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诺宁(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Amlodipine Besylate Tablets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核准日期:2015年5月20日|修改日期:2015年5月20日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苯磺酸氨氯地平,其化学名称为:3-乙基-5-甲基-2-(2-氨基乙氧甲基)-4-(2-氯苯基)-1,4-二氢-6-甲基-3,5-吡啶二羧酸酯苯磺酸盐。

化学结构式:

山诺宁(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分子式:C20H25N2O5Cl⋅C6H6O3S

分子量:567.1

规格

5mg

适应症

1. 高血压

本品适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

2. 冠心病(CAD)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 本品适用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对症治疗。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抗心绞痛药物联合应用。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 Prinzmetal’s 或变异型心绞痛)

  • 本品适用于确诊或可疑的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治疗。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抗心绞痛药物联合应用。

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冠心病

  • 经血管造影证实为冠心病,但射血分数 ≥ 40% 且无心衰的患者、本品可减少因心绞痛住院的风险以及降低冠状动脉重建术的风险。

用法用量

成人:

通常本品治疗高血压的起始剂量为 5 mg,每日一次,最大剂量为 10 mg,每日一次。身材小、虚弱、老年、或伴肝功能不全患者,起始剂量为 2.5 mg,每日一次;此剂剂量也可为本品联合其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剂量。

剂量调整应根据患者个体反应进行。一般的剂量调整应在 7-14 天后开始进行。如临床需要,在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的情况下,可更快地进行剂量调整。

治疗慢性稳定性或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推荐剂量是 5-10 mg,每日一次,老年及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议使用较低剂量治疗,大多数患者的有效剂量为 10 mg,每日一次。

治疗冠心病的推荐剂量为 5-10 mg,每日一次。在临床研究中,大多数患者需要 10 mg/日的剂量。

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和/或抗心绞痛药物联合应用:氨氯地平与噻嗪类利尿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长效硝酸盐和或舌下硝酸甘油合用是安全的。

禁忌

对二氢吡啶类药物或本品中任何成分过敏的病人禁用。

注意事项

  1. 警告:极少数患者特别是伴有严重冠状动脉阻塞性疾病的患者,在开始使用钙桔抗剂治疗或增加剂量时,出现心绞痛频率增加、时间延长和/或程度加重,或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2. 因本品的扩血管作用是逐渐产生的,服用本品后发生急性低血压的情况罕有报道。然而在严重的主动脉狭窄愚者,当与其他外周血管扩张剂合用时,应引起注意。

  3. 心衰患者的使用:充血性患者使用钙拮抗剂应谨慎。在对非缺血引起心衰的病人( NYHA II-1V 级)进行的长期、安慰剂对照研究( PRAISE-2)中、虽然心衰加重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相比无明显差异,但与氨氯地平有关的肺水肿报道有增加。

  4. 肝功能受损病人的使用:与其他所有钙拮抗剂相同,本品的半衰期在肝功能受损时延长,但尚未确定本品在这类患者中的推荐剂量。因此,这类患者使用本品应谨慎。

  5. 肾功能衰竭病人的使用:氨氯地平的血药浓度改变与肾功能损害程度无相关性,因此,可以采用正常剂量。本品不能被透析。

6.β受体阻滞剂停药:氨氯地平不是β受体阻滞剂,因此对因β受体阻滞剂突然停药而出现的危险不能给予保护;任何一种β受体阻滞剂均应逐步停药。

药理作用

作用机理:

氨氯地平是一种基于二氢吡啶钙拮抗剂(亦称钙离子拮抗剂或慢通道阻滞剂),它能够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血管平滑肌和心肌。实验数据表明氨氯地平与二氢吡啶及非二氢呲啶的结合位点均可结合。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收缩过程依赖于细胞外钙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来完成。氨氯地平可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跨膜运转,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作用要比心肌细胞的作用强。体外试验可观察到该药存在负性肌力作用,但临床治疗剂量在活体动物实验中未观察到这一作用。氨氯地平不影响血清钙的浓度。在生理酸碱度范围内,氨氯地平是一种离子化的复合物(pKa = 8.6),通过与钙通道受体在结合位点缓慢地结合/分解实现其逐步起效的作用。

氨氯地平是一个外周动脉血管扩张剂,它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从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血压。

