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时候会是一个以爱的名义设置的牢笼

随笔8个月前发布 問道
72 0 0

如果你一跟父母说话就感到烦躁,其实并不是你反感或讨厌父母,也不是你没有耐心或脾气不好,这其实是一种条件反射。

因为小时候父母经常打压、挑剔、否定你,让你持续性的产生低价值感,还有就是父母经常吵架,氛围很压抑,你一直小心翼翼地和他们相处,你总是被施加过多的压力,被压得喘不过气,父母总是抱怨生活琐碎和对你的付出,时刻向你传递负能量和焦虑感,这样的情绪慢慢被积累在潜意识里。

所以长大后只要你再和父母交流,不论他们对与错,潜意识里觉得他们马上又要开始了,又要像小时候那样挑剔,所以你不自觉的开始保护机制,用不耐烦、发脾气的方式来先发制人。

若你的子女很不喜欢你,就看看你有没有这些原因!

1、父母越唠叨,子女越沉默。

父母越爱说教,子女越是会产生抵触心里,一句话翻来覆去的说,一个道理反反复复地讲,子女听多了,就会感到厌烦,不想再和父母有任何交流。

父母唠叨,出发点是为了子女好,是想让子女少走弯路,想尽自己所能多为子女做点什么。

可是子女大了,有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对事物的对错也有了自己的认知,父母越唠叨,子女就会觉得自己怎么做都是错,时间长了,非但不愿意在和父母谈心,也不想再和父母沟通交流。

甚至很多子女,常常以沉默的方式,对抗自己的父母,从心底,对父母的唠叨百般地抵触、厌烦,而且很排斥和父母相处。

2、父母的关心越多,子女越不知道感恩。

父母太溺爱子女也不是好事,父母给予的越多,子女独立的能力就会越弱。

《无声的告白》中写道:“家庭,有时候会是一个以爱的名义设置的牢笼,其恐怖在于,门上无锁,你却不敢推门而出,只能咆哮的接受一切爱的安排,直到最后溺亡其中,或是被时间所离散。”

很多父母觉得只要把最好的通通给子女,子女就应该感恩戴德,殊不知,爱太多,是一场灾难。

因为,当父母习惯付出,子女也会把父母的付出当成一种习惯。习惯花父母的钱,享受父母的服务,长大之后,离开了父母,什么也不会,就连照顾自己这种简单的事都做不好,简直如同“巨婴”一般。

这个时候,子女意识到社会的残酷,而自己没有办法融入其中,就会把所有的错推在父母身上,埋怨父母的教育方式,埋怨父母只会一味的给予,却没有教会他独处的能力。

所以,不知不觉中,子女自然就不想再感恩,和父母的关系也会逐渐恶化。

3、父母控制欲越强,子女越叛逆。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把子女当作自己的续集,自己年轻时来不及做的事要求子女替自己完成,自己没能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子女身上。

对于子女的选择,总是无时无刻不再插手,子女没有选择的权利,也没有自由的空间。

甚至,有些父母总是习惯性地将子女看低,认为子女什么也不懂,所以必须听自己的。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中写道:“健康的和有毒的家庭体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家庭成员作为个体,拥有多少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度。”

小的时候,父母处处为子女操心,是怕子女受到伤害,想保护子女,可是,子女长大之后,父母就要学会放手,不要随便插手子女的生活。

控制欲强的父母,究其原因就是根本没有想过子女的感受,并且表达爱的方式太极端。

子女有自己的路要走,父母控制欲越强,子女就越想摆脱控制,也就会越来越叛逆,自然就不会喜欢自己的父母。

身为父母,需要不断地适应和调整与孩子的交往方式。

与孩子的互动应建立在平等与尊重的基础上,减少指责和说教,更多地倾听和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特别是在孩子情绪低落时,要避免火上浇油,选择用温暖的话语给予他们支持和安慰。

以温柔和耐心为指南,为孩子提供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鼓励他们独立自强,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记住,孩子的人生道路是他们自己的,让他们活出真实的自我,不仅有助于他们个人的成长,更有助于建立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