第一页
        articles = paginator.page(1)
    except EmptyPage:
        # 如果 page 参数超出范围,显示最后一页
        articles = paginator.page(paginator.num_pages)

    return render(request, 'articles/list.html', {'articles': articles})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03. 模板中的分页

在模板中,你可以使用分页器提供的上下文变量来显示分页链接和其他相关信息。

<!-- templates/articles/list.html -->

<!DOCTYPE html>
<html>
<head>
    <title>Article List</title>
</head>
<body>
    <h1>Articles</h1>
    <ul>
        {% for article in articles %}
            <li>
                <a href="{{ article.get_absolute_url }}">{{ article.title }}</a>
                <span class="date">{{ article.pub_date|date:"F j, Y" }}</span>
            </li>
        {% empty %}
            <li>No articles available.</li>
        {% endfor %}
    </ul>

    <!-- 显示分页导航 -->
    {% if articles.has_other_pages %}
        <ul class="pagination">
            {% if articles.has_previous %}
                <li><a href="?page={{ articles.previous_page_number }}">Previous</a></li>
            {% else %}
                <li class="disabled"><span>Previous</span></li>
            {% endif %}
            {% for i in articles.paginator.page_range %}
                {% if articles.number == i %}
                    <li class="active"><span>{{ i }} <span class="sr-only">(current)</span></span></li>
                {% else %}
                    <li><a href="?page={{ i }}">{{ i }}</a></li>
                {% endif %}
            {% endfor %}
            {% if articles.has_next %}
                <li><a href="?page={{ articles.next_page_number }}">Next</a></li>
            {% else %}
                <li class="disabled"><span>Next</span></li>
            {% endif %}
        </ul>
    {% endif %}
</body>
</html>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

04. 配置和优化

URL 参数:默认情况下,Django 使用 ?page= 来传递当前页面的编号。你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这个参数。每页显示数量: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设置了每页显示 5 篇文章。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这个数字。缓存:对于静态内容较多的页面,可以考虑使用 Django 的缓存机制来进一步提高性能。异常处理:在视图中,我们处理了 PageNotAnIntegerEmptyPage 异常,确保了即使在不正确的页面请求下也能正常显示页面。

05. 测试分页

确保在开发环境中测试分页功能,以验证分页是否按预期工作。你可以尝试访问不同的页面链接,确保分页导航正常工作,并且数据正确加载。

总结

通过上述步骤,你可以在 Django 中轻松实现分页功能。分页不仅可以提高用户体验,还能有效减轻服务器压力,尤其是在处理大量数据时。Django 的分页机制非常灵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制。

004.如何使用 Python 脚本与 MySQL 数据库交互?

使用 Python 脚本与 MySQL 数据库交互是一个常见的需求,通常涉及到查询数据、插入新记录、更新现有记录以及删除记录等操作。为了实现这一点,你需要一个 Python 的 MySQL 客户端库来建立连接和执行 SQL 命令。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 Python 与 MySQL 数据库进行交互。

01.安装 MySQL 客户端库

首先,你需要安装一个 Python 的 MySQL 客户端库。有两种常用的库:

mysql-connector-python:这是 MySQL 官方推荐的 Python 接口库。PyMySQL:这是一个纯 Python 实现的 MySQL 客户端库,适用于 Python 2 和 Python 3。

安装 mysql-connector-python:

pip install mysql-connector-python

1

安装 PyMySQL:

pip install PyMySQL

1

02.连接 MySQL 数据库

接下来,你需要建立与 MySQL 数据库的连接。以下是使用 mysql-connector-python 的示例代码:

import mysql.connector
from mysql.connector import Error

try:
    # 创建连接
    connection = mysql.connector.connect(
        host='localhost',       # 数据库服务器地址
        database='testdb',      # 数据库名称
        user='root',            # 用户名
        password='yourpassword' # 密码
    )
    
    if connection.is_connected():
        db_info = connection.get_server_info()
        print("Connected to MySQL Server version ", db_info)
        
except Error as e:
    print("Error while connecting to MySQL", e)
finally:
    if connection.is_connected():
        connection.close()
        print("MySQL connection is closed")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03.执行 SQL 查询

