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黄灯老师《我的二本学生》有感

随笔7个月前发布 肉眼看凡尘
106 0 0

    黄灯老师,1974年2月6日出生于湖南汨罗凤形村,学者,作家,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现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任教,主要从事文学批评和文化研究。2021年,黄灯凭借《我的二本学生》,获南方文学盛典“年度散文家”,该书也引发了几轮关于高等教育的讨论。

 

看黄灯老师《我的二本学生》有感

      关注黄灯老师的作品,原因有二。一是我本人也曾毕业于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在工作十余年后,带着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看这一切,对于教育和就业的现状感触颇多。

      第二个原因,则是关于黄灯老师自己的个人经历。她从学校毕业之后,曾就职于一家国营纺织厂,在1998年的下岗大潮中,离开一直工作的单位,去专科学校当了一名普通的专科老师。客观上说,《我的二本学生》就是黄灯老师根据自己多年在教学一线的亲身经历创作的,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在那个充满了浮躁的社会中,能够静下心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这本身就是难能可贵。

      在《我的二本学生》这部作品中,作者经过细致的分析发现:十多年来,我国教育经历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主导的教育与市场经济环境下,由资本和资源主导的教育,二者之间存在天壤之别。

      特别是在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体系下,学生不过是教育-就业市场流水线上的一颗颗螺丝钉,打工市场上的廉价劳动力。现在的孩子一进入校门,不像他们的长辈那样,并没有走入学术殿堂的荣耀感,更多的是对于未来的迷茫。毕竟三四年之后,又要重新投胎一次,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选择自己合适的位置。

      黄灯老师在文章中提到了一点,让人深有体会:以前的教育更为全面,培养人才的模式更加精英化。她以自己为例子,在1998年遭遇下岗危机之后,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准备研究生考试,利用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境遇,正是源自大学时代打下的良好基础。但是对于现在和以后的孩子这可能仅仅只是奢望,他们一上大学,就要背负巨大的就业压力,无法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也无法安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

      现在的大学学科设置极为的不合理,所涉及的学科考试众多,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有句笑话,即使你把大学本科的课程都学会,你也无法胜任更加专业的工作。研究生出来后,专业深度也许够了,但是时机已经过了,就业市场又变得不确定起来,年龄偏大,反而更不容易就业。放眼当下,无论是大学校园还是职场中人,考证蔚然成风。但考证真的能够减少人们内心的焦虑吗?恐怕未必。

    市场化的大潮中,人们更加依赖自己和家庭所赋予的资源。如果没有这些,那就注定在这个大潮中来回漂泊,不确定变成了唯一能够确定的。主业之外有副业,个人拥有能够在市场中变现的技能,才是生存下去最重要的因素。

   

看黄灯老师《我的二本学生》有感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