氨氯地平能够缓解心绞痛的具体机制还未完全确定,但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

劳累性心绞痛:氨氯地平通过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心脏后负荷)使心率一收缩压乘积降低,实现不同运动量级别的心肌需氧量的下降。

血管挛性心绞痛:氨氯地平在动物实验以及体外人冠状血管实验中已被证实:可以抑制血管痉挛,回复冠状动脉以及小动脉的血流灌注,从而适应钙,肾上腺素钾,血清素以及血栓素 A2 异构体的变化。在血管痉挛性( Prinzmetal’s 或变异型)心绞痛中,氨氯地平的作用主要来自于其对冠状动脉痉挛的抑制。

药效学

血液动力学:高血压患者服用治疗剂量的氨氯地平后,可引起血管舒张导致仰卧和站立血压下降。长期给药,血压的下降并不伴随心率或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的显著变化。在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研究中发现,快速静脉内给予氨氯地平可降低动脉血压并增加心率,但是在血压正常的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研究中长期口服氨氯地平,对心率或血压并没有来自于其对冠状动脉痉挛的抑制。

长期口服氨氯地平每日一次,对血压的控制效果至少维持 24 小时。年轻及老年患者的降压效果均与血浆浓度相关。应用氨氯地平血压下降的程度也与治疗前血压升高的程度相关;因此,中度高血压(舒张压 105-114 mmHg)患者的降压效果要比轻度高血压(舒张压 90-104 mmHg)患者强 50%。正常血压受试者的血压并没有显著的临床变化 + 1/-2 mmHg)。

肾功能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氨氯地平的治疗剂量可导致肾血管阻力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以及有效肾血流增加,不影响滤过分数和蛋白尿。

与其他钙离子通道拮抗剂一样,在正常心功能的患者应用氨氯地平治疗后,心脏功能的血液动力学监测在静止和运动(或踏步)时均显示心脏指数有小幅度的增加,且不伴有 dP/dt 或左心室舒张末期压或体积的变化。

在血液动力学的研究中,动物或人体应用治疗剂量范围内的氨氯地平,即使是在人体中与β受体阻剂联合应用,也均没有出现负性肌力作用。在正常健康人及代偿良好的心衰患者中使用其他具有显著的负性肌力作用的药物也有相似的发现。

药代动力学

给予口服氨氯地平治疗剂量后,6-12 小时血药浓度达到高峰,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 64-90%,氨氯地平的生物利用度不受摄入食物的形响。

氨氯地平通过肝脏被广泛(约 90%)代谢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其他 10% 以原药形式排出,60% 的代谢物经尿液排出,体外研究表明,在高血压患者中,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 93%。其血浆清除率为双相性,终末消除半衰期约为 35-50 小时。连续每日给药 7-8 天后,氨氯地平的血药浓度达至稳态。

氨氯地平的药代动力学不受肾功能损害的影响。因此肾功能衰竭患者仍接受常规初始剂量治疗。

老年患者以及肝功能衰退患者,氨氯地平的药物清除率减慢,从而导致曲线下面积(AUC)增加约 40-60%,因此可能需要选用较低的起始剂量。在中重度心衰患者中也观察到了相似的 AUC 增加。

儿童患者:在 62 名年龄 6 岁至 17 岁的儿童高血压患者中进行了 1.25 mg 至 20 mg 氨氯地平的治疗后,体重校正后的药物清除率和分布容积与成年人相似.

毒理研究

致癌作用,致致畸作用,生殖毒性:

1.25 和 2.5 mg/kg/日,连续 2 年,未见致癌作用。对小鼠使用的最大剂量按 mg/m2换算相当于人体最大推荐剂量10 mg。大鼠的的最大用药剂量按 mg/m2换算,为人体最大推荐剂量10 mg 的两倍。

氨氯地平的致畸研究显示无论是在基因还是染色体水平均未见与药物相关的致畸作用。

大鼠(雄性大鼠交配前 64 天起,雌性大鼠交配前 14 天起)给予剂量达 10 mg/kg/日的氨氯地平(按 mg/m2换算,8 倍于人体最大推荐剂量*),对生殖力未见影响。

*人体最大推荐剂量以患者体重 50 kg 计算

生产企业

Lek Pharmaceuticals d.d.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