一旦建立了连接,你就可以执行 SQL 查询了。以下是如何执行 SELECT 查询的示例:

import mysql.connector
from mysql.connector import Error

def execute_query(connection, query):
    cursor = connection.cursor()
    try:
        cursor.execute(query)
        result = cursor.fetchall()
        return result
    except Error as e:
        print(f"Error executing query: {e}")
    finally:
        cursor.close()

# 连接数据库
connection = mysql.connector.connect(
    host='localhost',
    database='testdb',
    user='root',
    password='yourpassword'
)

if connection.is_connected():
    query = "SELECT * FROM your_table"
    results = execute_query(connection, query)
    for row in results:
        print(row)
    connection.close()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04.插入、更新和删除数据

你可以使用类似的方式来执行 INSERT、UPDATE 和 DELETE 语句:

import mysql.connector
from mysql.connector import Error

def execute_non_query(connection, query, data=None):
    cursor = connection.cursor()
    try:
        cursor.execute(query, data)
        connection.commit()
    except Error as e:
        print(f"Error executing non-query: {e}")
        connection.rollback()
    finally:
        cursor.close()

# 插入数据
insert_query = "INSERT INTO your_table (column1, column2) VALUES (%s, %s)"
data = ('value1', 'value2')
execute_non_query(connection, insert_query, data)

# 更新数据
update_query = "UPDATE your_table SET column1 = %s WHERE id = %s"
data = ('new_value', 1)
execute_non_query(connection, update_query, data)

# 删除数据
delete_query = "DELETE FROM your_table WHERE id = %s"
data = (1,)
execute_non_query(connection, delete_query, data)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05.使用上下文管理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关闭数据库连接,你可以使用上下文管理器(with 语句)。这可以确保即使在发生异常时,连接也会被正确关闭。

import mysql.connector
from mysql.connector import Error

def execute_query(connection, query):
    with connection.cursor() as cursor:
        cursor.execute(query)
        result = cursor.fetchall()
        return result

# 使用上下文管理器连接数据库
with mysql.connector.connect(
    host='localhost',
    database='testdb',
    user='root',
    password='yourpassword'
) as connection:
    if connection.is_connected():
        query = "SELECT * FROM your_table"
        results = execute_query(connection, query)
        for row in results:
            print(row)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06.处理异常

在与数据库交互时,务必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比如连接失败、SQL 语法错误等。上述示例中已经包含了异常处理的代码。

总结

通过上述步骤,你可以使用 Python 脚本来与 MySQL 数据库进行交互,执行各种数据库操作。确保在生产环境中使用安全的连接设置,如使用 SSL 加密,并妥善处理数据库凭据,避免泄露敏感信息。此外,对于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可以考虑使用批处理技术来提高性能。


拓展:

001. 请求代码302错误

HTTP 状态码 302 表示临时重定向。它通常用于指示客户端(如浏览器)访问的资源已被临时移动到另一个 URL。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 302 错误的常见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检查 URL

确保你访问的 URL 正确,并且服务器上确实存在该资源。

服务器配置

如果你在使用 Django 或其他 web 框架,检查你的 URL 路由配置,确保没有错误的重定向。

中间件

在 Django 中,某些中间件可能会导致重定向。检查你的 MIDDLEWARE 设置,看看是否有相关的中间件(如认证、会话等)正在处理请求。

视图函数

如果你在视图函数中使用了 HttpResponseRedirectredirect() 函数,确保重定向的目标 URL 是正确的。

from django.shortcuts import redirect

def my_view(request):
    # 逻辑代码
    return redirect('new_url')  # 确保 'new_url' 是有效的

12345

认证和权限

如果你在访问需要认证的资源时遇到 302 错误,可能是因为你没有权限访问该资源,服务器会重定向到登录页面。确保你已正确登录。

代理或负载均衡器

如果你的应用部署在代理或负载均衡器后面,检查其配置,确保没有错误的重定向规则。

调试

可以在浏览器的开发者工具中查看网络请求,了解重定向的源头和目标 URL,以便更好地定位问题。

示例代码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 Django 视图示例,展示如何处理重定向:

from django.shortcuts import render, redirect

def example_view(request):
    if not request.user.is_authenticated:
        return redirect('login')  # 重定向到登录页面
    return render(request, 'example.html')

123456

007.什么是CIL?

