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oxin Injection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核准日期:2007年7月9日|修改日期:2020年12月1日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地高辛。辅料为:乙醇、丙二醇、柠檬酸、磷酸氢二钠十二水合物、注射用水。
化学名称:3β-[[O-2,6-二脱氧-β-D-核-己吡喃糖基-(1→4)-0-2,6-二脱氧-β-D-核-己呲喃糖基-(1→4)-2,6-二脱氧-β-D-核-己吡喃糖基]氧代]-12β,14β-二羟基-5β-心甾-20(22)烯内酯。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41H64O14
分子量:780.95
规格
2 mL:0.5 mg
适应症
- 用于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
- 用于控制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的心室率及室上性心动过速。
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 静脉注射:0.25-0.5 mg(1/2-1 支),用 5%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缓慢注射,以后可用 0.25 mg(1/2 支),每隔 4-6 小时按需注射,但每日总量不超过 1 mg(2 支);不能口服者需静脉注射,维持量,0.125-0.5 mg,每日-次。
小儿常用量 静脉注射:按下列剂量分 3 次或每 6-8 小时给予。早产新生儿按体重 0.015-0.025 mg/kg; 足月新生儿按体重 0.02-0.03 mg/kg; 1 月-2 岁按体重 0.04-0.05 mg/kg; 2-5 岁按体重 0.025-0.035 mg/kg; 5-10 岁按体重 0.015-0.03 mg/kg; 10 岁或 10 岁以上照成人常用量。 维持量:洋地黄化后 24 小时内开始。早产新生儿为洋地黄化总量的 20%-30%,分 2-3 次等份给予;足月新生儿、婴儿和 10 岁以下小儿,为洋地黄化总量的 25%-35%,分 2-3 次等份给予;10 岁或 10 岁以上,为洋地黄化总量的 25%-35%,每日 1 次。在小婴幼儿(尤其早产儿)需仔细滴定剂量和密切监测血药浓度和心电图。
禁忌
- 与钙注射剂合用;
- 任何强心甙制剂中毒;
-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若伴收缩功能不全或心房颤动仍可考虑);
- 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或扑动。
注意事项
1. 不宜与酸、碱类配伍。
2. 慎用: ①低钾血症;②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③高钙血症;④甲状腺功能低下;⑤缺血性心脏病;⑥急性心肌梗死早期;⑦活动性心肌炎;⑧肾功能损害。
3. 用药期间应注意随访检查: ①血压、心率及心律;②心电图;③心功能监测;④电解质尤其钾、钙、镁;⑤肾功能;⑥疑有洋地黄中毒时,应作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过量时,由于蓄积性小,一般于停药后 1-2 天中毒表现可以消退。
4. 应用时应注意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
5. 应用时应注意剂量个体化。
药理作用
治疗剂量时
- 正性肌力作用:本品选择性地与心肌细胞膜 Na + -K + -ATP 酶结合而抑制该酶活性,使心肌细胞膜内外 Na + ﹣K + 主动偶联转运受损,心肌细胞内 Na + 浓度升高,从而使肌膜上 Na + -Ca2 + 交换趋于活跃,使细胞浆内 Ca2 + 增多,肌浆网内 Ca2 + 储量亦增多,心肌兴奋时,有较多的 Ca2 + 释放;心肌细胞内 Ca2 + 浓度增高,激动心肌收缩蛋白从而增加心肌收缩力。
- 负性频率作用:由于其正性肌力作用,使衰竭心脏心输出量增加,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消除交感神经张力的反射性增高,并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延缓房室传导,因而减慢心率。此外,小剂量时提高窦房结对迷走神经冲动的敏感性,可增强其减慢心率作用。大剂量(通常接近中毒量)则可直接抑制窦房结、房室结和希氏束而呈现窦性心动过缓和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 心脏电生理作用:通过对心肌电活动的直接作用和对迷走神经的间接作用,降低窦房结自律性;提高浦肯野氏纤维自律性;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延长其有效不应期,导致房室结隐匿性传导增加,可减慢心房纤颤或心房扑动的心室率;由于本药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当用于房性心动过速和房扑时,可能导致心房率的加速和心房扑动转为心房纤颤;缩短浦肯野氏纤维有效不应期。 (补充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毒理,参考 PDR)
药代动力学
静脉注射起效时间 5-30 分钟,达峰时间 1-4 小时,持续时间 6 小时。注射给药易致不良反应,故仅适用于严重心衰需要立即治疗的病人。
吸收后广泛分布到各组织,部分经胆道吸收入血,形成肝-肠循环。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为 20%-25%,表观分布容积为 6-10L/kg。代谢与排泄:地高辛在体内转化代谢很少,主要以原形由肾排除,尿中排出量为用量的 50%-70%;地高辛消除半衰期平均为 36 小时。
上市许可持有人
生产企业
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