“CIL” 可以指代多个不同的概念,具体取决于上下文。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含义:

通用中间语言 (Common Intermediate Language) – 在.NET Framework中,CIL是所有.NET程序在编译成可执行文件或动态链接库之前的一种中间状态语言。它是平台无关的字节码,由高级语言编译器生成,并由公共语言运行时(CLR)解释执行。CIL取代了早期.NET版本中的微软中间语言(MSIL)。

细胞内照明 (Cellular Illumination) – 在一些特定的技术领域或产品名称中,CIL可能指的是某种特殊的照明技术或系统。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 CIL是一种生物医学检测技术,用于定量测定血液样本中的各种物质,如激素、药物浓度等。

社区信息服务 (Community Information Linkage) – 在社区服务和技术支持领域,CIL可以指代一种社区信息系统。

独立生活中心 (Center for Independent Living) – 在残疾人士服务领域,CIL是指为残疾人提供资源和支持以促进独立生活的机构。

计算机集成图书馆系统 (Computer 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 – 在图书管理领域,CIL指的是一种自动化图书馆管理系统。

如果你的问题是关于某个特定领域的CIL,请提供更多背景信息,以便我能给出更准确的回答。

002.什么是wsgi?

WSGI是Python在处理HTTP请求时,规定的一种处理方式。如一个HTTP Request过来了,那么就有一个相应的处理函数来进行处理和返回结果。WSGI就是规定这个处理函数的参数长啥样的,它的返回结果是长啥样的?至于该处理函数的名子和处理逻辑是啥样的,那无所谓。简单而言,WSGI就是规定了处理函数的输入和输出格式。

WSGI(Web Server Gateway Interface)是 Python Web 应用程序与 Web 服务器之间的标准接口。它定义了一种简单的接口,使得 Web 应用可以与 Web 服务器进行交互。WSGI 旨在促进 Python Web 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

01. WSGI 的组成

WSGI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WSGI 服务器:负责接收 HTTP 请求并将其转发给 WSGI 应用程序。它也负责将 WSGI 应用程序生成的响应返回给客户端。常见的 WSGI 服务器包括:

GunicornuWSGIWaitressDjango 自带的开发服务器(用于开发环境)

WSGI 应用程序:这是一个遵循 WSGI 规范的 Python 函数或可调用对象,它接受两个参数:环境变量字典(environ)和一个回调函数(start_response)。应用程序处理请求并返回一个响应体。

02. WSGI 接口的基本结构

WSGI 应用程序的基本结构如下:

def my_wsgi_app(environ, start_response):
    # 设置响应状态和头部
    status = '200 OK'
    headers = [('Content-type', 'text/plain')]
    start_response(status, headers)

    # 返回响应体
    return [b'Hello, World!']

12345678

03. WSGI 的优点

可移植性:通过 WSGI,开发者可以将应用程序与不同的 Web 服务器配合使用,而无需修改代码。灵活性:WSGI 允许开发者使用中间件来处理请求和响应,从而实现日志记录、认证、压缩等功能。简洁性:WSGI 的接口设计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实现。

04.总结

WSGI 是 Python Web 开发中的一个重要标准,提供了 Web 应用程序与 Web 服务器之间的桥梁,使得 Python Web 应用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运行。理解 WSGI 对于开发和部署 Python Web 应用至关重要

面试官问什么?Python基础与进阶?介绍Django框架?MySQL数据库索引?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